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眸·综合篇

人心思齐绘妙曼,团结拼搏谱新篇——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眸·综合篇
  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是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市,地处西南边境,毗邻越南、老挝、缅甸,是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前沿,区位独特、国境线长,气候优越、生态良好,资源富集、文化多彩。全市共有26种民族,彝、哈尼、拉祜、佤、傣是14种世居民族中的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中原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多种文化与普洱文化复合积淀,形成普洱鲜明厚重、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普洱市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立足实际,全力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高起点确定发展目标、高标准落实发展措施,聚全民之智谋发展,凝全民之心思发展,举全民之力抓发展,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立足优势抓特色、强化举措塑品牌、社会管理促创新,有效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战胜了宁洱“6·3”地震和旱涝等自然灾害;扎实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变“孟连事件”为“孟连经验”,全市各族人民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务实奋进,力求好中求快、快中求稳、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和谐稳定发展,实现经济强劲增长,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普洱特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稳步迈入云南省率先跨越发展的行列。

  近几年来,普洱市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并努力使资源优势最大化,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践绿色发展新路。全市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平台,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生态文化、建设生态通道,构建幸福快乐和谐妙曼的普洱生态家园为发展路径,以打造大品牌、建设大平台、夯实大基础、发展大产业、构建大和谐推进普洱绿色经济发展为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着力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清洁能源和现代林产业四大基地,全力推进生态普洱、和谐普洱、妙曼普洱建设,推动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让世界走进普洱、亲近普洱。

  打造大品牌推动普洱绿色经济发展。举全市之力,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地打造和推介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全面实施绿化、亮化、野花、野生动物、好水、风貌改造、酒店、湿地、人文和美食“十大工程”,打造以生态生命景观系统支撑的“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妙曼精品城市品牌。同时,依托普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富含东南亚风情、开放包容的口岸文化四大重点,全力打造普洱文化品牌,提升普洱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建设大平台带动普洱绿色经济发展。普洱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并全面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打造“一个核心区”,加快“思宁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性经济、文化、商贸、金融中心城市;打造“两个发展极”,加快推进景谷、澜沧两个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把景谷、澜沧打造成全市新的特色产业发展极;构建“三个经济带”,构建思宁江墨“通道经济带”、景景镇“两山绿色经济带”和“澜孟西”“普洱绿三角经济带”;建设“四大基地”,建设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基地;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绿色产业现代化战略、生态建设产业化战略、城乡环境宜居化战略、对外开放多元化战略和科技创新平台化战略;构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贸易促进、金融服务、专业人才、社会保障支撑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努力把普洱打造成为探索绿色发展模式的国家级试验示范区,为云南、全国乃至周边地区走绿色发展之路作出示范。

  夯实大基础支撑普洱绿色经济发展。普洱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精力、集中财力抓好交通、能源、水利、城镇、社会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解发展瓶颈,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构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坚持高起点谋划、高品位规划、高品质建设,高品格推进交通、城市、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养生产业等重大基础项目,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战略,全力以赴争项目、引资金。先后建成思小高速公路,思茅———澜沧、景谷———永平、澜沧———惠民二级公路,无量山、哀牢山经济干线。全市103个乡(镇)有91个乡(镇)实现公路油路化、所有行政村实现通达,普洱机场航班年客运量22万人次以上,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与此同时,按照东部教育区、南部旅游度假区、西部工业园区、北部行政文化区、中部商业区的功能格局,加快实施普洱中心城区“南拓北建东扩中改”工程建设,新的、完备的城市功能格局基本形成。特别是在云南省率先探索、实践、推行“城镇上山”,综合利用好山地资源,推进项目上山、城镇上山,规划建设内、中、外环线和绕城环线,把中心城区框架拉大到86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次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集镇建设不断提速,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1%。

  发展大产业推进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积极实施绿色工业强市战略,按照一个产业重点引进扶持1至2户龙头大企业的思路,加快三个省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规划新建原料市场能源“三头在外”四个沿边工业园区,做大做强茶、林、电、矿、文化旅游养生五大支柱和咖啡、蚕桑、橡胶、生物药、渔牧六个特色骨干的“5+6”产业集群。围绕建设国家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区的目标,以天士力集团为龙头,带动百亿元大健康产业的形成;以雀巢、星巴克等公司为龙头,打造中国咖啡之都;以康恩贝集团为龙头,建设云南生物药库,打造铁皮石斛产业化基地;以深圳惠科、僾伲集团等为龙头,打造高原生态渔牧养殖基地;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养生胜地的目标,以浙江金洲、北京中坤、华夏文化、汇源等企业集团引领,谋划构建“景景镇”、“绿三角”、思茅宁洱三大休闲养生区和墨江、江城休闲养生度假点的“三区两点”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养生板块。

  构建大和谐保障普洱绿色经济发展。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切实解决就业、就学、就医、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逐步缩小与全省、全国的差距。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认真落实“农转城”各项政策措施;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力度,巩固提升“三五”群众工作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把普洱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普洱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以来,普洱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先行先试,创造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矿业整合、水务改革、拉祜族苦聪人扶贫、“6·3”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公路建设、城市建设、投融资和“三五”群众工作法等特色鲜明的“普洱模式”,开创了普洱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107.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01.2亿元,年均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61.9亿元增加到305.2亿元,年均增长3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6.2亿元增加到39.3亿元,年均增长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从29亿元增加到145.7亿元,年均增长3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440元增加到14877元,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53元增加到4338元,年均增长14%。

  伴随着普洱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普洱在全省,乃至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高,为普洱在全省率先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回顾近几年普洱在全省州市中如一匹“黑马”般旋风而至、声名雀起的发展历程,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归跟结底的一点是:人心思齐、团结拼搏。全市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思发展、谋发展、争发展,普洱的妙曼美景正在日益呈现。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世人瞩目的天堂般养生的普洱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普洱日报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全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纪实
昌宁被命名为首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
台商进云南,云南准备好了吗
2012首届滇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解读西双版纳的普洱茶
桥头堡升温滇港合作进入黄金期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云南省行业协会条例》
云南省专家协会茶叶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新标准将2013年3月起实施
农业部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云南普洱茶商标海外国家商标公示
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于近日正式成立
景谷开展《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证明》核发工作
《勐海县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通过评审
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纪实
普洱市将投100余亿打造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西双版纳州茶叶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茶分类新国家标准意见稿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2014年专用标志使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