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茶产业转型升级迈新步

  凤庆县坚持“稳面积、控产量、调结构、强龙头、拓市场、增效益”思路,加快推进基地提升、龙头培育、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质量保障、市场开拓、文化引领“七大工程”,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对茶产业的发展定位、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重点领域开展全产业链整体研究策划,发挥云南红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合力攻克产业技术难题,鼓励企业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和专利申请。“十三五”期间,力争申请30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发明专利,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开展茶业专业人才培养,培育5名以上国内知名、省内权威的行业领军人才、50名高级职称专业人才、500名中级职称业务骨干,为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初制所)+农户”模式,构建农户管茶园、合作社统基地、初制所初加工、企业精深加工的营销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茶企与央企及上市企业合作,运用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以税收、产值目标奖励政策导向扶持茶企,每两年优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茶叶企业扶持。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户,5亿元以上企业1户,1亿元以上企业2户,1500万元以上企业40户,新培育升规茶企15户,力争培育1户茶叶企业上市融资。
  注重“抓中间带两头”,鼓励县域有一定投资实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茶叶初制小龙头企业建设,承担产品质量标准的把关控制及基地标准化种植管理、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等,全面实现茶叶初加工标准化、清洁化、规范化,建立订单生产、股权合作、品牌企业建立的利益联结机制,促使茶企、小龙头、合作社、茶农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解决茶企对基地质量可控难题。到2020年,培育扶持年加工能力达30吨以上的茶叶初制小龙头350户,项目建成后,按项目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补助资金最高额度不超过20万元,提升茶叶标准化加工水平。
  整顿茶叶企业生产环境、加工人员、设施设备等滞后问题,配备初制所产品检验员、精深加工企业检验室,开展日常检验。依托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凤庆分中心,筹建一个国家级“滇红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方便茶企茶制品检测检验,为茶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以“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追溯、消费者查询的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申报凤庆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计划到2020年,全县茶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分别达5个,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名牌产品分别达14个。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抱团参加国际国内茶博会等主要茶事活动,以一线城市为核心,在全国大中城市择优建设3个以上凤庆滇红茶展示贸易中心,辐射带动二三线城市。以打造滇西南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为目标,推进凤庆红茶城建设,完善产销信息发布平台和功能配置,强化滇红茶流通领域定价权、话语权。探索“互联网+茶产业+金融+现代物流”运营模式,推动茶产品连锁经营、直供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交易方式加快发展。
 
  围绕“天下茶尊、滇红凤庆”品牌打造,通过茶艺表演、拍摄影视剧、创作文学作品等形式,挖掘茶文化潜力。依托“绿金产业融合生态走廊”项目建设,打造一条“百公里十万亩”茶叶精品旅游线路、3个茶叶主题公园,推进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挖掘、展示和传承好凤庆滇红茶文化。
  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30.6万亩,获绿色、有机茶园认证达12万亩以上,茶叶产量达4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10亿元以上,实现茶叶税收(全产业链)达3亿元以上,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达4500元以上。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中国茶叶博物馆重装亮相深圳茶博会
中国茶 世界礼丨故宫贡茶,向世界献礼!
杭州市委副书记马晓晖 调研浙茶集团特种茶中心
T三有机茶品牌升级
小罐茶“质”地有声 15亿投建黄山新工厂
经典的老班章 全新的集思益
祁门出口茶叶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
范元平调研凤冈茶产业
新时代 新机遇 新思路——对中国茶企拓展海外市场的观察与思考
帝升集团:“巴山雀舌”获四川“十大名茶” 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濮聘茶业:濮聘号品牌故事与品牌新标识发布
茶东家力争做百年老店,标准化古树熟茶“陈酽 润透”继往开来
茶品汇创新打造区块链溯源体系,构建茶产业生态集群
41家茶企“出海” 鄂茶香飘47个国家和地区
一年大事:开园·采头茶·祭茶祖
婺城茶企攻克蒽醌超标难题
蒲门茶香四溢,初春与您相遇
中茶携新品盛大亮相98届全国糖酒会
国饮中茶亮相98届全国糖酒会开幕式
传统茶企“卢正浩”玩起了AR 新茶一斤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