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六堡茶之品牌价值(一)【历史篇】

  本文拟分四个篇章连载,分别为【历史篇】【文化篇】【现状篇】【展望篇】

  最近,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发布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达8.79亿元,在黑茶类列第2位,仅次于普洱茶。在整个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列第31位。

  在前两次发布的报告中,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分别为6.73亿元、8.3亿元,品牌价值三年净增2.06亿元。由此可见,六堡茶品牌的认知度、好感度在这几年中得到明显提升,品牌价值也在逐年提升。

  六堡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茶,特别是清中期起,六堡茶通过水运外销为岭南民众和东南亚华人华侨所熟悉并消费,知名度很高。在这里,我们以六堡茶品牌的历史、文化、现状及展望为线索,对六堡茶品牌的打造作一些探索,以其为六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六堡文化更广泛传播提供点滴抛砖引玉的思考。

  六堡茶兴盛始于广东

  从明清起,岭南文化区域特别是广府文化圈中,民间形成了喝饮六堡茶的习惯,直接拉动了近代六堡茶的大规模生产和运销。

  说起六堡茶,大都会说起“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位列全国24个名茶之一”的辉煌过去。不过,要说起六堡茶的传播,更早在明末清初便已经开始在珠江流域的沿江传播了。

  从明清起,岭南文化区域特别是广府文化圈中,民间形成了喝饮六堡茶的习惯,在普罗大众中大量地消费,直接拉动了近代六堡茶的大规模生产和运销。

  广东人的饮茶习惯非常悠久而且普及,在宋代的史料中,有潮汕人“善茶”的记载。在宋、明两代,随着茶馆文化的普及,地处岭南、天气炎热的广东,饮茶消费早已深入到劳苦大众阶层。明代,乡村集市已经出现专门为劳苦大众解渴歇脚的茶寮茶馆,饭馆食肆更是必备茶水供应。

  清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已经出现一种叫“一厘馆”的茶馆,设备很为简陋,一张木桌,四条板凳,提供茶水,也供应糕点,门口挂一个木牌子,写个大大的“茶”字或写“茶话”两个字。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广州的“二厘馆”茶馆出现,“饮茶”更为普遍,茶楼饮茶的习惯开始逐步形成。

  可以说,正是广东人的这种爱茶嗜茶的生活习惯,促进了六堡茶在广东的消费,也促成了后来的六堡茶大兴盛。

  广东民众的大量消费,吸引了精明广东商人进入六堡茶的营销环节,甚至最终进入种植生产环节。

  六堡茶行销粤港地区

  自古以来,广东人善于经商而闻名,勇于开拓、善于变通、踏实肯干、务实高效。尤其注重“敢”和“先”。在看到南粤市场上有消费广西六堡茶的苗头时,大量的广东商人逆水而上,翻山涉水,去到当时很“山”的六堡设庄收茶。

  据考,自明清起,苍梧县下设多贤乡等十一乡,河以南设六乡,河以北设五乡,多贤乡设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六堡由此得名。一开始,为了避免同行竞争、争抢货源,广东茶商将六堡茶称作“青茶”或“桂青”茶而销售于西江沿岸城镇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同时可以借机混入一些广西其他产区的绿茶销售。

  广东茶商的成功经营,吸引了更多茶商的到来,也有周边的如苍梧旺甫一个姓梁的,开设茶庄,名为“盛发”。接着,还有来自广东鹤山的茶商,在合口街开设“生记”。之后,有来自广东省城、郁南、云浮、鹤山、江门甚至香港等地的广东茶商,都来到合口街设庄收茶。据记载,至抗战爆发前,六堡茶庄的六堡茶产运销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设庄收茶制茶的大茶庄有香港天顺祥茶庄、广元泰、英记、万生、文记、兴盛庄、同盛、广福泰、新记、公盛、生记、源盛、永记、盛发等等,其他小庄、自收自销及行商、走贩更是多不胜数,有些雇请懂茶的师傅,每年初春开始进山收茶,秋末运茶回家。后来,一些“行商”也纷纷转做“座商”。

  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显示正宗,很多茶商逐步打出“正宗广西六堡”“六堡正山靓茶”等的名号,“六堡”谐音“六宝”意头甚好,其“六堡茶”茶名在广东民间逐步“开名”,民众颇为“受落”。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随着产销量的增大,六堡茶以其“味厚”、耐泡、“隔夜不变馊”已经深入到广东民众的心中,成为很多地方的日常用茶。

  据一些当年随着运茶船到过广东和香港的老茶人回忆,当年多是骑楼建筑,茶庄门前的青砖柱子上,往往刷上大大的“正宗广西六堡茶”或“地道正山六堡茶”等字样。据到过香港天顺祥茶庄的李旭秋老人回忆,这个茶庄门前的柱子上,除了天顺祥三个字的唛记,就是大大的“正宗六堡茶”字样,字大如斗,百余米之外都清晰可见。

  一直以来,六堡茶经香港转口,运往马来西亚及南洋诸国,粤港的茶商也往往在包装上,特别注明“正宗六堡茶”字样,而后来,逐步地也出现了苍梧六堡茶、正宗梧州六堡茶的字样,固然,这与市场及消费者的取向是一致的。

  茶商以商号打造六堡茶品质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广东茶商特别注重商号品牌茶,各个茶庄均有自己字号。也培育了不少著名的老字号,如生茂泰、广生祥、广元泰、生记、天顺祥等等。这些商号规模较大,有的在桂粤港澳及南洋设有分号,茶品往往较有保障,因此,也以品质创出了一定的名气,广为消费者认同。

  岁月沧桑,当年在合口街收茶的茶庄店铺大多已片瓦难觅、不复存在了,曾经留存下来较为著名的是当时称之为“茶亭”的一个大屋,黑色的屋瓦,柱子乃青砖所砌,是当时收茶的一个交易点。“茶亭”位于合口街往高枧梧峒方向不远路边的一个叫“马练坪”的地方,从其占地来看,还依稀可看出当年的气势。据说当年的茶亭是没有墙的,青砖柱子撑起黑瓦屋盖,外观真的就像个亭子一样,因此称之为“茶亭”。茶亭就是继“文记”之后,在最早在六堡合口兴起的五家大茶庄之一的“兴盛庄”的收茶点,也是百年老号广生祥茶庄在六堡的分号。

  据记载,六堡合口当时有五大茶庄,系当年除行商及小商户外,最早在合口街固定设庄收茶的。这五家大茶庄分别是文记、万生、同盛、悦盛、兴盛。

  据当时一个古老收茶建筑“茶亭”(广生祥兴盛庄)的传人、老茶人陈永昌回忆,在广东南海有一个姓梁的茶业世家,在广东省城(广州)河南经营着一家名为“广生祥”的大茶庄,几代相传,老板名为梁鼎元,膝下五子,在香港、鹤山均开设有分号,并兼营其他山货土产,生意很不错。当时,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茶叶外贸是一大项。清政府对洋人来中国经商有很多规定,比如“不允许进城骚民”等,外销茶叶渠道往往须通过本地商人,于是,十三行、第十甫、十八甫等一带成为外销茶叶中转的中心,广生祥在十三行内再设有专营茶业的分号。

  清中期,销往南洋诸国特别是马来亚(即后来的马来西亚)的六堡茶销量渐渐扩大,市场上颇为“抢手”,也颇为“得价”。其时,运输到广州的六堡茶,多是经过数个环节,几经转手,在交易环节末端,往往利润有限。精明的广生祥梁老板三子梁廷方,看到六堡茶的商机,带着三个伙计逆流而上,追根溯源,经梨埠入到六堡,翻山越岭查看了当地四柳、塘坪等几处茶山,最终确定在合口码头不远的“马练坪”建起茶亭,开设广生祥分号,正式命名为“兴盛庄”,设庄收茶。

  凭借着第一手货源和品质过硬、老字号的声誉、很快,广生祥的六堡茶声名远播,甚受追捧,六堡茶生意也越做越大。广元泰、生记、天顺祥等这些粤港老茶号,将六堡茶随着其老商号的品质信誉,在粤港南洋等地传播开去。

  “黑石茶”“虾斗茶”名声远扬

  一直以来,受茶人们推崇的黑石茶,就是旧时被广东茶商以品质打造起来的高端茶品之一。同样的还有虾斗茶和恭州茶、芦荻茶。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大多已经不为人所知了,只剩只字片语的记载。

  清同治版的《苍梧县志》里有“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产长行虾斗埇者,名虾斗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的记载,说起这个“虾斗”茶,广生祥兴盛庄的老茶人陈永昌道出一段鲜为人知的茶事掌故。

  陈永昌说,广生祥兴盛庄的茶产量,在六堡的几家大茶庄中,不算最多,但其品质最为上乘。一直以来他们的“虾斗”茶,最受青睐,卖得最抢手,品质也最佳。据老人回忆,“虾斗”茶是广东人听六堡乡音“下头”的误听,“上坑”则误传作“长行”(《苍梧县志》记载也是“长行”两字,而不是与“多贤乡”对应的“长行乡”三字),以讹传讹。后来,在兴盛庄和广元泰的经营下,这“虾斗”茶声名大振了。

  对六堡几大茶区茶品质了如指掌的陈永昌说,六堡产茶,历来以芦荻(现属四柳)、恭州(现属不倚)、黑石(现属塘坪)颇受推崇。其他理冲、公坪、山坪等多处也产好茶,但“名堂”却没有这么响。但当时各个茶庄均在大力推自己茶青所在区域的茶,因此,这些当时这些“黑石茶”“虾斗茶”“恭州茶”“芦荻茶”均是当时的知名高端茶品。

  六堡四柳之东北面有双髻山,当地人也叫双髻顶(海拔达750多米,云雾缭绕),远看状如人之双环发髻,山峰两髻及之间平缓窝坑处,故老相传称“髻顶”亦叫“上坑”,这个“上坑”“下头”的埇岭,地势平缓处(现四柳荻尾之东北)所产的茶,茶质茶味非常好,为人们所公认。陈永昌说,这个茶特别“浓甜醇和,色香味都好靓”。当时民间有“上坑下头埇岭茶,色香味靓逢人夸”的说法,这句六堡茶谚很早就随着六堡茶的运销顺流而下,在广东民间传播开去。讲粤语的广东茶商将“上坑”“下头埇”误作“常亨”或“长行”“虾斗埇”而流传。当时,在广东茶商看来,黑石茶和虾斗茶是六堡靓茶的代表,倍受粤港茶商的欢迎,往往不惜重金采购。

  当时精明的广生祥梁老板,很快就弄清这个靓茶的出处,并推出了品质非常优秀,色香味俱佳的虾斗茶,同时也以黑石所产茶青制作“黑石”茶,在广东省城销售。

  “虾斗”茶一推出,极受广东士绅大官等名流茶客追捧,每年供不应求,更流传着50斤虾斗茶卖出三千大洋的茶事掌故,黑石茶和虾斗茶的名声,从那时起创出名堂,广为传播,为广大消费者所称道。

  正是一代又一代广东的老茶人、老茶号,他们以品质、品牌在众多茶类中,以浓醇酽厚的六堡茶闯出了一片天地,提升了驰名港澳、远销南洋诸国的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后来众多六堡茶企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六堡茶在中国历史名茶史上写下了中浓墨重彩而绚丽的一笔。

  (待续)广西六堡茶之品牌价值(二)【文化篇】

  文章转载自:三口居士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金丝楠木能否拯救死气沉沉的红木家具市场?
吴锡端:中国茶产业放眼量
金融“贷”动武夷茶—专访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行长路敬松
专家观点:茶叶标准之争
于观亭:中国茶,通天之路在何方
纵向分离与横向整合:中国茶产业的破局之道
大红袍的红天下—访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陈泽财
茶行业走向精深产业化:王庆
“十八大”报告对茶产业具有特殊的意义
江元勋填补了国内红茶高端茶的空白带动了全国红茶销售
专家指出消费者对茶叶科普相关知识尤为重要
关于茶叶营销的思考
中国茶叶营销的几点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茶产业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品牌化之下、茶叶零售商何处何从:欧阳道坤
茶叶营销:从品类认知到品牌认知
兰晓华:茶叶连锁营销的八大原则
访江苏省苏州市茶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周永明
印度、斯里兰卡通过拍卖促进茶叶出口的做法值得借鉴
舒曼:2013年中国茶界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