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史的密码(中):巅峰体验

  天继续前文,不卖关子,进入正题。话说本来没多少人看,再卖关子就不用写了。
 
  上次我们提到了一个考察历史的原则,就是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了解当时的时势。茶文化是结果,我们需要通过这个结果找到原因,找到了原因,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这样才可能对我们产生启发,那这篇文章可能胜过你看大量的茶史信息,在信息过剩的时代,能节省点时间尤为重要。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大概把茶史分为四个阶段,一个是唐以前到唐代这个阶段;一个是宋元;一个是明清;一个是近现代。先不解释原因,后面就知道了。
 
  上一次谈到唐代是茶文化奠基的时代,陆羽《茶经》已经玩得很有品味和套路了,这个还远远不够,因为接下来迎来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巅峰时代,大宋。
 
  宋代的茶法和唐代有哪些不同呢?不是煎茶和点茶那么简单。我们知道,一个文化到了巅峰,需要有几个特点,茶文化也不例外。
 
  第一个
 
  不怕麻烦
 
  先不说什么斗茶、分茶,那个虽然复杂,是属于好事者的玩法,我们单单看制茶。宋代的制茶工艺真是穷极繁复,远远超过今日任何制茶工艺。
 
  单单说一个研茶,就是蒸、榨之后的茶叶,用杵臼来研磨。这个是怎么玩的呢?榨完的茶,含水量不合适,需要加水,但一次不能多加,一饼茶一次只能加一杯,随着研磨,水逐渐干,茶逐渐细,还要再加,一共要加多少呢?顶级茶要加十六杯以上!普通茶也要加十二杯。这件事儿,即便是熟手,一天也只能做一饼而已!
 
  至于其他的分级、榨茶、过黄等等工艺,也都是十分复杂。所以我们今天看很多“复原宋代茶文化”的做法,需要先打一个问号,因为你用的茶,跟宋人用的茶一样吗?经过这些工艺了吗?还是普通绿茶仅仅打成茶末了?那个差别可太大了。你用点末茶搅和搅和,你能得到宋人的体验吗?
 
  这里再提一个事情,学习日本茶道的朋友一定提起注意,或者说学什么日本茶道、香道、花道的朋友都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学习的这些日本文化,虽然说源于唐宋,但实际上这些文化基本上还是明代文化,为什么,和日本的历史有关,这里不展开,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研究。
 
  日本的抹茶之法,大体上是明代残留的宋元茶法,和大宋巅峰时期的茶法是不同的,从制茶工艺开始就不同。朱元璋是废团茶而兴散茶的,这个《明太祖实录》里面讲的很清楚。但是他有个儿子宁王朱权,是玩抹茶的,这老兄政治上一直被他强势的哥哥朱棣随意摆布,不敢有什么追求,栖心黄老,算是个玩家。他这个抹茶和宋代抹茶不同,是一种改造后的抹茶,没有那么复杂。这个就和现在日本由千利休往下的抹茶很像了,时间上也很吻合,这个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日本抹茶道不无可参学之处,但要进入唐宋世界,还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这点一定要明确。
  再回来说第二点:
 
  不怕浪费
 
  文化玩得高了,在乎的是刹那的极致体验,不在乎你这个内涵物质浪费多少,能泡多少泡。我们喝古树的,有时候比较关注这个耐泡,这个是考察茶品质的一个方面,但也不能强调过度,主要还是喝好而不是喝饱。
 
  宋代的制茶,要把茶汁榨得很充分,基本上茶多酚、咖啡因、什么营养物质都榨出去大半了。我们现在都知道宋代人喝茶喜欢黑色的建盏,为啥?因为蔡襄说,茶沫是白色的,黑盏作为背景,看得清楚。那茶为啥是白色呢?那是反复榨才会出现的效果!你用抹茶打出来试试,一定是绿色的,和蔡襄说的是两码事!
 
  你说这是不是浪费,当然是,但是人家想的和你不一样,想的是那一瞬间的巅峰体验,你只有搞明白这个才可能做奢侈品。明朝人也觉得宋朝人这有点过了,追求“茶中真味儿”的理念。但是中国文人的事儿,你只能听一半,要是朱元璋不费团兴散,这些家伙又到哪里去吹“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总体上来说,在明代,除了一些顾元庆、高濂(写《遵生八笺》的)这类大玩家会鼓捣鼓捣抹茶(也是改造后的),朱元璋做的这件事儿,已经成为绝对主流了,没有大的反复,那这个就不光是他个人的力量,必然有社会的背景在。
 
  文化玩到了极致,人心跟不上了,也累啊,一个老大的文明,积累太多,负担也太重。整个明代的文化,什么绘画、家具、都往雅趣,往简约里走,这个又是个大势使然。香道、茶道尤其明显,同样是玩家,和宋代没法比了,半是慕古,半是风雅;可对于宋代苏黄那些人来说,那些东西就是他们的生活啊,不一样啊。
  再说一点:
 
  全方位体验
 
  所谓全方位,无外乎五感“色、声、香、味、触”。佛教讲,这就是个欲界,玩来玩去就是这些东西。现代人也玩,但是玩得比较粗放,不像古人玩得那么细腻,细腻了,深入了,会产生超脱的东西,那就与道相近了。
 
  为什么说是全方位的体验呢?在宋代,喝茶不仅仅是个味觉体验了,是五感并用的盛宴,这个唐代还远远没有达到。
 
  所谓斗茶也好,分茶也好,具体怎么玩不讲了,我们要知道一点:玩的不仅仅是口感了,玩的是视觉体验,你不要小看这一点哦。是不是我的茶味道好就行了,作为成熟的商品,还是不够,要把这个视觉体验玩到极致才行。说到底,这五感也是互通的,视觉会带动气氛,影响其他感官,你注意观察一下。
 
  这个斗茶,分茶,不仅仅是看着好看,也是人和茶在进行一次高阶的互动,这个是有力量的,我们泡茶也是互动,但是往往达不到这么深入的境界。这种互动带来的体验,由视觉而来,又超越了视觉。明白了这一点,你再看茶也好,咖啡也好,葡萄酒也好,很多玩法儿就能找到线索了。
 
  除了视觉,还要有听觉,苏东坡说:“松风忽作泻时声”,黄山谷说:“汤响松风”,陆放翁说:“松风自候汤”。这说的不是别的,说的是烧水!
 
  烧水和松风有啥关系,本来没有关系,只是声音有点像。但是你不能小看这个类比,这关系到水的老嫩,不仅是技术,也有意境。意境不一样,体验就不一样了,这才是重点。你虽然在茶室,但是已经将自己置身山林,万壑松风,同样一杯茶,就有了山林之气。
 
  还有香,宋人喝茶不仅要有茶香,还要考虑把茶香发挥到极致。我们都知道宋代贡饼是加香的,但是这个顶级的加香你不要理解错了哦,和后来的窨花还不太一样。蔡襄《茶录》里面说,要加一点点龙脑和膏。这是什么意思,不是要加另外一种香来变成花草茶,而是要把茶香发挥到极致!
 
  我们看《香乘》,龙脑香的特点是什么,提升格调,增强穿透力。浪漫一点说,这是“让茶香插上翅膀”。这个就不一样了,你体验过吗?没有就不要看低古人,说什么茶有真味儿,不能加香,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古人怎么玩的!不能破坏茶的真味儿,这个蔡襄早就写过了呀,难道他不知道?他加的这个龙脑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当然这个龙脑的提炼,加的量也都有说道。
 
  还有加别的,比如麝香等等,这个不环保就不提了。但我们要是了解香学的话会明白,这些的功能都不是说加茉莉花桂花的那种简单的增加香气,而是增加体验的层次和力度,我们即使不能复原,也不要因为自己无知把古人当傻子。
 
  还有触感,你说这个浡沫和茶汤、包括现在日本抹茶道的那个茶汤有什么区别呢?除了口感,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触感!喝东西是一定涉及到这一个感觉的,只是你没有注意到。碳酸饮料喝的是什么,口感加触感,但是那个比较粗糙;葡萄酒也讲结构酒体之类的,稍微细腻一些。这个宋代点茶要玩这一道,玩到一个巅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达到五感互通的极致!
 
  这个是个什么体验,你想象千百个沫沫在你口中迸发,那种冲击力,那种饱满度,那种丰富感,是你单纯喝茶汤体验不到的!这就是触感的力量。在加上前面讲的龙麝的穿透力,单单想一想,就够你震撼的啊。
 
  好了,有点晚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吧,本来想三次把谜底揭开,看来有点困难,咱们还是随缘吧,最好是不用我去做结论,看官们已经有了答案,那就不枉这些文字啦。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傣族竹筒香茶的制作
独特的傈僳族油盐茶
茶桌十大礼仪:千万别在喝茶的时候失礼
土家族擂茶吃茶法
你所不知道的“奇葩”用茶法
茶与婚姻原来存在着这么重要的关系
一身茶香,一种从容心境
茶寿108之说
谈谈广东的早茶习俗
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之魂
关于中国古代“斗茶”你知道多少
在北非喝绿茶,一碗茶半碗沫
拉丁美洲独特的太阳茶风俗
看看英国下午茶优雅华美的风格
茶叶要不要"洗",古人对此怎么看?
揭秘古代十大茶叶典故
茶与婚礼:茶礼,茶金,受茶,吃茶,定茶是什么意思?
林清玄:喝一壶随心所欲的茶
茶话地理:抬起茶杯看中国
中国各民族不同的敬茶礼仪,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