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神的崇拜习俗:值得敬畏的草木灵芽

  

  武夷山市天心村茶农吴煊海在自家的三十六步茶山举行采茶开山仪式

  武夷山御茶园

  茶农采摘岩茶茶叶

  生长在叠翠峰峦间的武夷岩茶

  武夷山承载日月精华,九曲水滋长草木灵性。人们熟悉的武夷茶,却凝聚着奇山秀水中的精英秀气。茶虽然是一种很野性的植物,一旦落地生根,经春风抚慰,春雨滋润,便含绿吐翠,染遍山丘。到了惊蛰雷动,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茶叶产区,出现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的盛大场面。这从元代就传承下来的祭茶喊山仪式,是武夷山农耕文明的生动写照。

  祭茶仪式是对茶神的崇拜

  祭茶仪式是对自然力敬畏与崇拜的表现。祭茶与喊山并举,庄严的祭茶仪式,是对茶神的崇拜,表达茶乡人的敬畏之心;喊山则借助了群体茶人、山民雄壮有力的呐喊,集合成了浩荡的人气冲击力,形成了难于消遁的威慑,达到震慑山神淫恶的目的,让凶煞之气伏倒在众人祈求的祥和氛围下。

  武夷山茶区的喊山是有特定的季节。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元朝时被地方官定为祭茶喊山日。惊蛰节气至,草木冬眠解除,灵芽发萌。漫山遍野的茶园里,茶芽萌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萌发不久的两张嫩叶犹如两面舒展开的“旗”,坚挺的一支芽尖,又似古代尖锐的“枪”。春风一拂,无数面“旗”在飘动,无数支“枪”在摇曳。对新生茶叶“两旗一枪”的比喻,由此得来。

  武夷岩茶的神性在哪里呢?这得从茶的属性本质说起。《神农百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以茶解之。”是神农经历了生死考验,才对茶这种起初陌生的植物,有了功效上的认识,对茶的神奇属性,有了严格的定论:茶可以解毒。由此民间广泛认可茶这种植物的特殊灵性,它的药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运用。茶叶生产得到推广的同时,茶叶的人文价值也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得到封建时代的帝王和文人推崇,茶因此被神秘化。乾隆皇帝在他的诗《冬夜煎茶》中写道:“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乾隆皇帝喝到武夷山献上的贡茶,十分喜欢它的味道。在武夷山,茶叶的功效远不止可以解毒,它还具有养生助寿的作用。

  在武夷山民间,茶是用来代表一百零八岁的长寿符号。“景仰武夷君,丹山育奇茗。百岁喜余八,人在草木间。”这首诗写到了武夷君亲手在碧水丹山间种下了茶,这就是岩茶,它们在叠翠的峰峦间,千百年地生长,于是成了益草灵芽,且能助寿,于是武夷岩茶跻身于神灵之列。

  茶的生平很贫贱,随遇而安,却能长出很富贵的故事,很神灵的传说。因此,武夷岩茶渐渐成了一种人文植物,赋予它的,不仅仅是能喝的东西,还是一种精神的依赖。

  自元朝以来,武夷山的御茶园就有了祭茶喊山的祭祀活动。“惟神,默运化机,地钟和气,物产灵芽,先春特异,石乳流香,龙团佳味,贡于天下,万年无替!资尔神功,用申当祭。”这是武夷山御茶园祭茶仪式上的祭文,一方山水一方神。武夷岩茶入贡之后,神化的地位越著明显。人们对茶神的敬畏之心,已上升为一种精神崇拜。在武夷茶乡,每年惊蛰日,雷声乍现,茶芽萌发。地方官员和茶农都会到当地最大的茶树前举行祭祀茶神仪式,祈求茶叶有个好产量、好品质。现场摆放着林林总总、不同系列的武夷岩茶产品,敬献给茶神。通过祭茶,再集体喊山:“茶发芽嘞,茶发芽嘞!”通过喊山产生的震撼力,形成了茶乡党、茶农工、茶商会各界意志的高度统一,引领着茶乡茶事的顺利进行。

  茶神杨太白与岩茶生产

  在武夷山,与岩茶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是茶神杨太白。

  惟神奠镇一方,人所恃赖。茶乡人对茶持有的敬畏之心,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祈求风调雨顺的求安心境。武夷山峰峦叠嶂,怪石峥嵘,晴雨变幻,茶农要求在艰辛的劳动中,能得到气候顺应,劳作坦然,就要借助喊山来排除心理上对强大神秘的大山及灾害变幻莫测的恐惧感,以求得一个风调雨顺的季节。原始时期的武夷岩茶栽培都在崇山峻岭中,生产力低下。生产是否顺利,年景是否丰收,除了天赐良机外,就得依赖风调雨顺了。因此,对山神的求和安抚,对恶劣环境的求安顺应,对灾害恐惧缠绕的摆脱,都极需从心理上进行安全防范的构筑,这种心理防范显得非常重要。自然界,还有什么力量能像大山那样巍峨高耸、顶天立地,岿然不动呢?只有使劲地喊,喊出潜藏在大山深处雄浑的力,震撼的力,才能惊天地,泣鬼神。清代诗人周亮工曾留有描写喊山的诗句:“御茶园里筑高台,惊蜇鸣金礼数该。那识好风生两腋,都从著力喊山来。”

  如今,祭茶与喊山已经演变为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农事活动的象征仪式。武夷山御茶园内举行的惊蛰日祭茶喊山活动,能产生感应天地自然。祭拜茶神之后,茶农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御茶园内的通仙井,井水就会冒出来。这就证实了喊山所产生的震撼力,凝聚力,得到了大山神灵的感应。神灵一定会保佑武夷岩茶的丰收。

  武夷山岩茶产区至今还传承着祭茶神杨太白的开山仪式。开山,一般定于立夏前三日之内,武夷山岩茶产区茶农的开山仪式,是当地茶农们各以自家的茶园山场为单位,在自家的茶厂作坊所供的茶神龛前,摆上牺牲品,燃点香纸烛,全场役茶事茶的员工,摒弃一切杂念,集合于神龛前鞠躬拜揖。武夷山茶农所供的茶神,以制茶祖师杨太白为主。杨太白是武夷岩茶主产区的“茶神”。杨太白,究竟有无真人?至今莫衷一是。但是,杨太白在武夷山岩茶产区被当地茶农奉为神灵的历史,成为岩茶产区茶事活动的保护神,这一传说至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武夷山岩茶产区的茶农是非常信赖杨太白的。开山仪式上祭杨太白,体现了茶农对茶神杨太白的精神依赖,希望在茶叶生产加工的忙季,能得到他的庇佑,开工吉利,生产顺利,劳作如意。开山仪式比较简短,仪式结束后,即由专人带至休茶地,分散采茶,待太阳升起、露水初收之后,带山人向采茶工们分发烟卷,表示可以相互对话,大胆放开手脚干活。每年5月,天心岩茶村老茶师吴煊海,为了传承这一传统习俗,就领着青狮岩茶厂的伙计和家属,带着祭拜茶神杨太白的供品,一同在自家茶园山场举行了开山仪式。

  武夷山岩茶产区祭茶神杨太白,是为了感恩杨太白大度教给茶农制茶技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有点像是把杨太白当成了祖师爷来祭拜。

  祭茶更多是具有感恩倾向和意义的情感活动

  祭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非完全是一项宗教仪式,它是茶事现象中具有感恩倾向和意义的情感活动。祭茶是对茶神庇佑下获得好收成的报答形式。武夷山御茶园的祭茶,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茶神的感激,是茶神将天产珍物岩茶赐给了武夷山这片社土,才让邑人有幸享用。县令举行隆重的祭茶仪式,也符合了当地民众的意愿,因此民众才需要推举县令来主持祭仪。武夷山茶农对祭祀活动意向的高度统一,说明了茶神在他们一年的茶叶生产中,精神上的依赖是那么的牢不可破。

  杨太白究竟传承给了茶农们哪些乌龙茶制茶技艺呢?传说,杨太白在采摘岩茶茶叶累了的时候,靠在自己采摘的茶叶上睡去。醒来时,发现被太阳晒过的茶叶,不仅全部晒软了,还会散发出香气。于是他教大家怎样“晒青”;当他用手反复去抖、去揉那些茶叶时,茶叶的香味更特别了,于是他教大家怎样“揉青”;杨太白回到家中做完饭,趁灶火还旺,把茶叶放入锅中翻炒,奇迹出现了:茶香扑鼻,片片茶叶,卷成条索,形似乌龙。于是他教会大家怎样炒茶,烘焙茶……

  杨太白不知经过多少年的实践、摸索,发明并总结出晾干、揉青、炒茶、烘焙、分拣等一整套的乌龙茶制作工艺。从此,岩茶产区的茶农们纷纷效仿,把杨太白看成是制茶师祖,茶农家家供奉祭祀他,升华为一种敬畏之情。一位普通做茶师傅,博得许多茶农的信任与尊重,与同行茶师又有亲和力,所以敬奉他为神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杨太白的功德,被岩茶产区的信仰者们放大,产生了神话效应。

  武夷山民间以茶为祭品的现象很普遍,至今武夷山民间还保留着用盐、茶叶和米粒加樟树片放在一起燃烧,借此驱邪避秽的习俗。以茶为祭品,据说是从南北朝时才逐渐兴起的。南北朝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493年)遗诏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上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武夷山民间用茶作祭品,就是受到这种制度的影响。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藏”在纪念币里的茶

“藏”在纪念币里的茶

看了又看

【品茗鉴山】芳香镇沅之"罐罐茶"
为什么我害怕泡茶的人?
人到中年,喝不求解渴的茶,饮不求酩酊的酒
找茶就是在找人:打破信任,方得好茶
作为茶人不可不读的茶语典故
《红楼梦》中的人茶生活
茶即是茶!“以茶代酒”的结局让你无法想象
其实《金瓶梅》除了潘金莲,还有茶文化!
视界大观园|文化视野下的伊朗茶俗
茶是一种修行
茶与旗袍,到底惊艳了谁?
不懂中国茶道,不足以懂中国茶
那些为茶写诗、撰书、杀女婿的天子们
从古至今,茶在社交中扮演何种角色?
古人饮茶的“三得”之说,是哪三得?
中国至少有14位茶祖!你心中的茶祖是谁?
古人的茶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云南茶俗地理(中)
云南茶俗地理(上)
云南茶俗地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