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里听禅意,茶中看流年

        6月末的午后,日光不可避免是有那么些热烈的。茶客香客,细语碎步;榕林禅院,芳草盈阶。

  申时已至,小扇轻扑、美人回眸,茶会缓缓揭幕。此刻,艳阳悄无声息隐退,留下一方清凉

  礼佛。庄严平和的佛乐声,抚平众客心头繁杂。禅茶本一味,进入禅的境遇,须清除欲念之草莽,捧出最纯的初心;走入茶的世界,也是如此。

  茶

  一声罄响,席主开始沏茶。指尖流转,水叶回旋,众客止语,静待茶汤。一切动作须得缓慢低调,方能过滤隐藏于时光里的陈杂之味。

  沏的是当年新茶生普,当然无须持久焖泡,七八秒间,即可出汤;席间亦有女茶客曼声提示,茶还新,嫩生生,脆生生,几乎可以绿茶相待,想来也不需百度沸水。是的,就该如此善待眼前之事之物,你为它着想一分,它便敬你一丈。

  果不其然,茶烟几缕轻扬,忽觉暗香盈袖。茶汤一出,黄亮亮的色泽一下便愉悦了你的眼睛,席主我暗自思忖,如此之汤色该不会错。于是淡定分汤,留下小半杯自饮。这时,想起一位前辈教导:品饮之时,你得挺胸收腹,不可坍腰塌背;吸啜须得有声,不可囫囵吞噎……

  啜下一口,茶汤攸地在口腔里转成了个柔乎乎的球,仿似个宁静静的一个小女子瞬间灵动动活泼泼起来,说它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且不为过。待这一口茶汤在口腔里转了个回合,便轻轻地准它滑下咽腔,随即打开鼻腔这扇门,新茶特有的高香甜香便漫溢了出来……这时,舒爽了,怡然了,若是有人亲近于你,该一并嗅得到这股快乐闲适的气息。

  此时抬眼看对座品茶仕女,亦是一副怡然之态,作为席主,愉悦当然不免多了几分。

  你待茶好了,茶也必待你好。物人相通,方有灵犀。相辅相成,才是妙境。茶与人的相处,人与人的相待,都一样的理儿。

  器

  此次茶会共沏两泡茶,谓之“阅夏”,谓之“听香”。茶歇时分,巡顾他席,各席皆有情意,如葱葱园子里的草草艾艾,各透各的芳香。

  麻衣如雪的女席主,恬淡如白月轻风,素雅席间,一枝哑色梅瓶如美人盈盈伫立,茶席瞬间生动起来。梅瓶暗合席主之质,想必席主是个懂得自己之人。尘世间的迷失,大抵因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便不开悟,不开悟便不解脱。因此我想,悟已,也当是以茶修行的一门课程才好。

  亦有以手绘佛手拈枝入席的,宗教黄的席布最为应景,席上之具竟是老的霁红盖碗与茶杯,胎厚,有存在感,若他日品饮能侍以老茶,当是上上之境。

  也有土法大碗上席的,朴拙之物最亲近人心,粗犷之中蕴含美的力量。我记得台湾茶人李曙韵描述过自己曾在一次茶会上用的壶承,就是早年制作茶桶时用的铁盖,再随意搭配一片石板,一把卵石,一个自自然然的壶之舞台就出来了。这样看来,此席亦有大致的意境。

  不管怎样,精细或粗放,若能暗合此心此境,器质与气质合一,让席主达到心闲手适的境界,都是好的。好的,就是合适的、和谐的,简单极了。

  人

  茶会开始之前,我曾与一女席主交流,她说,席上布局不在我意,我意在泡好茶。

  我听得点头。茶道之上,走到哪儿,都不能忘了初心。形式重要,当它遇到了内容,便应该退居第二位,不然,带着空皮壳,便走得不远。

  茶会若只品茶,未免不够丰满。品精气神,品德,品禅,也是另一种品法。我关注过一些义工,备炭烧水拍摄纪念,均勤勤勉勉,恭恭敬敬,待人伺茶的态度,值得人尊敬。还有茶会散后互相交流的席主,言语轻松,谈笑自如,禅院的宽厚,容纳和抚平了红尘里带来的喧哗和疲惫,在此流连的人儿因此变得简单自在。

  境

  茶会毕,回首望,日头西斜,余晖为禅院披上金纱。再轻轻回顾当时泡茶之感受,恍然大悟。

  虽为止语茶会,但双双眼睛投射席间,应该是凝聚了一定热度的。作为席主,记得当时与茶客眼神交流过后,视线投回自己的扒花蓝盖碗,瞬间周边竖起一道屏障,把自己和茶、和水圈在里面,任尘世滚滚,没有人与事能干扰。原来境由心造,心静而无所不静。

  红尘似大火炉,泡茶不止在席间,生活无处不是席。遇一事,当一席,静心沏泡,定能寻出个清凉胜境来。

  一席一会,流年似水。每一个茶会都不可复制。那人,那景,那境,那悟,它们之间的契合都暗藏玄机,由不得你指点。你我能做的,惟有一事,便是认真,珍惜。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杯中岁月,茶里人生

杯中岁月,茶里人生

中国茶之道

中国茶之道

看了又看

禅茶的依存与自立
云南民族文化对普洱茶道有哪些影响?
茶文化与禅
香文化:香道与茶道的融合
【茶道】茶人的梦里,有一个茶馆
【茶道】茶无上品,适口为佳!
禅与茶的交融 茶与佛的因缘
禅与茶
禅茶讲究“苦、静、凡、放”
茶道在心,茶道的精髓
普洱茶禅与生活禅
一碗中的和平,从日本第一茶道世家说起
不懂泡茶,一定“人走茶凉”
中国茶道:美心修德的途径
醉酌禅茶,不言秋心
普洱茶特色文化——茶道与茶艺
什么是茶道六君子?
道,看道,看茶道
茶道
红楼梦中茶,茶中自有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