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茶道的中和之美

  什么是“中和”之美?
 
  作为一种美的形态,“中和”之美类乎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阴阳相生、刚柔相济之美。“中和”之美的原始内涵首先源自儒家朴素的自然观。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礼记·中庸》中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以及后儒演绎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都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和”之道。
 
  《乐记》用“中和”之美来论及天籁乐音,“大乐与天地同和”,强调了天籁之音与大自然的交融关系。王安石在《临川先生文集》中更具体地讲道:“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盖言性也。大礼,性之中;大乐,性之和。中和之情,通乎神明。”中国古人通过礼乐上的“中和”之制,达到人之喜怒哀乐之情的“中和”之意。
 
  “中和”之美与“中庸”之道是一致的,这充分体现了儒家美学思想和伦理思想的统一。《礼记·中庸》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思想贯穿于儒家的伦理道德之中,成为人们为人处世与道德修养的最高准则。行中庸之道,要言行合乎准则,合乎类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正人君子”典范。
 
  儒家万物相生、天人和谐的自然观念,引入艺术美学观念领域,就生出“中和”之美这一审美观念。
  “中和”之美的一些基本特征也正是儒家推崇的人性品质,比如和谐、节制、适中、次序、安定等等。人性的中和有度,要以“仁”为思想感情的核心。而“仁”的重要内涵“克己复礼”,呈现为内外兼修的“温柔敦厚”之态。孔颖达在《正义》中云:“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朱自清在《诗言志辨》解释“温柔敦厚”为“温柔敦厚,是和、是亲,也是节,是敬,也是适,是中。这代表了殷周以来的传统思想。儒家重中道,就是继承这种传统思想。”
 
  这种人性的中和之道又与中国的亲缘社会结构相适应,使君臣上下关系“和敬”,长幼辈分关系“和顺”,父子兄弟关系“和亲”。按照“中和”思想的要求,人性的修为要求做到“温良恭俭让”,也就是温和、善良、谦恭、俭朴、礼让,这些品质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也合乎人的中庸之美。
  茶性通人性。茶道的“中和”之意,就是在对茶性的品赏中,使茶人达乎自然的本性,即善的本性。人与茶的相处,体现了天地万物平衡生长、和谐统一的自然观和敦厚和敬的人伦观。茶能温润人心,调和性情,清净人欲,而使社会达到仁礼之治。这一茶道美学维度也就是儒家所讲的“天下之大本”和“天下之达道”。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从名家笔下, 感悟茶中的美好时光
一个人,给自己泡一壶好茶
以茶为道人生,如一片茶叶的旅行
李嘉诚:一杯工夫茶,改变一生
茶虽苦,但我就愿意“找虐”
品茶,一种简单易得的风雅
茶与水,是等来的缘分
鲁迅笔下的茶,是一种茶外之茶!
以茶待客的最高境界不是名茶,而是干净
林清玄:我喝过最好喝的茶,是与知味的人对饮的那一杯
珍贵的友谊,如茶般干净纯粹
给自己沏一杯淡淡的茶
茶,值得花时间去喝
和相处舒服的人一起喝茶,茶更香,更有味
喝茶,一切都是过程
有茶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
喝茶最美的13种情景
我不懂茶,茶却“懂”我
品茶,沉淀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