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之父:冯绍裘

  冯绍裘来到云南的时候38岁,他以技士的身份随中茶公司专员郑鹤春来到云南。郑鹤春是袁嘉谷的学生,在云南、广东、安徽、杭州等地做过官,他的人脉和与上层打交道的经验是冯绍裘所不具备的。
 
  他们考察了宜良茶业后,经过大理、云县,到达顺宁(今凤庆)。立即,他就被顺宁凤山茶园奇怪的茶树资源所吸引,当时的中国茶人还不知道中国有一个这样的大树茶产区。尽管已是十月中旬,但顺宁的大茶树仍然葱郁繁茂,白毫浓密、叶大芽长。这些1908年种植的大叶种茶树一直未经台刈,已经高达丈余。冯绍裘在凤山茶园采摘一芽两叶的鲜叶十多斤,分别制成红绿茶各一斤多。
  冯绍裘对这两个茶的评价是:一红一绿,宛如一金一银,使人不胜欣喜。红茶样——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桔红,香味浓郁,是国内其他省小叶种红茶所未见。绿茶样——满盘银色白毫,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有光,香味鲜浓清爽,亦为国内绿茶所稀有。他们立即将茶样邮寄到香港,受到负责销售的富华公司的高度赞赏。
 
  就是这两斤凤庆茶,间接促进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公司的正式成立。
 
  冯绍裘,字挹群,1900年生,湖南衡阳人。按他自己填写的简历,他是保定河北大学农科毕业,喜好足球,著有《祁红茶品质分级之研究》、《红茶制造法》、《叶绿素于红绿茶制造之研究》等书,并发明了木质三筒手摇揉茶机、动力与脚踏两用式烘茶及揉茶机等。曾任湖南省立茶叶学校校长,茶事实验厂厂长,江西修水茶叶改良场主任,经委会农业处技士,祁门茶场技术员等职。可见,冯绍裘识能上能下,工资也能高能低的。
 
  云南中茶公司一成立,就委派冯绍裘为顺宁实验茶厂厂长,建盖厂房,赶制竹木茶器具,并向茶农宣传如何改制红茶。六月,他们生产一批红绿茶,和宜良制茶所的红绿茶样一起寄往香港,请中外茶师品评。中外茶师均认为:顺宁茶比较优秀。但CHARLESHOPE的茶师认为茶梗比较明显,叶底稍灰。冯绍裘立即写了一份不短的报告,认为茶梗问题由多种因素造成,一是茶叶是春尾茶,更不好捡剃,二是捡茶女工缺乏训练,三是大叶种本身的原因。
  随后,他改进技术,培训工人,加强管理,红茶品质不断提高,与佛海茶厂范和钧一起,开滇红茶之先河。建厂同时,茶厂在东山双营盘自购茶园五十余亩,培植茶苗,作为示范;向省政府申请两万五千元的修路补助,方便茶叶外运;这些都对当地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1942年,日军占领腾冲,冯绍裘非常担心,送全家7口回湖南老家,离开顺宁。是否回滇,他犹犹豫豫,毕竟,战场的形式瞬息万变,顺宁离前线太近。在回滇半路上,他受到中茶安化茶厂邀请,又折回安化,出任待遇和职位都下降了的副厂长。
  解放后冯绍裘出任中国茶叶公司中南区公司副总经理兼汉口茶厂厂长等职,在红茶生产和出口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当选中国茶叶学会顾问,湖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他出差回到云南,在勐海、凤庆研讨红碎茶分级问题,看到凤庆茶厂的变化,他感慨万千。后撰写《“滇红”史略》一文,记念他在云南的工作。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滇红之父”与安化茶叶

“滇红之父”与安化茶叶

看了又看

许嘉璐:普洱茶精神传承保存了宝贵文化传统基因
陈勋儒:产品品质是茶产业的立足之本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佛海茶厂(今勐海茶厂)厂长范和钧和清华大学技师张石城在缅甸的日子
吕才有:普洱茶,一片小树叶,一个大产业
邓时海谈“普洱韵淡薄”的原因
范和钧的普洱茶传奇
周红杰:普洱熟茶的历史、工艺特点、鉴别方法!
董胜:让普洱茶成为大健康常态化饮品
“老同志”与普洱茶之父——邹炳良先生
盛军:普洱茶科学研究的几个方向
邹炳良、卢国龄:浅论普洱茶拼配
纵横潇湘茶——刘仲华
周红杰:负氧离子可在仓储过程中改善普洱茶品质
肖时英:“云南无性系茶树之父”八旬茶叶专家著书传经验
杜晓:蒙顶黄芽,中国唯一温性茶
李远烈:倾力推动云茶产业发展
刘仲华被调到茶学专业,38年后成了茶叶院士
杭州陈宗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方可说茶:云南茶的五个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