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茶膏的一些用途

  古代对茶膏的一些用途!二龙戏珠茶膏赏鉴一是做为独立的茶品纳入宋代的茶品名录。如北宋第一位茶著者陶谷(公元907——960年)在撰写《茗荈录》时,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
 
  虽然《茗荈录》主要记述茶事的十八个趣闻,但我们从这些描述中看到这两款茶膏的名称,标志茶膏做为独立产品的存在。二是在饼茶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将饼茶表面用茶膏涂层,以增加饼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泽。这与唐代制茶中“含膏”工艺有明显不同。或者说相比唐代而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宋朝的蔡襄(公元1012——1067年)曾做过宋仁宗的贡茶使(负责造茶进贡的官吏),在他著述的《茶录》中对此有专门的描述:“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这里的“珍膏”就是茶膏。
 
  当到了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时,对“珍膏油其面”则显得更为重视,甚至把“膏”的质量好坏做为鉴茶标准。他在其撰写的著名的《大观茶论》一书中,就如何从外观鉴别饼茶时指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意思是说: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脸面,膏稀者,饼茶表面多皱纹;膏稠者,饼茶表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显然,膏稠者,是宋代好茶的代表。但是,不幸的是,这种制茶工艺却在明代戛然而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我们姑且不对这种变革妄加评论——无论是进步还是倒退。但有一点确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种变革使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不见踪迹。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童姿·茶闲  拾茶会

童姿·茶闲 拾茶会

普洱茶茶膏是什么东西

普洱茶茶膏是什么东西

关于普洱茶的那些功效

关于普洱茶的那些功效

看了又看

茶膏自唐代到现代的发展史
上千年生产历史的普洱茶膏
古代时期茶膏曾成为“国礼”
代表超贵族身份的普洱茶膏
清朝雍正时期的普洱茶膏
清朝乾隆时期的普洱茶膏
清朝普洱茶膏曾经历的两代皇帝
清宫时期茶膏代表着“皇权”
清宫时候普洱茶膏属于“国礼”
茶膏凸显了中国的养生文化
值得思考的普洱茶膏价值
清宫普洱茶膏的制作特点
清宫时期普洱茶膏的主要用途
现代人对清宫茶膏的误解
清宫时期茶膏制作的步骤
津津乐道谈普洱茶膏历史
清宫压制茶膏的好处
清宫压榨制膏法的坏处
历史中的普洱茶膏是怎么制作的?
普洱茶膏的历史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