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疆:概念在转移,市场在哪里?


  普洱茶是个老茶类,建国前即有,更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其间,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工艺有所改变,到了1973年,茶类则完全改变,地名来命名该发酵茶,不过是根据习惯叫法,只是一个商品名称,而与茶类无关。
 
  近十年来,普洱茶在国内市场的走势日新月异,越来越好,当然,这是行业内的看法,因为行业中人接触到的信息都是“普洱茶”,关心的也是普洱茶,周围吸引的茶客也是普洱茶,自然有这样的认为,实际上,普洱茶占比在国内市场的喝茶人口中不到1%,加上每年进仓的数据也才不到2-3%。
 
  从品饮和存茶的数据来看,1:1.5到1:2这个数据是一个合理的数据,其原因在于普洱茶耐存储,这同时反应了普洱茶的存量要大于即时的消耗量。
 
  这其实是普洱茶得以苟延残喘至今的原因,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喝茶是一种习惯,80年代习惯喝铁观音(乌龙),满天下都是铁观音,并没有普洱茶什么事。
 
  茶类消费习惯转移了,铁观音就式微,普洱即昌盛。
 
  如同,08年之后,大树茶的概念起来了,之前存放的06年、07年天量的、廉价的小树茶无论是什么“中期茶”的概念,还是什么“南茶北调”的口号,都没有产生丝毫作用。
 
  山上的大树在猛涨,山下的小树在猛跌。
 
  其原因在哪里?一个是普洱茶的“概念”转移了,一个是当时的仓储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干仓、湿仓说流行,自己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了,广东就是天然的大湿仓,消费者即不是专家也不是藏家,哪里去细分什么仓好什么仓坏呢?
 
  总而言之,市场的概念在转移,转移之后的市场则会不同,之前大胜的概念产品,未必都能“越陈越香”,未必都能“越插越增值”。
 
  好原料+好工艺+好仓储=好茶的公式,在理论上成立,在现实中却是难以寻觅。
 
  后记:今日之感悟,就此。瞌睡来也,据说今年诺贝尔奖项是研究人员熬夜研究出来的,熬夜对身体不好!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吴疆:历史的一瞬间,揉茶工的酸菜
吴觉农:我一生事茶,是个茶人
吕剑访谈:茶是生活最真实的感受
何作如:我最大的愿望是恢复传统老茶的制作方式
谢付亮:茶书背后的“心酸事”
吴疆:夜读易武,关于古六大茶山定义的一段趣事
丁多根:在众多莓茶品牌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邱建红:专注红茶研制30年
吴疆:存茶还是存炸弹?
福海茶厂34年工艺--匠心制作
林利斌:茶在深山老林 用我们的茶诠释普洱茶
《茶人传》专访之“当代龙马同庆号复兴者林木强”
张华丨做人靠谱,做的茶才靠谱
吴疆:普洱茶道是否需要红绿灯?
邹家驹:普洱茶的生死线“烘掉的甘醇”
胡明星:第一次“闯荡”以失败而告终
周云川:什么是好的普洱茶?
肖时英:一个把茶“种”进人生的“普洱”人
朱文精,不该被遗忘的云南茶人
茶圣集团董事长叶泓廷简介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