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忠华:中国茶企为什么超越不了“立顿”?

  多年来一直争议“为何中国7万家茶企不敌一家英国立顿。”这有些夸张但也是事实,我从以下三方面分析,百年内中国茶企真是无法超越立顿,即便是中国最大的茶企“中茶集团”也只能是努力的目标。
 
  请不要说我“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有些客观事实就是如此。这有点像中国家族企业非常多,但百年内中国没有一个家族企业会超越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
 
  首先,茶文化的差异,决定采茶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的差距。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同意废掉中国茶文化吧!中国茶文化中最核心是“观、品、闻”三个字。
 
  “观”:观茶树大小、叶片长短、品种各异;观茶叶加工后的外形、条索;观茶汤颜色深浅;观茶底;总之是眼睛与茶叶之间的视角碰撞。
 
  “品”:是品尝茶叶的滋味,是嘴巴与茶叶之间的感情交融。
 
  “闻”:是闻茶叶的青香,茶杯的留香,茶汤的芳香等,是鼻子与茶叶之间信息交流。
 
  至于茶艺、茶道都是围绕“观、品、闻”而形成的不同技艺与文化,即使是“禅茶一味”也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境界。遵从“观、品、闻”这一茶文化的主要为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和地区。而以殴美地区的茶文化就没有这么复杂,也可以说没多深厚的文化,西方茶文化是以食品安全为核心,提倡方便快捷。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文化自信。
 
  不同的茶文化就会诞生不同的加工标准。中国茶讲究外形,采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就成了我们的标准,就只能使用人工,机械化使用程度就必然低。而欧美只重视内在,不看外形,以立顿红碎茶为例,基本是把茶叶打碎加工、销售,这样就可把嫩叶、老叶一起釆来加工,也就可大规模使用机采,从而使亩产提高和生产效率提高,也就极大的降低茶叶成本。
 
  其次,劳动力成本上的劣势。立顿的茶叶原料主要是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肯尼亚等国,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中国。中国劳动者工资大幅提高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伟大成果。
 
  以上两点是决定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成本不占优势,这是中国茶企无法超越立顿的关键。
 
  最后,组织生产形成不一样,发展、竞争环境不一样。中国是世界茶叶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茶叶生产涉及数亿人,若照搬立顿模式是行不通的。中国人进入茶行业的门坎低,中国茶叶从种植的土地就非常分散,这与我们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土地太细化有关,无法有效控制发展规模,而处于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环境中。
 
  所以我看,中国茶行业不要过多拿“立顿”来比。但要学习立顿在品牌、成本控制、巿场拓展等方面优点。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客观看待,不要自暴自弃,走好自己的路。







  (文图/包忠华)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老包说茶:凤冠古茶山

老包说茶:凤冠古茶山

看了又看

包忠华:茶叶中的两个“哥德巴赫猜想”!
小小茶人张爱民“微自豪”的一天 看大益茶如何在“95后”心中生根发芽
倚邦,除了喝曼松,我们还能喝些什么?
湖南安化:回乡创业追梦路 以茶帮困共致富
方一知︱普洱茶的整合期,我们怎么办?
茶人匠心“守破离”
石一龙:“天下霸唱”老班章
石一龙:易武之巅薄荷塘
赵朴初与南糯山:南行万里拜茶王
【访谈】洪耿洲:从深耕原料到日单品销量过200万
石一龙:喝了曼松不论茶
宋米和:中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建人
石一龙:双江勐库黄金茶“冰岛老寨”的审论
邹家驹:中国茶 中亚漫行
杨莲花:振兴“徽州莲心茶”
石一龙:吃茶去,无问东西,拷问灵魂
茶农:罗小芹
回乡创业的艰辛里我把寂寞熬成茶
邹家驹:芽头毫尖落难记
刘文新:提供技术服务 解决茶农种茶卖茶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