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米和与他的龙井茶

  开化茶叶远近闻名,茶产业已形成了以“开化龙顶”为主,红茶、出口眉茶、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体系。通过多年努力,开化茶叶市场形成了辐射全国,远销欧盟的庞大网络体系,在这过程中,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茶人,他们立足家乡,不断创新,为开化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我看四十年》小编将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位开化茶人,感受他对茶叶的坚守。
  宋米和是开化县中村乡人,父母都是种茶的,见到记者时,宋米和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老照片,照片是1986年宋米和与其它评茶员集中培训的一张合影。
  当时他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开化县虹桥供销社做评茶员,从此他便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场:供销社的评茶员,收购员,当时一起集中培训,当时各个地方的评茶员对茶叶的掌握标准不一样,所以我们这个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要统一目光确定当年的收购价格。
  宋米和说,那时茶农们卖的都是初制的毛茶,由供销社统一收购、销售。春茶开秤前,各个供销社的评茶员会参加一场培训班,对茶叶的品质、价格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进行收购。他说当初,收购茶叶就2元多一斤,不像现在茶叶的价格十几元到上千元都有,还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功能。1998年供销社改制,宋米和开始考虑转型做茶叶生意。
 
  宋米和:(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地区,把茶叶(销售)放开了,茶叶数量不大,另外一部分,还是比较讲究计划的开化作为茶叶主产地,(后来)茶叶就从国家计划经济慢慢地成为市场经济,(经营模式)我们见证了这个第一波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化为市场经济。
  宋米和怀揣着10多年的积蓄开起了茶庄。但创业之初由于经验不足,吃了大亏。
 
  宋米和:上半年收来的茶叶,结果放在那个桶里面闷黄了,变色掉了,将近八十多斤,一亏就亏了八九千块说实在当时是非常受不起这个折磨的,这里我下岗,那里还亏本工资也挣不到。
  从这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宋米和深思,光吆喝着卖茶是不行的。他一方面积极改进茶叶存储加工等工艺,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互联网销售方式。2003年他利用网络,以茶为媒,和茶友们分享茶叶知识,建立爱好者圈子,被网友么亲切的称为茶博士,茶叶销路也由此打开。
 
  宋米和:也是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整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逐渐提高,大家可以上网了,可以用qq即时聊天了然后有bbs网站了你就有受众听你的群体,让我们的专业知识有个地方可以发挥。
  如今,宋米和的茶叶“走遍”全国各地,不再担心卖不出去,他把更多的经历花在研究优质茶叶上,将茶文化根植到消费中。他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市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茶商也应该从量的发展转变为质的提升。
 
  新闻链接:钱江源头崛起“茶香小镇”
  茶产业是开化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种茶、制茶、售茶是开化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自1997年实施品牌战略以来,开化茶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到2017年,开化县茶园总面积12.45万亩,总产量2126吨,产值7.15亿元,在保持产量基本稳定基础上,产值同比增长11.2%。
 
  全县共有登记注册的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社152家,茶叶粗制加工厂483家,有15家企业取得QS认证,茶叶生产企业中被认定为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县级14家。近年来茶产业富民效益越来越明显,截至2017年,全县直接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农户有2.56万户,从业人员3.9万人,解决就业岗位10.2万个。茶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27500万元,茶农人均增收1250元。
 
  原文标题为:我看四十年|听开化老茶人宋米和讲述开化茶叶的那些事……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宋米和与他的龙顶茶

宋米和与他的龙顶茶

看了又看

方一知:一片树叶上的跋涉与问道
茶人赵华琼与“中茶”时代的普洱熟茶(一)
茶人赵华琼与“中茶”时代的普洱熟茶(二)
水煮大益(十一):引领普洱时代跃进的传奇厂长:阮殿蓉!
包忠华:冰岛王、班章王,请别再伤害茶农了!
李扬说茶:学院与江湖,对学院派知识的一些反思
李扬说茶:江湖与学院,关于江湖派知识本质问题的反思
钟渭基与枇杷茶
【茶事】洪鹄之志 | 老洪漫谈普洱茶养生之道
南京雨花茶非遗传承人陈盛峰:做中国最难做的茶
旅途篇:用返璞归真的方式,重新调动起生命的激情。
徒步大雪山:一次关于卖茶的阴谋之旅!
昔归:我很难遵守规则,但我喜欢创造规则!
“台地茶之父”肖时英:一生只做一件事
勐海茶厂诞生出来的那些牛人们——邹炳良篇
勐海茶厂诞生出来的那些牛人们——阮殿蓉篇
李文华与老茶头的故事
天南海北遵义人丨周开迅:精行俭德 守望茶运
双陈陈永堂庄主: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足矣
蔡良绥:用福鼎白茶改变家乡的种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