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知:一片树叶上的跋涉与问道


  应该说,方一知老师是第一个引我进普洱茶大门的人。
 
  2014年进入方一知外脑工作室,正值普洱茶山头热之时。那两年随工作室团队几乎走遍了云南三大茶区的知名茶山村寨,用脚步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幅茶山地图。这样的经历,成了我从茶路上最为珍贵的财富。在工作室茶聊,方老师常告诉我们要知行合一。另一句更接地气的话是,用脚量市场。知识更多源自于书本,而扎扎实实地做企业诊断、市场调研、战略咨询,方一知和工作室始终不知疲倦地用脚步寻找解决办法。
 
  进入工作室之前,我在新闻、杂志、广告行业辗转,对咨询策划有一些浅表的理解。谈及策划,似乎就离不开国外的里斯、杰克·特劳德、科特勒,以及国内的王志纲、叶茂中等人。那时认为的策划是指点江山、纵横捭阖、天马行空、高不可攀的。而与方老师接触后才发现,原来策划也可以低入尘埃,紧接地气。方老师常自谦为“笨人”,笨人做策划就用笨办法:用脚行走,用脚丈量。他就这样老老实实地在一片树叶上跋涉与问道,丝毫没有让自己停下来的意思。
 
  多年前在博客读到方老师的一篇散文诗《在路上》,开篇就决绝地为自己定位:他是一个行者,一个走在路上的人。读《一知在说》书稿时,又一次看到这句话,内心一阵感慨。终其一生,我们有多少人敢并愿意将自己交给一条看不见的路?我不知道有多少夜晚,方老师一遍遍催着自己上路,别停下。
 
  在路上,此行就耗去了他20年。
 
  卡夫卡有篇短文《出门》,文中仆人问他的主人:“您骑马上哪儿去呢,我的主人?”主人回答说:“我不知道,只是离开这儿,离开这儿向前走,向前走,这就是我达到目标的唯一办法。”从国企毅然辞职,打马南下,方老师做了最早出门的人,怀着一腔热血向前走。这或许也是他达到目标的唯一办法吧。
 
  辞职后,在文与商两条道之间,他选择了第三条:文化与市场两相结合的策划,并在国内首先提出“企业外脑”服务理念与实战理论。方老师非市场营销科班出身,但就凭着一股倔劲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所以很多外脑理论实际就是一个人不断破茧的独门心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想法的提炼都是他在黑夜里呕心沥血的结果。
 
  初接触这些毫不洋气的理论、法则,我总觉得方老师小题大作了,每一个点不都是显而易见的吗?多年后,当进入普洱茶自行创业,也在同一片树叶上摸索,跌跌撞撞时,我才明白那些“土气”的理论背后的逻辑。方老师一直贯彻的“外脑十八法则”,终归指向的其实就两个问题:帮企业解决问题,为企业实现盈利。
 
  但要实现这两个目标谈何容易!很多时候我都感到惭愧,方老师总是那个自己跟自己拼狠劲的人,他比我们年轻人都要勤奋。刚接触一个新的企划项目,他就开始在内心的高速公路上飞奔,大脑一刻不停地运转着。因为太专注于事情本身,他身上就少了些趣味。
  2015年,勐海帕莎。苏维(左一)、赵家鹏(左二)、方一知(左三)、岩文(右三)、白马非马(右二)、游贤用(右一)。
 
  方老师常说,做市场就是和人打交道。其实做策划、做咨询,也是和人打交道。很多时候从早到晚他都在和不同的人进行头脑碰撞,其中不泛行业高手,甚至刁钻之人。方老师的应对之法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飞速运转,见招拆招。一整天下来,人已困乏至极。尽管如此,他也不愿在人前表现出自己的疲惫。
 
  但坐上车后,他不小心就睡着了。
 
  离开工作室,大概有一年时间没再见到方老师。再见时,他依旧清瘦,但心态稍许放松了下来。现在他愿意为自己留下点时间,访访朋友、喝喝茶、读读书。他说自己是幸运的,亲历了普洱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但使命未完,还想再干五年。而我想说的是,请时光善待这样一位南行者,少添他白发。
 
  2019年1月5日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茶香,懂香方能知茶

茶香,懂香方能知茶

论中国茶叶之复兴

论中国茶叶之复兴

看了又看

茶人赵华琼与“中茶”时代的普洱熟茶(一)
茶人赵华琼与“中茶”时代的普洱熟茶(二)
水煮大益(十一):引领普洱时代跃进的传奇厂长:阮殿蓉!
包忠华:冰岛王、班章王,请别再伤害茶农了!
李扬说茶:学院与江湖,对学院派知识的一些反思
李扬说茶:江湖与学院,关于江湖派知识本质问题的反思
钟渭基与枇杷茶
【茶事】洪鹄之志 | 老洪漫谈普洱茶养生之道
南京雨花茶非遗传承人陈盛峰:做中国最难做的茶
旅途篇:用返璞归真的方式,重新调动起生命的激情。
徒步大雪山:一次关于卖茶的阴谋之旅!
昔归:我很难遵守规则,但我喜欢创造规则!
“台地茶之父”肖时英:一生只做一件事
勐海茶厂诞生出来的那些牛人们——邹炳良篇
勐海茶厂诞生出来的那些牛人们——阮殿蓉篇
李文华与老茶头的故事
天南海北遵义人丨周开迅:精行俭德 守望茶运
双陈陈永堂庄主: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足矣
蔡良绥:用福鼎白茶改变家乡的种茶人
书院熟茶:只为一口好熟茶 “千堆计划”建熟茶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