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说茶:学院与江湖,对学院派知识的一些反思

  学院派和江湖派的二元对立是一种看待知识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迅速了解一个你尚不熟悉的领域。
 
  表面上看,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可以看到一部分人身上有江湖派的标签,而另一部分人上身有学院派的标签。
 
  著名诗人,云南大学的李森教授说,他反对学院派学术。
 
  他表达的是什么?所谓学院派和江湖派并不是人身上的标签,而是你对该门类知识的整理方式。当它符合学院派特点的时候,这一系列的知识体系就叫学院派学术。反之,当觉得一些观点比较江湖,就可以称之为江湖派知识。
  学院派的立论基础是基于理性的,相当于接纳一定的基础设定,然后集中式讨论,加以纯逻辑推演,再藉由实验证明。
 
  江湖派知识则多见感性认识,呈现散点式讨论,不追求逻辑的严密性,强调实用。
 
  理论与实用|茶学的尴尬处境
 
  做学问需要在一个点上集中钻研,天然有偏离实用的趋向。所以学院派学术从理论成果转而为实用,往往都需要孵化时间。这是普适性的,不单指茶学。
 
  不过,茶学偏偏还是一个应用学科,其研究成果需要在实用中被检验,如果没有实用性,则成果无意义。
  强调一下,学院派茶学,研究方式本质上有偏离实用的倾向,而恰恰又需要实用性自证,这是一种非常尴尬的知识体系。
 
  两条腿走路|二元促进的规律
 
  单靠学院派知识想在行业内立足,是立不住的。必须结合江湖派知识,才能两条腿走路。
 
  回顾普洱茶行业发展的二十多年,就可以发现这种二元知识相互促进的规律。
 
  最早的阶段,法国人发现了沱茶降血脂的功效。这算是学院派的成果,但这个成果长时间未转化,直到2000年前后普洱茶已经流行,商家才以此大做文章,直到现在。
  江湖派知识最早贡献了“越陈越香”以及“茶气”两个大词。尤其是“越陈越香”使得普洱茶成为了一种可升值的投资品,这对于普洱茶的发展产生了迄今最重大的一次影响。
 
  学院派对这些大词,开始都是抗拒的,但又不得不因为实用性而妥协。以“越陈越香”为例,开始学院派知识并不愿意承认,因为没有保质期的食品超出了经验。
  后来通过实验发现,普洱茶在储存的初期水浸出物会有一些提升,于是认为“越陈越香”有一定合理性,但并不宜太陈。后来又发现陈放过程中一些有益健康的物质增加趋势,又对“越陈越香”有了新的看法。
 
  由于是分段式提出新观点,这整个过程就很有剧情感,客观上使得“越陈越香”的故事更为丰满迷人。
 
  除了“越陈越香”,“古树”、“茶气”、“老班章”、“冰岛”、“高杆”等词语,学院派观点都是已经或者正在呈现出先抗拒、后妥协、分段式解读出新观点的特性。
  这种二元交互丰富了普洱茶的故事,客观上帮助了普洱茶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进化,导致新词汇不断涌现。
 
  对学院派知识做一个小结:
 
  学院派知识是一套语言符号构成的自成逻辑体系的内容,具有自身的格律,会做出推测性判断,并不需要某个老师赋予其人格。
 
  反过来,倒是这套知识影响了很多老师,影响方式为使之僵化。
 
  最后说一句:好的学者将知识当做工具,坏的学者被知识工具化。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茶马古道说普洱

茶马古道说普洱

一觉的制茶工艺

一觉的制茶工艺

看了又看

李扬说茶:江湖与学院,关于江湖派知识本质问题的反思
钟渭基与枇杷茶
【茶事】洪鹄之志 | 老洪漫谈普洱茶养生之道
南京雨花茶非遗传承人陈盛峰:做中国最难做的茶
旅途篇:用返璞归真的方式,重新调动起生命的激情。
徒步大雪山:一次关于卖茶的阴谋之旅!
昔归:我很难遵守规则,但我喜欢创造规则!
“台地茶之父”肖时英:一生只做一件事
勐海茶厂诞生出来的那些牛人们——邹炳良篇
勐海茶厂诞生出来的那些牛人们——阮殿蓉篇
李文华与老茶头的故事
天南海北遵义人丨周开迅:精行俭德 守望茶运
双陈陈永堂庄主: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足矣
蔡良绥:用福鼎白茶改变家乡的种茶人
书院熟茶:只为一口好熟茶 “千堆计划”建熟茶数据库
“大国茶匠”肖时英:云南特色白茶大有可为
云中俱乐部人物志第三十期 云南中茶总经理邹广田
肖时英: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
董祖祥:将有机茶叶进行到底
致匠心 一球茶业茶人:王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