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历史

  迄今为止,茶叶与茶文化在世界各地都广为流传,在云南高原深处,作为茶文化载体鼻祖的普洱,依然是很多人所钟爱的饮品。
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历史
  纵观中国茶文化历史,其发源于神农,闻名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而普洱茶因地处边疆,在历史的记载中很少有提及。其实,普洱茶文化作为,马帮文化或茶马文化的代表,除了具备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之外,更有不可复制的独特之处,即普洱茶的民族特性和历史底蕴,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云南地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了茶叶种植与贸易。
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历史
  云南的百濮先民,是最早喝茶和进行茶叶贸易的群体。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云南地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了茶叶种植与贸易。濮人,也就是今天的佤族、布朗族等民族的先民,最先驯化其生存环境中的野生茶树,并进行人工茶树栽培。这些最早的种茶者的后裔,以及这些野生茶树的遗种,至今仍然在那些地区存活着,它们的存在所揭示出的“起源”的历史痕迹。
 
  传说中的百濮先民,就曾经将茶叶进贡给击败殷商的周武王。此后,类似的朝贡贸易也从未间断。由于茶叶在当时仅仅在云贵地区大面积栽种,所以就和后来的香料一样,成为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国际大宗商品。一直到唐朝时才逐步向巴蜀地区扩展开来。
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历史
普洱茶的价值
 
催生了后人熟知的茶马古道
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历史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在云南北胜州(今永胜县)开设马茶市。当时因藏区对普洱茶的大量需求,清政府应达赖喇嘛的要求,同意在北胜州开茶市,以藏马易茶,极大地促进了滇藏茶业贸易和云南茶业(包括种植、加工、运输、贸易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一直持续至清末、民国。
 
  据《普洱县志》记载:“思茅年加工茶叶十万担,经普洱过丽江销往西藏茶叶三万驮之多”。大量的汉藏商人不断加入云南与西藏间的茶马交易,他们以马帮组成的商队,在每年气候适宜的季节,从滇西北经丽江、大理、景东南下,到普洱、思茅地区用马匹、药材等特产换得茶叶,再返回藏区,远销至拉萨等地。
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历史
  清末民初,是普洱茶价格到达高峰,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也就是说:当时的普洱茶好茶价格是金或银的两倍。民国至抗战之间,普洱茶又得到一定发展,很多这个时期的老字号茶现在犹存。
 
  抗战爆发直到新中国建立之间,普洱茶非常寂寥,云南整个茶业萧条。解放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云南的茶叶生产重视红茶、绿茶,并未继承发扬普洱茶优良传统;甚至大面积砍伐毁坏几百年的古树茶园,台地茶园开始兴起。
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历史
  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全国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烘青绿茶、炒青绿茶、工夫红茶、普洱茶、花茶等。普洱茶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重新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普洱茶山众多,以澜沧江为界线,江水以东,无量山余脉中有易武、倚邦、蛮砖、攸乐、革登、莽枝六大古茶山,清代改土归流归中央政府派驻官员管理的普洱府,进而名重天下。
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历史
普洱茶的工艺技术
 
自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
 
  普洱茶能在中国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他的历史文化底蕴,明显的叶种区分外,他独特的制作工艺也极为关键。茶的制作工艺分为采摘、选叶、杀青(萎凋)、发酵、成形,在这些环节中,可以发现普洱茶与其他茶种的区别。虽然像绿茶一样,普洱茶也有杀青这一环节,但是人们仿佛是不忍心摧毁本已离开大地的茶的生命,仅仅将其中的部分酶分解出来。在注入人们的呵护、话语和期盼的同时,却保留着茶叶在往后无数年中继续以有机物形态的活力。
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历史
  普洱茶需要存放在干净、通风、干燥的环境里,能舒舒服服、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在这样环境里出仓的普洱茶,它的回甘、回味,更恰似“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无颜色”般的韵味。普洱茶,不仅仅只是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更是一段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长河。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每天喝多少茶合适?

每天喝多少茶合适?

看了又看

易武古镇三百年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极简史
凤宁号凤宁茶馆:悠悠茶史,探古寻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