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疆说普洱:茶梗拉丝理论和古树茶鉴别及老茶断代的关系

  在茶路上行走,会遇见各种人,信谁不信谁,对于入门者而言,都是难以决断的事情。
 
  茶山上,满坡大师,开茶厂的是大师,收茶的贩子也叫大师,给港台大师收茶的叫大大师。
 
  这是个很奇怪的逻辑关系,为什么一个茶贩子、加工商都是大师呢?就因为他自创一套天龙八部指导茶农制茶,就叫大师?就因为他能把毛茶压成饼,就叫大师?还是认识的茶农多,就叫大师?
 
  我一直思考的是,茶农是茶农,加工商是加工商,茶商就是贩子,学者就是耍嘴皮子,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重心,所谓社会化的分工是如此。每个人的专业不同,重心就不同,注意力才会不同,才会有各自的优势,但是,当大家混做一团之时,其实未必了然。
 
  然而,市场就是大师多,层出不穷,无穷无尽,山上的情况是如此,山下的情况同样是如此。
 
  有些是庙堂开会的大师,有些是江湖茶会的大师,各门各派,泾渭分明,总体的特征都是需要混个脸熟,手机微信里要有各个名大师的微信号,如果能在现场与全国著名大师合一张影、喝一台酒最好,最佳的效果是,酒局后,一堆人喝茶,拿出手机就拨打某位全国著名大师的号码:老师啊大师啊,我在这里喝茶等你啊。
 
  一开始,我搞不明白,茶叶就是茶叶啊,哪里需要这么多大师?
 
  其后,逐渐明白,茶商不像茶商,茶农不像茶农,学者不像学者,教茶艺的不像教茶艺的目的在于大家都需要一个身份,如同大学老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是论资排辈,有一个晋升通道,做到教授,即可通杀。
 
  市场上,做到大师,即可通杀,究其目的还是卖茶,无非卖茶。
 
  在这个时代,讲功利很正常,所谓取之有道即可,但是,现代卖茶则人人都需要制作一个身份来卖茶,人人都需要自创一套天龙八部来卖茶。
 
  有卖茶的天龙八部,就有破解天龙九部,彼此相生相克。
 
  卖茶者言,这是古树,是台地,是班章,是薄荷塘,是百年老茶,是红印,是港仓,是干仓,是湿仓,总之,恨不得卖一片茶搞一万个概念出台,总之,把茶叶的判断弄得复杂无比。
 
  判断茶叶,原本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然而,现在事实上复杂得不能再复杂。
 
  很多茶友问我,怎么收藏一款茶,其实我答不出,说好原料+好工艺+好仓储=好茶,仔细想想,那不等于没说吗,不等于废话吗?
 
  也有人说,去相信茶书,然而茶书造假的比比皆是,邓时海的《普洱茶》一书,高峰时期,20多本书照抄该书伪造的茶史,甚至大学教授也照抄不误,国家正规出版社不断再版,那你到底该相信谁?
 
  有人告诉我,消费者应该信息品牌,然而,2007年,普洱茶狂热,原料被大大小小的厂家疯抢,原料稀缺,导致周围四川、贵州的绿陈茶,甚至远至安徽的历年中小叶种烘炒青绿茶统统拉入云南加工成了普洱茶,勐海县设立茶叶检查站就是为了防止省外的茶叶拉入,恰恰收购省外绿陈茶的厂家就是大品牌。
 
  而且,即使说大品牌可以信任,那些没有品牌的“茶商加工茶”难道就不好?

  品牌复杂,山头复杂,树龄复杂,仓储复杂,所以,市场就自动会发明各种各样的辨识理论。
 
  所谓的“拉丝认古树”的理论,即为其中之一种。
 
  我第一次听说拉丝认古树,是在云南一个专注古树的茶商那里,他教会我,古树茶叶底梗拉出丝即为古树茶。
 
  当时是2008年,普洱茶的寒冬,小树茶7、8元一公斤也无人收购,真正的货弃于地,市场开始另辟蹊径,从原料中区别出古树茶、“台地茶”这样的概念,虽然这之前的2000年、2002、2003年都有茶商收购古树茶,但是,实在稀少,研究者乏。
 
  然而,市场就是这样的,在没有掌握准确的辨别方法之前,各种辨别的理论即已出台,这种方法如同“百年老茶的理论体系”,实际上普洱茶之前在“中国台湾”出版的市场化书籍已经充分说明,很多的港台茶商的普洱茶书籍都只是一种个人感悟,甚至这种感悟谈不上深刻,大家急匆匆出台这些理论,不过是为了之后的“百年老茶”。于是,前有百年老茶的大戏法,后则效尤之,所谓的“古树拉丝说”理论不过是百年老茶理论的一种翻版。
 
  所谓古树拉丝,即从湿茶样的茶叶梗中折断拉开,如果能拉丝,即可以断定为古树茶。为什么是古树茶能拉丝,而不是小树茶能拉丝,其原因没有大师能说得清。
 
  真实的情况是,大家都缺乏实证精神,大家都被一种氛围笼罩住,自然认为大师说的方法就是对的,实际上,这是内含物质丰富的表现,无论是古树茶、台地茶、大树茶、小树茶、班章茶、易武茶,都能拉丝。
 
  最新的拉丝理论在河南发明,一位郑州的大师说“30年以上的老茶才拉丝,因为内含物质不断累积的关系。”
 
  这样的理论的确是“创新”,正常来说,所谓的百年老茶,内含物质基本挥发殆尽,老茶会呈现茶梗空心化,这是资深老茶客皆知的一个知识点,也可以算是鉴别所谓古董老茶的一个方法,然而,现在的江湖大师,反其道而行之,剑走偏锋。
  (图片说明,以上一组图片为2017年1月7日于云南大理曾汉先生处发现的“百年陈皮老茶”,茶梗已明显的空心。)
 
  辨识茶叶,无论新老,没有这么复杂,熟能生巧而已,如同我写字,一刻钟出千字文,3小时出万字文,不是难事,并非我多能,唯熟而已,唯专而已。
 
  我们这个时代,很难有正确的认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茶的看法,极难有定论,这也尚可,关键在于,我们都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知道谁的言论是相对正确的,导致在茶叶的各种理论里,我觉得惶惑?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原创】对熟茶没兴趣?喝不懂或许不是主因
【普洱茶话】“普洱茶”究竟该不该划为第七类茶?
【喝茶说茶】普洱茶消费的生死命脉,安全健康是首要任务
【茶人茶话】不懂易武,称不上真正的普洱茶人
【原创】你还在为中期茶而纠结?一个概念罢了
吴疆说普洱:古树茶概念成立的初衷
吴疆说普洱:古树茶的逻辑
【喝茶说茶】怎样减轻普洱茶的仓味?
【原创】喝茶这件事,男女有别
【茶人说茶】野生大叶种发酵熟茶的好处?
【喝茶说茶】收藏普洱茶,怎样判断它的转化潜力?
【茶人茶话】纯料古树茶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吴疆说普洱:古树茶的市场是怎样被放大的
【普洱早课】简单、快捷了解普洱茶,这个方法很适用!
【普洱生活】凤庆小湾香竹箐:屹立千年的触摸
【茶人茶话】普洱茶规格考据:普洱茶为什么是357克?
【原创】选购普洱茶,可以尝试跟着“感觉”走
【喝茶说茶】什么才是好的古树茶?
【普洱茶话】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是看山头,还是看口感?
“红茶之都”纪行之临沧双江勐库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