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熟茶不容易受人接受

  有茶商问我,熟茶为什么不容易推广,我思考了一下,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云南人不喝熟茶,这是气候干燥,蔬菜充足,产区效应等等因素的综合,总之,云南人喝生茶形成了一种习惯,喝红汤红水的熟茶反而不习惯。我们知道,所有商业活动无不是围绕“习惯”而展开,我们习惯某个牌子的香烟,习惯某个香型的白酒,习惯某个品牌的化妆品,习惯去某个购物店。。。总之,这种习惯也许自然形成,也许引导形成,形成了习惯就难以更改,何况,云南人喝沱茶的习惯已经至少上百年,这种传统的习惯更是难以改变。
  也有人说,云南人之前都喝烤茶,其实这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要知道,无论是1949年之前还是之后,城市的人口总是占据绝对的数字,消费的基数也就一样大。云南的城市无论是昆明、曲靖、个旧、玉溪,气候普遍干燥,也就无需排湿,加之饮食习惯吃辣椒,也都会具有排湿的功效,所以,喝生茶,综合来看,自然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至于山头的茶农的烤茶习惯,自然是因为山上湿气重,需要把生茶烤“熟”,变性,从寒性而温性,这是气候条件告诉人的自然生理反应的结果。
 
  正是由于如此原因,云南人喝生茶而无碍,脑子当中没有熟茶的记忆,在销售茶品时,潜意识里推广的都是生茶,茶商推,茶客自然被动接受。
  也有人说,胃寒之人不能喝生茶,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从此而反推,胃热之人不是需要喝生茶么?
 
  潮湿区域的人喝老茶、熟茶等等发酵茶品,是因为气候大环境的逼迫,加之饮食清淡,没有生茶的需求,而干燥区域却反之。普洱销售区域之广阔,非之前一个香港市场,所以,喝生茶喝老茶喝熟茶都是一种选择。
 
  当然,茶类讲究优势,就云南大叶茶的优势而言,在于内含物质高,也就是说明做成发酵茶的优势更明显。
 
  但是,客观来看,普洱茶的推广时间并不长,至少内地市场是如此,很多理念都需要重新梳理,而不是和市场尖锐对立。
 
  茶商重“生”而轻“熟”,这是熟茶推广困难的一个主因。
 
  再则,普洱茶几乎是一夜而建立,很明显,产业扩张的速度远远大于消费者的成长,如此的结果是熟茶的研究对于脱离之前国营体系的茶厂而言,熟茶是门学问,自然做不好。
 
  发展快,产业的准备不充分,市场的结构当然有问题,反映到表面就是熟茶不好,其实,并非是熟茶不好喝,而是06、07年的生茶熟茶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
  当然,很多问题在于当时的产业是集中式爆发的,一个浅显而明白的道理,云南之前的产业以烘青、蒸青绿茶为主,再之前是以红茶为主,一下子爆发如此庞大的需求,晒青毛茶如何准备呢?没有大量的晒青茶,又如何做优质的熟茶呢?
 
  其实产业的数据可以看得很清楚,04年之前只有2万吨,03年则只有1万吨,而05年06年07年都是翻番式的增长,且不言其他综合因素,仅仅是落实到制茶环节的——太阳晒干,这就没有办法完成。因为从茶农、茶商、茶厂、茶叶协会、政府职能部门都没有预料到,之前的烘青茶已经整整统治了云南市场十年,这十年间,从茶农到茶厂都是以制作烘青茶为目标,制作的方法、结果都是。大家熟悉的也就是烘青茶,市场有个好听的名字“蒸酶茶”。这样一来,当时的“烘青”与“晒青”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就成为了自然。
  晒青毛茶都有问题,很自然熟茶的感觉苦、涩、麻、酸、生硬的感觉都会有,市场的印象自然不佳。
 
  其三,云南是产区,自然有产区的思维,同香港茶商一样,讲究货入轮转,因为茶树年年在发,也就没有必要大量存茶,也就不知道熟茶也需要讲究存放,没有存放的经验,自然也就谈不上存放的技术。
 
  再一个,之前的理念在于茶叶增值,所有厂商都重生不重熟,厂家、茶商不研究,熟茶怎么可能做得好?反映到市场上,就是熟茶的佳品难寻。
 
  没有好东西,哪里能找到好客户?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喝熟茶 对油腻Say NO!

喝熟茶 对油腻Say NO!

看了又看

老班章:活得像棵树样
玩普洱茶的十三大派,你是哪一派?
【茶人说茶】普洱茶分级体系探讨
【茶人茶话】别把高端熟茶想得太简单!
【普洱茶话】详解普洱老茶陈化的秘密
吴疆说普洱:山头热销区冷的道理
“资源诅咒”焦虑里的茶叶“难民”
【普洱早课】普洱茶那些鲜为人知的“前世今生”
【茶人说茶】易武茶的缺陷之美
【原创】佛系茶友必备素质:不问、不猜、不评价!
【图阅】一片茶园,一缕轻风,一方仙境,别样人生
【普洱早课】解析普洱熟茶的渥堆发酵
【喝茶说茶】为何喝生茶的人比喝熟茶的多?
【原创】喝茶,应该是意愿与身体的双重享受
酒文化醉得累,茶文化学着累?
【喝茶说茶】为什么说生茶好找,熟茶难遇?
学普洱茶,别不懂别装懂!还是应该潜下心来学习知识
【茶人茶话】易武的滋味
传统工艺中普洱茶“红汤”的问题探讨
【茶话短说】石介茶是源于“万石相间之所”的特殊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