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正本清源”的研究

  英法探险家们眼中的云南

  英国人丢掉了美国,却将注意力转向南部亚洲,占据印度全境后,更向北、向东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野心天下第一。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探险队、考查队、旅行团纷纷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安南进入中国的西藏、云南。十九世纪初从安南进入云南的一位英国探险家曾写到:“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之角,将来必定属于我们”,这恐怕是当时西方列强入华图谋最真实的写照。外国探险队通常都配备专业的人种学家、动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等,对所经所见的人文风貌,山形水势,事无巨细,一概详录,并就地绘出草图,回国后据此制成铜版。

  “普洱味”的产生

  中国人自己用以输运茶叶等货品的南、北各路“茶马通道”,曾引起过外国人特殊的兴趣,南路的景洪线与北路的阿敦子通道,都曾被西洋人循路再访,左图为法国某探险队所制的铜版画,时间是十九世纪中叶。题名:“云南的商队”。图中描绘“劳力们”背负沉重的“砖茶垛”穿过遮天蔽日的亚热带原始森林,深一脚浅一脚,在密不透风的小道上蹒跚前行。根据货物数量的多少,有时也会有数量不等的马匹同行。完全由马队组成的驮队也有,但多数用于大宗货物的运送,选择的路线以“官道”为主。官府定制的茶品,在途中还有专门的押运护军。所经过的哨卡有些是征税的“税卡”,税额在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当地的茶叶集散中心“普洱”,集中在这里加工,再由此运出的成品茶叶,不管什么种类、无论什么等级,好像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普洱”。这种做法在植物分类学上并不科学,但以地名命名当地的物产,全世界都有差不多的习惯,中国人的做法也并不奇怪。

  以上一段对波士顿陈茶的古怪气味的来源,提供了两条重要的线索,马匹和“苦力们”身上的气味。仅就茶类的养护而言,任何一种茶都极易受到外界气味的“传染”,传统使用竹蘖包装的“普洱茶”恐怕更易“感受风寒”,而且马帮也不会次次都运送茶砖。云南出产丰饶,又有极多品类的香料,香茅草、迷迭香满山满谷,更曾有大批的麝香出口外洋。为香料遮风挡雨、必不可少的羊毛毡子、麻布口袋,同样会紧紧包裹砖茶,最后置放在远洋大船货舱中的茶类,当然包括“普洱”,必然与各色香料、药材、食物、烟、酒混装。故此,普洱茶味道批批不同,颜色间错,气息莫明。集年累月,五味杂陈,本也是寻常之事。早年间,内陆大镇通衢的茶商惯常以天然水果气香熏茶,一间库房先储水果,以十年为限,待房内四壁果香浸透,方才蓄茶,茶入其房,无花自香。当时欧亚两洲间海道不畅,水复山重,航程漫漫,一个往返非一年两载不行。其它品种茶类,不仅花容失色,且品质枯槁,稍加触动,立化齑粉。试问除普洱之外,尚有其它?无人能断言普洱与美利坚立国有直接、确然的联系。胡适之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论,至今仍屡试不爽,笔者在此只是妄加揣测,答案必出自专家之口。

  “国家重宝”与普洱学派

  年前美国发现当年“茶党”抛入海中的一只茶箱,号为“国家重宝”,有无与伦比之价值。反观国内,茶汤之浓淡,口感之异同、年代之短长却成了讲求之重点,缠斗之核心。普洱茶之世界性影响或漫无所知,或无暇顾及。这种情况不大正常,且不能持久,历史之实物、文化之载体沦为一寻常商品,倘无一根本之改变,前景未必光明。它山之石,端可借鉴。瑞士以钟表立国,印度以咖喱纵横,泰国以兰花享名,区区一物,扬威天下。云南普洱,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湛无垠,历史渊源伏于万里之外,但国内尚未有一专门学派之建立,观者无言以对,着实憾事。

  在“伊洛瓦底江的中段”

  说到普洱茶与茶花,不能不简单说说外国人对其原产地:云南省的印象。对中土人士而言,一隅边陲,远悬化外,仅此而已。但高度密集的民族多样性,差别极大的不同部落,人类进化不同时期奇迹般的共存,百公里之内的文明程度从现代、封建、宗族、原始、铁器直至石器时代,数百种不同方言,日常生活中依然使用的象形文字,极度丰富的动物种群,无数不为人知的植物门类,人类学、社会学、动植物学、宗教史、民族学各领域中不胜枚举的谜团,都引起了西洋人的极大兴趣。

  云南被西方人称作“伊洛瓦底江的中段”,地处南亚、东南亚与青藏高原的中枢。历史上也多次建立过非汉族的王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势力强大到可以左右当地的政局,穆罕默德的后裔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中的一员就是明代多次周游半个世界的郑和。远在一千年前,有高度文明的白族曾统治这个省的大部分区域达数百年之久,而在北部山区归顺天主教的藏民人数几乎赶上喇嘛教的信徒数量。中国大陆架与西藏高原的分水岭以“伊洛瓦底江”为界,以天主教为先导的西方文明的前线,在怒江的东岸与西岸藏族的喇嘛们对峙。西方的文明到此,只能止步不前。

  从雍正皇帝下令设立的阿墩子镇左转,就是藏区最东端的江孜,向北则是青海的地界了,向东一点则是四川。阿墩子是个有五百人的大镇子,其中的三百人是来自遥远北方的山西商人。“北路茶马通道”的控制权在他们手中,这些精明的商人们,将来自南部普洱地区的砖茶贩运到拉萨、青海、蒙古甚至更远的地方。蒙、藏、青海游牧部族真正畏惧的是两样物品的短缺:盐和砖茶。改变一个民族的秉性难,改变一个民族的饮食习俗尤难。普洱茶曾作为贡品,远奉京城,而那时住在紫禁城里的皇上们,也不是汉族。少数民族生产的茶叶,贡献给少数民族的皇上,这只是普洱茶民族性的一个例子。

  法国亲王两度入云南

  所以英国人只是对云南情有独钟的众多国家中的一个,与他们联手焚毁了圆明园的法国人也来了。不来则已,一来就是大人物。一位法国皇室的“血亲亲王”率队进入云南,行程直贯南北茶马古道,由思茅入中国,一路北向,最终至阿墩子,后转赴西藏。亲王地位尊崇,与清季的皇兄皇弟相当,法国皇帝有个三长两短,那他就是皇上了。大人物果然不同凡响,一部游记写的直截了当,语句坦诚、目标明确:“法国势力长期在此地占有优势,但我还是要强调,不要忘记龟兔赛跑的寓言。未来不可预测,但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被瓜分,先下手为强。而且对在中国建立交通工程,有出色规划的国家将最终获得胜利。”这一观点代表了法国政府的官方立场。很短的时间之后,著名的滇越铁路开工兴建。

  路易·德拉波特组画曾风行欧洲

  亲王已经是第二次到访云南,在他之前已有多支法国探险队进入该省。

  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尼尔(另一翻译为安邺——编者)科学考查队。该队1870年前后(1866年——1868年历时两年多——编者)进入云南,曾(溯湄公河——澜沧江而上)巡游了大半个云南省。后因人员变动,决定出大关,经四川,顺长江东下,转道越南返欧。回国后,有多种著作行世,多幅反映云南风情的石印彩版画就是该队留下的作品(该画作原为铜版画,画家为路易·德拉波特——编者)。思茅的大牌坊、普洱古城、昆明全景、大理洱海……诸多胜景,历历在目,让人触景生情。

  这一系列组画得到西方读者的广泛赞誉,记录这次旅行的游记也获得了诸多欧洲有分量的奖项。试举如左:法国地理学会金奖、比利时皇家地理学会金奖、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贸易委员会大奖、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金奖、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特别奖、法国海军与殖民部金奖。这些褒奖使该书(该书名为《加内报告》,由探险队法国外交部代表加内回国后写成——编者)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专家学者人手一册,各国殖民部、海军部、陆军部、国家图书馆的订单,让印刷厂机停人不停。各大学直接列为教科书目,巴黎各个著名的学术沙龙热议云南,上流社会人士以不知此书为耻。这探险队的两位队长,一个死在云南境内(此人为探险队长拉格利,1867年病逝于云南会泽——编者),后运返越南的河内安葬,另一位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卡尼科,被刘永福的“黑旗军”在中越边境附近击毙。话又说回来,我们的收藏家、投资家和普洱专家们(安邺为探险队副队长,1873年12月在越南纸桥之战中被黑旗军打死——编者),大多只有现在才能看见一个半世纪的故乡原貌。观感呢?多少有些恍如隔世,又有些恍然大悟,像普洱茶一样“五味杂陈”,回味悠长。

  上世纪三十年代,云南更是热闹非凡,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法国人,还有美国的飞虎队,“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来了,一个走了。滇缅公路成了大后方最重要的通道。谁能说当时的云南不国际化?云南又什么时候不国际化了?这个省与三个国家接壤。

  民族特征、世界性、历史价值为普洱茶三特性

  本文草草列举了有关普洱茶、云南茶花和云南的一些外文史料,并附图说明。时间仓促,挂一漏万。本文只愿世人对云南“另眼相看”。云南的社会背景大致如此,普洱茶并非与生俱来,既有民族特征与世界性,而是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方水土,这一群人民,赋予了自己的出产这些独家特点。综上所述,普洱茶与它者不同之处有三,民族特征、世界性和历史价值,这里指的是实物历史价值,而非文献历史价值。三者相加,才能完整构成普洱茶的总体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可以“量化”的,是可以转换的,这就是马尔萨斯在其《价值论》里讲到的“交换价值”,通俗的讲,就是可以用于交换其它物品的“商业价值”。古人讲“抛砖引玉”,本文只能勉强算作一块“破烂老砖”,唯望普洱界专家学者赐教斧正。

  对于题目提出的问题,结尾之时,笔者还是没有答案,普洱之姓何如?莫非也是一个“陈”字?因为唯有这一字,普洱茶方有超出侪辈的非凡价值,唯有这一字,普洱茶才有收藏的可能,唯有这一字,普洱茶才能“妙趣横生”。给出答案,绝非笔者之责,这当属学问家之责、研究家之责、普洱学家之责,普洱茶界之责。笔者一人,无所作为。如果普洱茶界能团结起来,大家万众一心,人人上阵,一起参与“正本清源”的研究,其善甚大,善莫大焉。

  作者小传:张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秘书长、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还担任巴黎"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国际大奖赛国际评委。曾参加《汉语大字典》的编写工作,主编《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语言自动处理》等,著有《汉语信息处理研究》、《汉字编码键盘输入文集》等。近年来致力"语言知识动态更新"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流通度理论及其基本量化方法、语感的量化及其计算机模拟、第三代的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建设等面向21世纪和网络的重要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新课题。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石昆牧:普洱茶文化是什么?
普洱茶已成为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西双版纳勐海普洱熟茶和生茶
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山的基诺族文化与茶文化
普洱老泥西双版纳茶园分类
文人茶道是一种艺和道的完美结合
普洱茶“茶道”
普洱茶中霉菌毒素之研究论文(陈秋娥)(简体版)
普洱茶是“变”的艺术
普洱茶的陈化是凤凰涅磐
普洱茶香气的发展变化因素
跪在普洱茶面前顶礼膜拜
七十年代野茶事件值得我们思考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大全:勐库大叶种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大全:凤庆大叶种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大全:勐海大叶种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大全:南糯山大叶茶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大全:景谷大白茶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大全:邦东大叶茶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大全:冰岛长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