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宝洪茶

  文学作品中的宝洪茶

  宜良县文联  郑祖荣

  在中国,宏伟辉煌的茶文化殿堂,大部或至少是重要的一部是由我国历代优秀高品级的文化人用心血和才华构建而成的。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与之齐名的诗人卢同的《走笔谢孟谏议寄茶诗》,到李白、白居易、皎然、陆龟蒙、皮日休;以及唐代以后历代的欧阳修、范仲淹、梅尧臣、蔡襄、苏轼、黄庭坚、陆游、张岱、李渔、郑板桥、曹雪芹、袁枚、鲁迅、周作人、梁实秋、郭沫若、老舍、汪增祺等等,都终身与茶结有深厚不解的情缘,为弘扬和壮大中华茶文化建树了不朽的功勋。例如我省享誉中外的普洱茶及其珍品女儿茶,就是由于《红楼梦》中留有记载而蜚声遐迩一举成名的。清道光朝(1821—1850)任云贵总督的阮元之子阮福在其所撰《普洱茶记》中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证明了普洱茶的成名,并不由官修的《云南通志》而促成;而《红楼梦》的不世之功,也就于此可见了。
      

  无独有偶。我县的历史名茶宝洪茶,其见诸典籍,载誉古今,也是由于清康熙间大理府赵州(即今大理市凤仪区及下关)诗人王佐才的一首诗作而成名。王佐才,《新纂云南通志·艺文考》亦载其著述事略,惟手边无书,不能引录。他以传统《竹枝词》形式写就的宝洪茶诗作,显然是受到宋代诗人范成大同样以写茶而著称的《夔州竹枝歌》的影响。其云:

  红薯绿芋紫姜芽,绝胜东陵五色瓜。

  别有清供诗料品,云台松子宝洪茶。

  宝洪茶正是作为可堪清供的诗料品而进入文学作品,亦终得播其美名,驰誉千古的(按:次句应作“绝胜东邻五色花”,即指五色扶桑花,东邻,指扶桑国日本。笔者另有散文《五色花之梦》,《春城晚报》2000年1月24日载,考说綦详)。

  据《宜良县志》记载,王佐才为清康熙10年壬子科(1672)举人,23年(1685)与知县高士朗同期在宜良担任教谕之职,并参与宜良县志的搜罗纂集,形成辑本,为其后成书的《新修宜良县志》(成书于1716年)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做了大量工作。而上述诗作,就是他在任内时写成的,从而使宝洪茶成为300多年有信史资料记载的历史名茶。就在同一诗题《宜良竹枝词》中,王佐才还写有“朝上岩泉斗茗饮,暮还西浦濯兰汤”之名。按所谓“斗茗饮”者,比赛茶之优劣也;后发展成为文人雅士间一种高雅的茗饮方式,如争比水品、茶品、诗品、烹茶技艺之高下等。大理州从明代起即有名茶叫“感通茶”(详后);又其《宜良竹枝词》5首中两见茶茗事,可知其为茶饮行家。而其所比赛而优胜之茶。也必是宝洪茶无疑。不然,何以将宝洪茶誉称为“清供诗料品”呢?

  在这里,尤其应该补述一笔的是,早在清康熙12年(1674)吴三桂反叛时,“值吴逆乱,隐居于邑之北屯毛家庵,名其山曰鹤鸣”的古典,其人所撰的《鹤鸣山十二景》七言排律12句,诗中即咏及宝洪茶。据北屯毛家庵即在宝洪山东麓金家营,鹤鸣山即青瓜山。因该村为笔者祖籍,是以知之。该诗每句各咏一景,其诗第八句云:“香酿茶圆醉暮烟”,所咏之茶即是村中种植的宝洪茶。惟只点出茶之特色“香”而未给予全称,故列于王诗之后。但宝洪茶的首见于诗,则已较王诗早出10年。

  记载宝洪茶的另一篇历史文献,为成书于清乾隆32年(1767)的《宜良县志》所载蜀人刘松《洪岭新茶》七言律诗:

  洪岭春初雨乍晴,携筐试掇鹧鸪英。

  有香不减卢同嗜,得味还同陆羽评。

  采处旗枪怜叶嫩,烹时氵邑注趁泉新。

  余生亦苦文园渴,饮罢清风雨腋生。

  按此诗载入县志的时间,大抵与曹雪芹逝世同时,可知其成诗时间也与《红楼梦》关于普洱茶的记述时代相同。这又为宝洪茶作为历史名茶添上了厚重的一笔。

  按照大体的历史顺序,关于宝洪茶的文学作品还有宝茶所产之寺即宝洪寺旧有的楹联一副。按此联久已毁弃,不知撰者名姓及书立年代,系笔者从父老记忆口述中亲录所得。兹记述如下:

  僧居佛地原无酒,客至寒山只有茶。

  这茶无疑就是宝洪茶了。在我县茶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史上,宝洪寺僧们的倡种和饮用的事实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甚至到了没有宝洪寺就不可能有宝洪茶存在的地步,这在下面还将详论。仅此一点,就使笔者对我县宝洪寺旧有的僧侣们不能不给予特别的敬佩和尊重。只可惜他们对该寺引为自豪的“茶”的记载竞是这样的稀少,甚至到了惜墨若金的地步。以至于到了今天,我们对此楹联的撰作年代也不得不去花一番考证的功夫。

  根据宝洪寺历史上的盛衰情况推断,上联的撰写年代至迟应在清乾隆初即大约与上述蜀人刘松诗年代相当。何以见得呢?

  经笔者细检县志艺文志,发现清乾隆邑进士严烺有《冬夜偕陈淳五陈顺之自坝山抵宝洪寺宿萝月庵》五律二首。其中第二首就又讲到宝洪茶。诗云:

  禅榻聊探梦,僧传不落杯。

  山泉浇苦茗,护火拨寒灰。

  这就引出了关于宝洪茶的第四首古诗。诗中所云的“僧传不落杯”,正与联语的“僧居佛地原无酒”相呼应;而“山泉浇苦茗”,也恰符联语的“客至寒山只有茶”之句。从诗意来理会,这四句似乎便全是对着那副楹联而说的。因此,宝洪寺茶联的撰作时间不迟于严烺写诗之时。

  而不无遗憾的是,作为“清供诗料品”的宝洪茶自成名以来的300余年间,随着在滇中颇负盛名的宝洪寺明代山茶花的被斫毁(时在1963年),寺院的被拆毁和寺内上百尊铸造精美的巨型铜佛被大炼了钢铁,宝洪茶竟一直未得到过最起码的具有某种文化品级的经营。于是这段漫长的历史空白,便只能由两则有关宝洪茶的民间歌谣(民间歌谣亦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来填补了:

  西槽子歌

  万户庄的茶叶兜儿兜儿,

  金家营的栗子包儿包儿,

  乐善村的筠竹叶儿叶儿。

  此歌谣即为笔者所采录,收载于笔者为总审、刘伟为执行主编的《宜良歌谣集成》一书,成书时间是1989年11月。所谓“西槽子”,为县境内地片名。宝洪山位于县境宜良坝子西侧,山势南北走向,种宝洪茶之山及宝洪寺均为东向坐,其山麓绵长,与蓬莱山平行,两山间平壤,称西槽子,上述各村均位于宝洪山西麓,万户庄更当赴宝洪寺道上,村民多种宝洪茶,故有是谣也。

  屋内炒茶院外香,

  院内炒茶过路香,

  一人泡茶满屋香。

  此歌谣转引自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教授陈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中国茶经》(1992年5月第1版)茶类篇所载《宝洪茶》专文(撰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教授季玉琴)。

  两首歌谣载入专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根据民间文学形成所必须经历的时间看,至迟当不晚于清末。

  接下来收录的是先刊发于1988年2月《岩泉》总第5期,后又见载于1998年6月版《宜良县志》附录的《赞宜良》七律:

  物华天宝数宜良,汤沐泉殊却病方。

  时采宝洪茶嫩绿,旋烧松叶鸭酥黄。

  溶岩景趣群生象,陇亩膏腴积岁仓。

  最是阳宗千顷玉,万家春色映湖光。

  作者为刘难方。时间为丁卯(1987)秋,到今年刚满一纪。其时笔者在场,也就是笔者在《读〈观海楼诗稿〉杂感》中所记邑先辈严中英先生邀请省市有关领导下宜那一次。诗是刘难方先生所撰,而高治国公书写。

  1998年入夏以来,笔者有感于业已出版的《廿载风雨集》诗集中关于家乡题材的作品不多,因撰有七律1组共10首,内有《宝洪寺》、《家世》2章有关宝洪茶题材,兹亦一并录之。

  宝洪寺

  宝洪古刹肇隋唐,金佛千尊袅篆香。

  新茗馨高誉绿乳,山茶花灿艳霞裳。

  雷霆浩劫僧僚散,风雨荒墟蛇鼠张。

  兴废六朝浑一梦,残碑茶树老斜阳。

  家世

  我家世耜播雄坞,村落安怡田亩腴。

  春曝岭茶香百里,秋攒山栗压千株。

  宗祠遥领龙泉寺,先陇俯摹昆邕衢。

  渺鹤鸣山十二景,沧桑变幻郡风殊。

  两诗所咏颇涉典故,我有责任说明,俾能理解。计有如下数端:

  1、据民国《宜良县志》采访员徐自立先生后人徐行素言:自立先生采访宝洪寺时,亲见该寺古碑有“寺创于隋”之语,归因对行素先生言之。为此,笔者特于2000年12月20日下午带病专赴徐宅采访行素先生。其云:徐自立为伯父也,宝洪寺主持悬空和尚岁岁来请,为陪客事。抗战前某年暑假,又抬滑竿来请,我亦随去。并准备松烟刷子、宣纸等物,预备将此碑拓回。其时,有邑人杨敬生,在外地当县长回籍,即在宝洪寺请客,伯父所去以此之故。所拟拓之碑为隋代所立,记忆清楚,确切无疑。在正殿后面一排向东的平房(有天井,大茶花树4株,粗40—50公分,高超过墙,约4—5米,而非萝月庵也)南边挡墙走廊尽头墙上,亲见之,高100cm余,宽60cm,沙石质。因缺乏技术,拓印未成,仅拓得大门外功德碑一方携回。60年代初又上宝洪寺时,寺院尚未毁弃,而往寻此碑,该有碑之房已分给农民,房在而碑失,已不见矣。此与宝洪茶系唐代开山和尚引种之传说相符。

  2、该寺旧有精铸铜佛,规模宏大,海内罕有;其中“千佛万佛归一佛”一尊,即佛座莲花由众多小佛组成,其形制、铸造为世所少见。大炼钢铁毁弃时,共得纯铜54吨。

  3、该寺明代茶花名闻滇中。王佐才《宜良竹枝词》亦咏之:“萝月茶化赤玉盘”。因茶花植于寺内萝月庵前,故云。萝月庵者,徐行素先生言:后为该寺专供招待外宾之会客厅,极雅致,茶花为牡丹茶,朵大色艳,枝条呈“之”字拐,惟不甚粗,胸径约20cm余许。蛇鼠张者,张狂也。余为诗时,亦蛇鼠之张且狂之时也。

  4、六朝,指隋、唐、宋、元、明、清。民国间,寺已渐衰,而毁于五六十年代极左时期。

  5、宝洪寺、宝洪茶俱因山得名。宝洪山,古称播雄山,见中华书局版《宜良县志》,详后。笔者旧有联语:“案嵌昆泽镜,枕啸播雄松”,即此之谓。余家祖籍是山西麓金家营,即“栗子包儿包儿”处,故诗中亦有所咏,并因之而收录到该民谣。然村中亦种茶,即“岭茶”,宝洪茶也。

  6、昆邕衢,指南昆铁路。邕,南宁简称。今铁路从村之北侧山次经过。

  7、清康熙初,有酆陵人古典先生字石镜者,随其兄姚州知府古心宦滇,爱其地山林清幽,曾隐居于彼,撰《鹤鸣山十二景》诗。鹤鸣山,俗称青瓜山。说已具前,兹不赘。

  8、龙泉寺在村西之山上,属宝洪山,建于明。下文将述及。

  1998年秋,龙泉寺重修竣工,做为村人,应邀往贺,笔者因撰书一联刻悬于寺内。联云:

  泉渝岭茶梵磐袅,

  龙蟠涧寺佛云深。

  联内“岭茶”,即指宝洪茶。惟今书“岭”字为“新”,“涧寺”为“古刹”,异日重书,当更正之。

  此外,笔者另撰一联专赞宝洪茶云:

  龙井新芽,御诗乾隆夸谷雨;

  宝洪香茗,土罐野老啜清明。

  所谓土罐,彝族罐罐炕茶也。按乾隆《坐龙井上烹茶偶成》有云:“时节焙成谷雨前”,但比之宝洪茶清明已制为成茶品啜,则落后一个节令矣。

  另外,笔者新征得宝洪茶文化资料一则,为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埏先生所撰书。原件存于群文茶艺馆张文彬先生家,其题辞并跋语如下:

  茗碗策勋,不减凌烟。

  跋曰:“此明无净居士《茶寮记》中语也。记云:‘茶能除烦雪滞,涤醒破睡,谭渴书倦。故论功策勋,不减凌烟也’。余久慕宜良宝洪茶之名。丙子(1996)秋,访群文茶行贤主人张君文彬(原件“文彬”误作“友彬”,今据实径改),示以佳品,啜之,诚不减凌烟也。”

  此系当代文化名人题跋,亦不可多得之茶文化资料,宜珍藏之。

  以上7诗3联2歌谣1题跋,即是关于宝洪茶的全部文化学资料。昔唐茶圣陆羽著《茶经》,收录唐以前咏茶诗赋6篇,以煌载籍。今因仿其例,胪列有关诗文如上而冠诸篇首,以志宝洪茶文化之品级云。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中国瓷器上的莲纹

中国瓷器上的莲纹

看了又看

温暖的西双版纳 美丽的南糯山
春茶就是这个味-品饮春茶
梅花雪泡茶的知己之饮
中国茶艺六要素之一“人之美”
周邦彦:拜月星慢——解茶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
禅茶时光,但留宁静在心间
让爱洒满人间,普洱茶茶韵
喝茶两种境界心静、心境
我为临沧普洱茶而骄傲
云南的“糯米香”茶飘香
好聚好散茶:禅茶道
郁建民:普洱人生
普洱茶的审美:三境好茶
清幽雅正、沉稳内敛的普洱茶
昔归茶的茶友心得总结
与茶同醉
纵观普洱茶市场的困惑
普洱茶装13指南-周重林
岁月昌泰,叶落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