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茶里的国家情怀

  真正从彭先泽《安化黑茶》一书中咀嚼出一些味道,是在阅读了很多其它茶书,两相对比,从叙述方式和关注视角上,你会重新发现安化本土这位在茶叶上集大成者的眼光与智慧。
《安化黑茶》——茶里的国家情怀
  彭先泽《安化黑茶》(益阳市黑茶收藏协会翻印本)
 
  过去的茶书,受陆羽《茶经》范式影响很大,明清以来,几乎看不到什么新的突破与创新。茶人这个群体被儒家主流给稀释掉了,大家也推崇陆羽,但是内心对茶的关注不再是唐宋时期的那幅宏大景象。审美和鉴赏乃至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感觉都是程式化的。彭先泽的茶书别具一格,开篇前言,回到世界茶叶产业的视角,说清楚了茶叶在世界上的地位,对于我国出口的意义,进而回到湖南茶叶对于中国的意义,用了多数据来说明他想要表达的东西,让黑茶与红茶、青茶横向对比,阐述了安化黑茶在当时的产业优势。回到正文,第一章更是直接讲安化黑茶的功效问题。古典茶书创作,一般会从神农尝百草落笔。这个习惯,当代很多茶学专家也深受影响。彭先泽并没有陷入窠臼,谈黑茶的产品功效,谈黑茶的政治意义。在彭先泽之前150年,他同村出去的一个高官两江总督陶澍,也曾这样表述过。安化黑茶受政策管控很严,因此在其对应的传统销区受到追捧,但是对于中原内地反而认知度很低。陶澍是时常带着安化茶出去,以茶会友,热衷于跟朋友推介自己家乡的特产。这样一来,他就遭遇了一个很致命的反问:你既然说安化黑茶这么好,为什么陆羽《茶经》里不提一笔呢?
《安化黑茶》——茶里的国家情怀
  各种版本的陆羽《茶经》
 
  这个问题,其实当下很多安化黑茶的经营者在市场上也会遇到,和很多文化稠厚地带的茶品类相比,安化黑茶在古典文化的审美上面,确实欠缺了很多历史的呼应。不过陶澍当时的回答很巧妙,他说:“岂知劲直姿,其功罕与等。气能盐卤澄,力足回邪屏。所以西北部,嗜之逾珍鼎。性命系此物,有欲不敢逞。”翻译成白话大概就是,陶澍讲,安化黑茶,哪里是陆羽《茶经》里面的茶可以相提并论的呢?这个茶,对于人有现实的功效,你吃了大鱼大肉喝这个茶,可以让你很舒服,这个茶有劲道,可以驱邪避秽。所以西北老百姓离不开它,朝廷也以这个茶来羁縻边疆。不管是从现实功效还是产品的政治意义,确实不是士大夫股掌之间的玩物所能媲美的。这一点,从彭先泽《安化黑茶》的开篇也重点关注到了。而且,由于彭先泽农学科班出身的背景,以农学教授的视野和水准,在谈黑茶功效时,给予了更多的科学原理说明。在综述安化黑茶的政治意义时,将史料引征得十分详实。我读第一章概论,时常会联想起吴觉农的《茶树原产地考》。
《安化黑茶》——茶里的国家情怀
  吴觉农(1897年-1989年);彭先泽(1902年-1951年)
 
  彭先泽和吴觉农是同一时代的人,公开资料显示,吴觉农是1918年留学日本,而彭先泽是1919年7月考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在中国近代手工业手工业档案里,1917年华茶出口1125535担;1918年华茶出口404217担。1917到1918年之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至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华茶出口量没有突破7位数。英国在殖民地主导的茶产业开始全面挤兑华茶,华茶也是在那一年全面丧失了世界市场。英国人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以后,也在尝试要构建茶文化自信。所以当时他们雇佣了很多学者,一方面吹捧印度茶,一方面诋毁中国茶。在很多地方的消费者,对于中国茶都是不好的印象。吴觉农和彭先泽当时所在的日本,他们的同学们,作为同龄人竟然有很多不知道中国也产茶。吴觉农曾经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说他的日本同学在那里喝着茶反问他:你们中国也产这个?《茶树原产地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撰写而成,文中用详实的史料抨击了世界上很多别有用心的学者对于中国茶的诋毁,同时也带着他以求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怀。彭先泽与吴觉农是同时代,拥有相似梦想的青年知识分子。我们回到这样的现实历史场景,更有助于理解《安化黑茶》概论中的很多观点与视角。讲茶的功能,从生活方式上阐述了边区少数民族为何会赖以生存。自安化建县以来,茶事几乎都是全县举足轻重的大事。中原行政力量进入安化之前,这里的茶就已经是“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景象了。建县之后,大宋在这里筑龙塘寨,设官兵戍守。元朝明朝以后,老百姓开始成规模的人工种茶。在彭先泽看来,安化所产的黑茶,是一个重要的内销物资,在华茶丧失国际市场的主导权之后,应该要着力打好内销保卫战。吴觉农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事实上也是这个目的。中印茶叶在藏区的市场争夺,俄国人在汉口开设砖茶厂,日本在制定了大陆政策以后,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在中国考察。大陆政策中“欲占领中国,必先占领满蒙”,日本军事间谍进入满蒙,就发现了在这一地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砖茶。于是他们又顺着砖茶的供应链,造访了湖北和湖南,甚至来过安化。
 
  日本20世纪20年代的调查报告
 
  日本人对行销满蒙的砖茶做过研究,从他们的饮食结构知道了这一战略物质的重要性。报告中有关砖茶的信息写得很详细,这其实是试图在引导军部侵占满蒙之后要注意对砖茶政策的关注。我们如今回过头来看,真正能够让我们这个民族度过那个艰难时期的,其实是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对于历史的高度认同。中印在藏区市场的争夺,最后由于藏区已经习惯了四川边茶的口味,而将印度茶视为劣质产品。彭先泽在《安化黑茶》一书开篇,梳理历史,讲述有关安化黑茶与边区政治的沿革掌故,其本质是想告诉世人,那种有关口味的历史性选择。在国门洞开,处处虎视眈眈的处境里,巩固茶叶内销在团结全国各族民族同胞中的作用与意义。《安化黑茶》所要关注的格局与现实意义,在开篇第一章概论里,其实就已经展现得非常具体充分了!
 
  《安化黑茶》第一章:概论
 
  茶叶为吾人日常饮料,可以解渴,可以清神,又可以助消化,酒后饮之,更能促进血液之循环,增强呼吸,而使酒精排泄体外,是又具解醉之功能,则于人体卫生大有益也。唐贞元九年,诸道监铁使张滂,以先年水灾,奏请税茶,茶之有税,盖自此始。明正德元年,都御史杨一清,请复金牌信符之制。疏曰:“自唐世间纥人贡,以马易茶,宋熙宁间,遂定为制,戎人得茶,不能为害,中国得马,足为我利,至我朝纳马,谓之差发,如田之有赋,身之有庸,彼既纳马,我酬以茶,我体既尊,彼欲亦遂,前代曰互市,曰交易,大不相伴,且金城之西,绵亘数千里,以马为科差,以茶为酬价,使之远夷皆臣民,不敢背叛,如一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与实贤于数万甲兵矣,此制西番以控北狄之上策也。”元榷茶十六提举司,于吾湘,曰岳州、潭州、平江、常德,明代茶课在湖广曰长沙、宝庆,皆以税湖南产物也。夷考往事,盖自唐宋以来,既以茶增国课之收人,复以茶谋国防之巩固,而采山之利,有裨于人民生计者,其关系尤至为重大也。
 
  元至元十三年,定茶引为长引短引两种,长引茶一百二十斤,短引茶九十斤。三十一年改江南茶法,茶引之外有茶由,以给卖零茶者,初,每由茶九斤。明太祖立茶法,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请引,方许出境货卖。每引茶一百斤不及引者谓之畸零,别置由帖付之,旋复今采汉中茶以易马匹,每茶五十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万历二十三年议禁湖茶,御史徐侨言:“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亦利番也。但宜立法严,以遏假茶,户部折中其议,以汉茶为主,湖茶佐之,各商中引必先汉川,毕,乃给湖南,如汉引不足,则给以湖引。”清顺治七年,巡视茶马御史吴达疏言:“陕西茶引,明季系茶马御史自行印发,引有大小之分。”同治十二年,左文襄征新疆时,奏订仿盐引办法,制成茶引,招商承办,归官销售,亦称引茶,一曰官茶。此我国古代政府统制黑茶之史略也。
 
  黑茶之名,今仅于湖南安化见之。闽人某,曾函询吾友曰,何谓黑茶,最近研究茶事者,则名此类茶叶曰茯茶,亦遣漏此黑茶之固有名词也。明嘉靖三年,御史陈讲疏以茶商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乃第茶为上中二品,印烙篦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篦,运至茶司,官商封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是黑茶名号,散见于典籍之一事,而茶品商名,悉于篦上明白填注,尤为今日茶包封面标识之滥觞,盖足征古人虑事之周也。清乾隆间,甘肃巡抚吴达善奏言,中马之制久停,是以甘肃茶封,恒苦于霉变,于以知黑茶为一种半酦酵之茶叶,其制法介于红茶绿茶之间,以其叶色油黑,故名,销售边外者,更改压成封,又称封茶,如长途转运,费时多而贮藏失当,不免发霉。
 
  县志宋熙宁五年,章惇辟梅山,置安化县,境内山多田少,居民大半以种茶为生,常启疆之初,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故采时竞相角逐,宋筑资水龙塘寨,设兵戍守,防奸宄也。元明以后,民渐艺植,各有畛域,安化茶业,日见扩展,深山穷谷编户之甿,无不植茶若干亩,以资生活,而贩夫走卒,亦于此涿蝇头之利焉。陕甘晋茶商相率请领引票,来安化采办,年数十商号,各办茶达百数十万斤,左文襄增设南引,湘贑商人亦有领取引票,办茶运往兰州销售者。清末迄今,红茶衰落,黑茶采制较易,而销额日见增加,茶农制红茶者日见减少,如江南市上下资江南北茶户,近年大半皆制黑茶,益足征黑茶之有利也。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中国有些什么茶

中国有些什么茶

好听的茶名你知道几个?

好听的茶名你知道几个?

看了又看

雪域黑金:CCTV10《茶叶之路》两湖茶事 安化黑茶
喝黑茶,对生活的五大改变
陕西泾阳茯茶历史
雅安与藏茶:跨越1300年的茶马往事!
泾阳茯砖茶历史渊源
泾阳茯砖茶的历史沿革
泾阳茯茶来历的美丽传说
黑砖茶的原料及历史
黑砖茶有什么历史发展?原料等级是什么?
藏茶的历史渊源
湖南黑茶发展沿革
黑茶的历史演变过程
解密西藏茶产业
益阳茶厂援建临湘茶厂的故事
为什么游牧民族离不开黑茶茶砖
安化黑茶名茶五朝历史
名茶安化黑茶历史文化讲解
安化黑茶历史上的九大评价
雅安:千年茶马古道的恢弘起点(上)
“先有茶,后有县”,安化县一个以茶为根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