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茶量多少,才是泡好一杯茶的核心?

  喝茶的人多了,经常被问到底怎么泡茶好喝,某某茶怎么泡。
 
  其实泡茶的核心,应该先掌握投茶量,只有投茶量正确,泡出来的茶就容易好喝。我们秉持解决问题的态度,今天为大家聊一下关于投茶量的基础知识。
  一按比例投茶
 
  茶叶的冲泡有个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叶,加50毫升的水(乌龙茶、紧压茶除外,会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这样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干茶——比方说,你手上的壶能装2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4-5克的茶叶是比较合适的。
 
  但一般的茶叶小白们是很难估算容器毫升和茶叶克数的,在没有硬指数的情况下,不如试试用体积投茶的方法来计算投茶量吧。
 
  下面,我们将由盖碗这个常见的泡茶工具来好好说说。
 
  二按体积投茶
 
  绿茶和黄茶
 
  普遍来说,绿茶和黄茶是公认为所有茶类中最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快,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过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盖上盖子,会把茶汤闷坏;二是太烫的水会伤害到绿茶和黄茶的茶叶,让茶汤变苦变涩,但又不能太低,使茶叶的香气激发不出来,一般常用的是90——95℃的水,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微调。
 
  红茶
 
  小叶种红茶:祁门红茶
 
  大叶种红茶:云南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像祁门红茶、四川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多。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近一半。
 
  乌龙茶
 
  乌龙茶的种类、类别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吞的热水冲泡简直可以称作“浪费”,可一定要记得哦。
 
  紧压茶
 
  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
  为了舒张茶叶,紧压茶的冲泡过程中也常常会有温润泡。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紧压茶有“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的说法,原因是“年纪较轻”的紧压茶发酵度不高,盖上盖子会像绿茶一样把茶汤闷坏,而三年以上的紧压茶因为后期自我发酵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白茶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应该是最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把它泡坏,实在没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场合,果断泡白茶吧!
  三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见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讲究。
 
  比如说碗泡法——由于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汤,添汤的动作会比较慢,且茶叶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汤很容易变浓;
 
  比如调饮茶——最常见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因为制作过程中会加奶,所以可以把茶汤泡制得浓一点,这样也方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多奶还是多茶;
 
  比如冷泡茶——冷泡茶的特点是冷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很长,夏天的时候甚至会过夜,所以投茶量不用太大。按体积来投茶的话,紧压茶以外的所有茶类差不多投铺满容器(玻璃瓶为例)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而紧压茶适当减少,以免茶汤过浓。
 
  泡茶本身是个逐渐熟练的过程,丰富的泡茶经验带来的并不是教条般的条条框框,而是更加随性自在的喝茶,几经“修炼”,你肯定会拿捏一份最适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来。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普洱生茶投茶量是多少

普洱生茶投茶量是多少

投茶量会影响口感吗?

投茶量会影响口感吗?

看了又看

白毫银针冲泡水温内含物质浸出规律研究
茶叶香型这么多,你喝的茶是哪一种?
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明前茶最珍贵,你知道“头采茶”与“头春茶”的区别和关系吗?
科普:怎么区分我国六大茶类?
岩茶山场定名规律:“坑、涧、岩、峰、窠、洞”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六大茶类中,具有收藏价值的几个品种!
铁观音、白茶、普洱茶成为“老茶”的基础
为什么茶艺师泡茶时注水都要转圈圈?
茶叶知识︱在储存茶叶时要注意各种茶类茶中的不同特性
掌握这4种泡茶的注水方式,泡出的茶会更香!
每种茶有不同的茶叶香型,你喝的是哪一种?
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六大茶类!
茶的科学分类与科学养生(上)
茶的科学分类与科学养生(下)
茶叶知识︱解密茶汤中的“涩味”
茶叶知识︱解密茶汤中的“苦味”
茶毫多少与茶叶品质有怎样的关系?
真相︱茶叶发酵过程中,到底在发什么变化?
夏天煮老白茶怎么喝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