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纪实:一片神奇叶,品出好味道

  三国时期,诸葛武侯鼓励云南少数民族开山种茶的故事至今依然广为颂扬。如今,他那美髯长衫、神态安然的巨型石雕,矗立在普洱市中心城区,日夜见证着“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变迁和茶事的日渐兴盛。
 
  普洱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自秦汉、唐宋、明清、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在兴衰中更替走过上千年。如今的普洱,全市165万亩的茶园,正诠释着历史的厚重和110多万茶农致富的希望;对生态、绿色的执着追求,正一点点擦亮“普洱茶”的金字招牌。时空年轮中,这片绿叶行稳致远,不断“强筋壮骨”,岁稔年丰。
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纪实:一片神奇叶,品出好味道
发展大产业  绿水青山终变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藏不住,无边美景入画来。茶在云中长,云在茶中飘,好茶须得云中采;一座茶山满屏绿,一片茶叶片片翠,云雾缭绕中的茶园成为普洱一道别样风景。
 
  从思茅出发,一路向西,褪尽城市的喧嚣,此起彼伏的茶林闯入眼帘,淡淡的云雾在山间游走,碧波连天的茶海冲击着视觉神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山,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林在风中摇曳,诉说着普洱市茶产业的历史同故事。
 
  茶之于普洱,有着特殊的意义。曾经的马帮一路挥鞭、一路吆喝,开辟出了五条接内地、达京城、通邻国、连世界的茶马古道,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世代居住在普洱的14个少数民族,更是将茶文化演绎到了极致。
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纪实:一片神奇叶,品出好味道
  可以说,茶,不仅是普洱的经济民生,关乎着上百万茶农的生计,也是文化民生,推动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进步。
 
  茶叶要发展,必须把其作为一个“大产业”。为此,普洱市相继出台《普洱市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三年行动计划》)、《普洱市绿色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普洱市云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等政策措施,以“有机”为引领,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加快茶园有机化、规模化、精准化发展进程,成为发展茶产业的催化剂:目前全市有机茶认证企业达82家,拥有120张有机认证证书,认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全市165万亩茶园已完成生态化改造,完成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14个,创建面积达1.5万亩;改造提升153户茶叶初制所,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73个,茶叶企业978户,茶叶加工及服务业用工9.05万人,茶农人数116.57万人,茶农来自茶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4615元。
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纪实:一片神奇叶,品出好味道
  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茶产业本身的富农效应的显现,茶产业已成为普洱市的第一大产业。
 
  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茶产业本身富农效应的显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茶产业的队伍中,并从中受益。
 
  “过去我们种苞谷,现在我们种茶,生活也变了样。”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村民何会良说,“我们的茶叶是严格按照合作社与合作企业的标准来种植、采摘、加工的,茶叶的市场价格高、产量大。就我们村来说,茶农种一年茶可以有七八万元的收入,好的时候能超过十万元。”
 
培育新主体  让茶产业展现强大竞争力
 
  春到普洱,绿叶飘香。整合抱团,百家争鸣。
 
  2017年,普洱市以景迈山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发起成立了名山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此后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普洱市有机茶产业联盟,制定了诚信联盟章程和企业标准,成功推出了身份可识别、标准可查询、源头可追溯、质量可信任的普洱茶品牌。联盟的成立,将分散的茶企集中到区域或龙头企业下,形成抱团发展、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普洱市以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县一业”(茶叶)示范县为依托,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聚焦龙头企业,建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推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业态,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
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纪实:一片神奇叶,品出好味道
  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茶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抱团发展的新主体“走出去”的欲望更加强烈。从组织参加各类茶博会,到全国各地举办品茗活动、茶文化论坛、电商推广,再到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专业合作社等新主体使出“十八般武艺”推介茶产品。2019年“普洱茶”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天士力帝泊洱、龙生茶业、祖祥高山、澜沧古茶荣获2019年云南省绿色食品“十大名茶”。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澜沧古茶入选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荣获2019世界茶业金奖赛冠军和“2019中国茶业百强企业称号”。天士力帝泊洱大叶禅帝红(工夫红茶)获得中国红茶类金奖,镇沅太和甜茶获得中国红茶类银奖。
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纪实:一片神奇叶,品出好味道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天梅表示,近年来,名山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和有机茶产业联盟等新主体的成立,向广大茶农推广普及了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的茶叶种植、加工标准,茶农种植加工的茶叶产品品质逐年提升,让好产品成就了好品牌。
 
  打造新平台擦亮生态、绿色“金招牌”
 
  绿色是普洱的主色,茶叶是绿色普洱的珍宝。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赋予普洱的茶叶浓香馥郁、味醇绵长的特质。
 
  “绿色、有机、生态的茶叶是种出来的、管出来的、加工出来的。”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启忠说。
 
  的确,一杯浓香四溢的普洱茶背后,蕴含着110多万普洱茶人对有机的坚守和对质量标准的苛刻。
 
  “在第六届普洱茶质量评比中,我们公司的产品获得‘普洱茶王’荣誉称号,‘龙生普洱茶’也多年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这与我们坚持从种植环境改造、种植技术应用等过程都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来实施密不可分。”朱启忠说。
 
  近年来,普洱全市上下联动、共同发力,从标准茶园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清洁化加工等方面,实行一项项严苛的措施,织成一张绿色保护大网,为普洱茶的绿色生态之路保驾护航。
 
  走进普洱市各大茶山,林中有茶、茶中有林,形成了林种生物结构和乔灌木相结合的复合立体种植模式;太阳能杀虫灯、黏虫板、害虫诱捕器等防虫治虫设施应有尽有,让茶园病虫害发生率大大降低,基本实现生态平衡。
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纪实:一片神奇叶,品出好味道
  在质量标准上的严防死守,只为向世人献上一杯生态、绿色的普洱茶。为此,普洱市以“锁定基地、锁定企业、锁定渠道”的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茶纹识别”、“追溯二维码和NFC芯片”等多种方式,建成全省最具代表性普洱茶产品质量可追溯安全体系;制定高于《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的诚信联盟企业产品标准,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从常规的48项提升至108项,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无量山、千家寨、景谷山、江城号7家诚信联盟产品实现生产有记录、加工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给茶产业的发展赋予了新动能。以思茅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普洱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普洱市高山茶园专业合作社、龙生茶业公司、原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可视化安防预警、土壤环境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智能联动、安全生产追溯管理;通过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交易机构合作,支持有实力企业通过“互联网+”推介营销,现有150余家企业注册开店,上线产品达1948个,“凤凰窝”小众高端茶也将于6月2日进行线上拍卖。
 
  唯有奋斗,方有所得。2019年,全市茶叶产量11.7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72亿元。一杯醇香茶,一片神奇叶,品出了普洱生态美百姓富的“好味道”。
 
  转自普洱日报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云南省有机产品获证组织排名全国第五,获证证书量达全国第六
凤冈县坚持有机茶标准,锌硒茶出口领跑全省
2020年(绍兴)生态有机茶园申报条件
莲花岗生态茶园管理模式
高山茶有机茶出口茶,乐山好茶全国大拿!
“干净茶、健康茶、生态茶”主题培训会在思南召开!
方国强:我要让有机茶走向世界
琴南茶迎难而上育新机,有机茶开新格局
武义县打有机茶农业牌、唱绿色环保戏谱写乡村振兴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