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走近雅安蒙山顶茶


  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报道组成员与当地被采访人员在蒙顶山山门前合影。记者赵文建摄
 
  茶为国饮,兴于唐而盛于宋。八朝古都开封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014年5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会一致通过了开封市的承办申请,确定第14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将于2016年在开封举办。这是国际茶文化盛会首次循迹历史,移师中原。
 
  举办盛会,新闻先行。继2013年“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从开封到封开·万里寻踪客家路”、2014年“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记者台湾行”大型采访活动之后,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汴梁晚报再出经典之作,于5月29日推出2015年“宋韵中国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大型采访活动。
 
  当日起,汴梁晚报特别报道组分别取道西南,试茶东南,长缨西向,直指西部边陲,启动横贯中国的恢弘问茶之旅——“宋韵中国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大型采访活动。报道组将途经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福建、广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近20个省、自治区。雄关漫道,长河万里,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循迹寻访,踏遍山水,清心、叩茶、智山、乐水,问道中国,和以天下。
 
  长河万里,山重水复。高山云雾出好茶,好茶多在风景绝佳处。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名茶荟萃,千娇百媚。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君山银针,云南普洱,庐山云雾,冻顶乌龙,从哪一处开笔,都可以写出灿烂华章。问茶之路,在哪里选点?问心之途,在哪里起步?
 
  此次,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西南的莽苍丛林,投向了天府之国雨城雅安的蒙顶山。
 
  自古天府出好茶,蜀地名茶推蒙顶。蒙顶茶自古为茶中珍品。白居易曾有诗云:“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民间又称“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之说,足见“蒙山茶”茶名之盛。
 
  蒙山诸茶,石花为盛。石花制法,沿用唐宋“三炒三晾”,如丛林古石上寄生的苔藓,形似花。唐天宝元年,蒙山石花被列为贡茶。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喜爱蒙顶石花者,不可胜数,白居易、施肩吾、文彦博、陆游、文同、李德载等都为蒙顶山茶留下不朽佳句。唐黎阳王著《蒙山白云岩茶》,亦曾写下“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蒙顶石花自此有了“人间第一茶”之美誉。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描写蒙顶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西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蒙顶山,古名蒙山,位于西南地区、古蜀国的西部,自然也是世界茶的故乡,更是世界茶饮文明的发源地。
 
  西晋人孙楚著《歌》“姜桂茶荈出巴蜀”,西汉杨雄撰《方言》有“蜀西南人谓茶曰‘蔎’”。蒙顶山即位于古蜀之西南。顾炎武写《日知录》,亦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之句。由是观之,蒙顶山采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蒙顶山是世界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方,吴理真是世界人工植茶第一人。蒙顶茶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6月1日,“宋韵中国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来到四川雅安,登上久负盛名的蒙顶山,细细品味沁人心脾的茶香。
 
  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世人誉为“仙茶的故乡”,明代被皇帝封为“皇茶园”。“蒙顶甘露”排在中国十大名茶之四。唐代元和年间,蒙顶茶被列为贡品,黎阳王入川检贡茶时,在蒙山写诗云:“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由此可见,蒙顶山容纳积淀了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茶文化。
 
  特别报道组一行从雅安出发,沿着盘山公路来到横亘于雅安市雨城区与名山县之间的蒙顶山。走过蒙顶山牌坊之门,踏上茶文化寻根之旅,感悟茶如人生之意。蒙顶山虽不巍峨,但峰峦挺秀。极目远眺,五峰突兀,状若莲花。陪同特别报道组采访的雅安市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陈开义告诉记者,蒙顶茶之所以享有盛名,首先在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蒙顶山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万物蓬勃,自古便与青城、峨眉并称为蜀中三大历史名山。古籍记载:“蒙山,上有天幕覆盖,下有精气滋养”,蒙顶山峻峭挺拔,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常年细雨绵绵,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芳香物质的合成。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陈开义说,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远在东汉,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
 
  蒙顶山茶香馥郁,而那抹幽远的茶香是用历史慢火焙出来的。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始于西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据陈开义介绍,公元前53年,西汉邑人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两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吴理真种植的七株茶树,被后人称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种植驯化茶叶的第一人,被后人称为“茶祖”。
 
  当蒙顶山的七株茶树慢慢向名山广大地区发展时,蒙顶山茶也迎来了它的极盛时期。蒙顶山茶,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多年而不间断。
 
  一座海拔1456米的山峰——蒙顶山,为世界孕育出一个“茶的源头”:这座“圣山”正吸引着各路“茶诸侯”来朝;一条横亘1300年的茶马古道,连接起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传奇天路:这条古道,把故事归属于历史深处的藏、汉两个古老民族。
 
  从开封到雅安,我们驱车千里,追溯茶的历史,探寻茶的源头,其实也是追溯中国人文精神的发展轨迹,探寻中国人的心灵历程与精神之源。
 
  宋韵中国,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剑指西南,登临蒙顶山,追寻茶之源。是日,雨城晴好,雅致安然。
 
  寻踪故事:茶技“龙行十八式”
 
  雅安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更是茶马古道的起点。这里有着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不少年轻人主动学习静穆优雅的茶艺茶技。6月1日下午,四川省贸易学校两位年轻的茶技师周丽梅和余淼在吴理真广场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蒙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
  雅安特意为报道组安排的龙凤茶艺表演。记者赵文建摄
 
  长嘴铜壶是独具四川特色的传统茶具,壶管长一米有余。周丽梅告诉记者,蒙山派长嘴铜壶茶技“龙行十八式”相传是北宋高僧禅慧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曾作为僧人修行的功课之一在蒙顶山僧人中传承,直到清末才逐渐传入民间。“龙行十八式”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充满玄机妙理,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招招景驰浪奔,式式龙兴云动,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虽然现在有很多技艺已经失传了,但蒙顶山经数年挖掘、整理后,让失传已久的“龙行十八式”绝技重见天日。周丽梅和余淼用了两年时间学习这项茶技,现在年纪轻轻的他们不仅四处表演,还教学生,为推广宣传家乡茶文化作贡献。
 
  记者手记:茶马古道飘来沁人心脾的茶香
 
  5月31日下午,“宋韵中国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从成都来到世界茶源雅安,刚下高速路口,便被城市入口处的一组雕塑吸引。
  矗立在雅安市茶马古道上的背夫雕塑。记者赵文建摄
 
  这组雕塑最前面是一匹马,驮着一大包物品,后面是一些人扛着物品艰难行走的景象。记者看到这组雕塑的简介上写着“茶马古道”几个大字。前来接我们的康师傅说,雅安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雅安与茶马古道的关系源远流长。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已有1300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为纪念当年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背夫,雅安市在茶马古道的源头,修建了一组雕塑群,旨在歌颂那些为藏汉民族的团结和兴旺作出贡献的人们。
 
  初入“世界茶源”“中国茶都”的雅安便感受到了她厚重的历史,那沁人心脾的雅韵从古老的茶马古道飘散而来。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念好“茶经”香飘万里

念好“茶经”香飘万里

看了又看

走进马关古林箐 探秘茶马古道上的古茶林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马帮装备
走进马关古林箐 探秘茶马古道上的古茶林
茶马古道是一条雄性之路
茶马古道的形成历史
临沧:南茶马古道发祥地之一
茶马古道:茶马贸易到虫草流通
解读历史尘埃中的“茶马古道”
五十年前——茶马古道
那柯里:茶马古道上的“明珠”
茶马古道 艳遇香格里拉
茶马古道深挖文化积淀 古韵茶文化绽放新芽
悠悠茶马古道 沉淀着浑厚的茶文化历史
情死之乡拉市海植树 茶马古道走一遭
“看得见的历史”在万里茶道第一镇—铅山河口镇
藏彝走廊,秘境九龙——茶马古道上的古驿站
瑞贡天朝·易武·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征服世界屋脊的文化之脉
沿茶马古道 探普洱秘闻
茶马古道︱传承千年的藏茶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