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哥论茶:茶市无寒冬 炒茶终踏空

  时令已近立冬,云南各个山头的秋茶采摘也到了尾声。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在产地采访秋茶行情时,再次抛出“茶叶滞销、价格跳水、无人问津”的论调,令人莫衷一是。

  那么,当前茶市究竟是个什么状况?从这篇报道看,起码透露出以下几点信息:一、大厂仍在收料,但议价权明显占了上风。如,勐海格朗和乡茶农开价150元/公斤的谷花茶,直接被茶厂压价到45-50元/公斤;二、老班章鲜叶收购价未变,秋茶毛茶售价仍能达到2000元/公斤以上(老实说,已经不低了);三、个别茶农家里有春茶积压;四、以专营店为代表的终端市场销量低迷,某品牌代理商称,“上半年跟去年对比,可能衰落在50%-60%”。

  根据这几个信息点,我们来梳理一下当前普洱茶市的脉络。

  首先,普洱茶原料并非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近年来,以老班章为代表的特色山头茶在玩家群体中兴起,名山原料价格日趋畸形。巨大利益驱动下,掺杂使假已是潜规则。某知名山头一位暴富的茶农曾在微信朋友圈炫耀,“把好茶卖掉不算本事,能把不好的茶当好茶卖掉才是本事。”热衷于跑山头收料的半吊子玩家,撞上这样的茶农,只能呵呵了。茶农的毛茶积压只有两个原因:要么嫌买家出价低,要么茶叶来路有问题。当然,多数茶农还是相当淳朴的,如果肯随行就市少赚点,不胡乱掺假,不用担心卖不掉。

  今年毛茶价格下跌,上游厂家有了更多议价权,正是大量吃进原料的好时机。据笔者掌握的情况,从9月底秋茶开始采制以来,倚邦、易武、贺开等特色山头原料炙手可热,部分走“高端路线”的品牌厂商大小树通吃,加上今年秋茶总体产量偏低,很多山头的原料已经被抢收一空。

  说到底,上游毛茶价格波动,根源在于终端炒作的衰落。缺乏大资金托市的前提下,原料价格回落再正常不过。2008年之后,暴涨的只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山头,多数茶区的价格其实并无太大变化(可参看勐海茶厂历年春茶开秤价)。仅以个别炒作山头原料价格下跌来衡量整个茶市变动,无异盲人摸象。

  具体到普洱茶终端市场的低迷状况,完全可以理解为炒作思维的破产,与消费需求并无太大关系。这几年,普洱茶品饮消费群体正在不断扩大,脚踏实地走消费路线的厂商活得日见滋润,在圈子里靠忽悠散户囤货的厂商已难以为继。

  所以,当前普洱茶行业的核心问题不在产地,而在终端。炒作为厂商带来的是短期暴利,却贻害无穷。终端库存逐年增加,上游新茶价格倒挂,产销矛盾日渐尖锐,最终将企业拖入死循环。去年茶市急剧滑坡以来,大量品牌专卖店关门便是明证。

  真正的品饮型消费市场,并不存在“寒冬”一说。喝茶、玩茶的大有人在,只不过“主流”的炒作思维把这些真正有价值的消费者挡在了门外。

  也有人将当前原料“价格回归”归纳为“市场越来越理性化”的原因,这不过是个伪命题,试问投机客何时理性过?操盘手赚足了退到幕后,被套的会理性么?

  茶市本无寒冬,但炒茶肯定会有踏空的那一天。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未来云南普洱茶电商规模将达15—20亿左右
中石化森美引进易捷勐库戎氏普洱茶
普洱茶成茶企应对茶市低迷实现增收的突破口
普洱秋茶上市 价格走下神坛回归大众消费
未来的普洱茶商业关系态势
中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推出【普洱茶现货】电子交易平台
口碑时代与普洱茶的崛起(对互联网时代新经济的一次预言)
创新驱动下的普洱茶营销新模式
揭秘普洱茶“渥堆发酵”——“熟茶”横空出世(三)
普洱茶“药方”,开启“茶农仓储茶叶发展新模式”
“互联网+普洱茶+金融”大圆普洱未来将成为理财投资“新宠”
打造高端“茶王”也要生产亲民好茶
普洱茶行业假货为什么那么多?
“网罗普洱·融汇未来” 大圆普洱交易中心隆重上线
普洱茶4.0时代,开启茶生活新篇章
“普洱茶4.0”将带动万亿市场?
收藏大手笔:如何打造业界“普洱茶收藏指数”
2015年高端礼品茶价持续回落,普洱茶消费市场回归理性
概念炒作不再是市场主流,创新思维开启行业变革
广州茶博观察②:普洱市场回归理性,品饮消费是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