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岩茶新势力·武夷琅琊榜, 王昇:22年磨一剑,年轻的“老茶师”

编辑:yzwi

开栏语

碧水丹山,孕育奇茗。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引得无数爱茶人竞折腰,也令无数制茶人不惜用一生的长度去追逐、成就它的文化厚度。

传承,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坚守,也一种历久弥新的延续。

他们,是一群有手艺、有思想、有梦想的青年。

或生于制茶世家,或因爱茶半路出家。尽管出身不同,却殊途同归:传承古老技艺,追求精益求精。

早在2010年,《茶道》杂志就曾关注过武夷“茶二代”。那时,岩茶刚在茶市崭露头角,而他们还很青涩,甚至有点稚嫩。

如今,11年过去,岩茶风起云涌,他们风华正茂,渐成“气候”,有些还是“少掌门”。

也许,他们很平凡,却拒绝平庸,更拒绝“躺平”。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停奔跑,不断超越。

他们,是岩茶新势力,也是奔涌的“后浪”。

人物名片:王昇,生于1984年,祥岩·牛栏坑的“少掌门”、首席制茶师

品 牌:祥岩·牛栏坑

代 表 作:祥岩奥藏

“焙茶的火功讲究恰到好处。焙温太高,茶叶的气孔就会被封住。这些气孔,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旦被堵住,就不会‘活’起来,茶也就不能还原最初的本真。”

——王昇

1

一直很安静

“80后”的王昇,出生于制茶世家,是武夷茶人的“新生代”。

他虽年轻,却是一个有着22年制茶经验的老茶师。

1999年,他中学毕业后,就留在家里帮忙做茶。

同许多男生一样,他对机械、车辆很感兴趣,喜欢默默地捣鼓、研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沉默寡言,甚至还有点“闷”,这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然而,也正因为一直很安静,让他可以在吵闹的时代,持之以恒地坚守初心。

2000年,父亲带他拜访了武夷岩茶制茶名家“三刘”之一的刘国英学做茶。

寒来暑往,转眼,四年倏忽而过。

茶,从一枚树叶,变成一片茶叶,经历了“死去活来”的考验。人,莫不如此,在一次又一次的艰苦磨砺中收获成长。

名师的指点,加上自己先天的悟性及后天的不懈努力,茶这枚有生命、有温度的叶子,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

茶,再也不仅仅只是记忆中懵懂的“有香气有味道的叶子”,而是蜿蜒在人生旅程中的一条路。

这条路,父辈祖辈们也曾走过。

2

用十年,

做一次“试验”

在20多年的制茶生涯中,他常常思考:陈年岩茶到底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岩茶陈化的最佳状态是什么?用什么样火功做出来的岩茶最适合陈化?

陈化,是由仓储环境和时间共同完成的。这些问题,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他决定:用十年时间,来做一次“试验”。

2010年,当他焙完最后一道火,就暂时把茶交给了时间。封藏在铁皮桶中的茶,如同他亲手埋下的时光盒,上面写着他的心愿。待十年后,重新开启。

他很有心,特意将同一品种的茶烘焙至中足火,与焙中轻火进行对比试验。每隔两三年,开封扦样审评一次,以便观察茶质的转化。

2015年,在试茶时,王昇惊奇地发现:同一批次的茶,同样的仓储条件,同样的陈化周期,不同的火功,竟有如此大的区别!“中足火的茶,刚泡时,也许香气会给人惊艳之感,滋味略有甘甜,可鲜活度远远不够。中轻火的则不然,各方面的‘表现’,都令人满意。”

“焙茶的火功讲究恰到好处。焙温太高,茶叶的气孔就会被封住。这些气孔,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旦被堵住,就不会‘活’起来,茶也就不能还原最初的本真。”因此,他建议,如果要存茶,茶除了要焙透避免返青外,火功不宜过高,留给茶更多的品质转化空间。

关于老茶的复焙,他认为并不可取。“把茶焙透,仓储得当,就基本不会有返青问题。每焙一次,茶中的内含物都会相应地减少。而且,焙火的作用是固定品质,复焙后的茶,无异于新的‘老茶’。”

在时间的考验中,中轻火茶“战胜”了中足火,成为今日的“祥岩奥藏”。

3

封藏十年,

归来仍是“少年”

在茶则中,就能感觉到它的“气场”。乌褐,壮结匀整,阳刚健美的形态。一阵浓郁且不失纯净清爽的香气,沁入鼻端,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汤色,比想象中要来得浅,澄澈油亮的金黄,很亮丽,很养眼。

汤感绵稠,还带点糯,有茶友将其形容为“米汤感”。顺滑,毫不拖泥带水。从第三道开始,茶的“天真味”,慢慢开始表达。

山场味,品种香,还有烘焙时留下的炭火香,交汇在一口醇厚的茶汤里。鲜活饱满的滋味,让人不由自主地怀疑它的“茶龄”:“这泡茶,真有这么老吗?”

第五、第六道,呈现出清新的木质味,还有淡淡的花香。茶汤入喉,细腻醇爽,喉底泛起阵阵清甘,很是通透。

在他看来,不论是老茶,还是新茶,都应符合“香、清、甘、活”这四项基本要求。“茶,经长年累月的陈放,在香气上,会不断递减,这不可避免。但,茶的香和味,要‘清’,也就是清纯,无异杂味,滋味要甘、醇,汤感、叶底要活。”

“老茶是时间馈赠的礼物。我们之所以钟情痴迷陈年岩茶,不仅仅因为它与生俱来的‘岩骨花香’,不可复制的山场味以及它的时光历练。更多的是,在久别重逢后,它芳华依旧,韵味隽永。与它的邂逅,宛若惊鸿一瞥,荡人心魄,久久难忘!”有茶友深情地说道。“这也是我们存茶的意义。”

封藏十年,归来仍是“少年”!

十年,是茶,也是人的生命“坐标”。或许,十年只是一个新开始,它还将在时间里继续“生长”!

4

少掌门的

“独门秘笈”

22载,磨一剑。

在与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 “打交道”中,王昇总结出一套“独门秘笈”——用最讲究的工艺、最大程度地还原大自然赋予茶的本真,臻于“香百转,韵清奇,至真至纯”的极致,追求技术与美学的结合。

摊晾

温柔手,丝软叶。

柔和,是王家摊凉手法的最大特点。以轻柔的手法,拨拢铺匀青叶,最大限度保护它们的嫩度与完整度。

每一片青叶,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上筛

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无非就是把茶放到水筛上,再简单再普通不过,恐怕算不上一道工序。

然而,王昇认为,这一拿一放,至关重要。须轻拿轻放,避免筛面与搁架的摩擦导致鲜叶损伤。严格按照这样要求,也许三五筛并不难,但,对于一家产量动辄上万斤的茶企来说,要求每一筛都轻拿轻放,得耗费巨大的人力,还要有充分的耐心。

王昇做到了,且奉行不悖。

摇青

摇青是制作武夷岩茶的核心工序之一。

摇青的目的是使鲜叶能够均匀走水,摇的手法、力度控制及时间,非常考验制茶师的功力。

一张水筛在手,眼到、手到、心到,肩、臂、腕,相互配合,不疾不徐,不轻不重,力度恰到好处。

平铺的鲜叶,开始有节奏地跳跃、旋转、摩擦、碰撞,翩翩起舞。沙沙的声响,馥郁的花香,让人感觉到力量,也感受到刚柔并济之美。

来源:茶道传媒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