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古茶香里的景迈山

编辑:一抹阳光

“想要留给你们牛马,但终有生老病死之时;想要留给你们金银财宝,又怕你们用光花完;留给你们茶树,把它保护好,就可世代传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千年前,布朗族祖先帕哎冷为子孙后代留下的遗训。帕哎冷嘱咐后人,一定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景迈山,把茶文化世代传承下去。

时隔千年,景迈山各民族的后人们谨遵祖先遗训,在守护好景迈山,将茶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同时,更通过自己的力量,将景迈山的茶文化带出大山,让世界聆听到千百岁茶林的声音。

7月23日,记者跟随参加2021云南报业协会新媒体专委会年会的记者团来到了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在绿意盎然的古茶树林中,真切感受到了景迈山各族人民一生的信仰,就在这一棵棵历经了千百年岁月的古茶树中。

景迈山古茶林,是目前世界发现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达2.8万亩,共有古茶树320余万株,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据澜沧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熊登奎介绍,景迈山古茶林采用的是智慧型林下茶种植技术,通过模拟和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在天然林中砍伐去部分高大乔木而保留一定的遮阴乔木,然后栽种茶树,打造出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既能为茶树创造出良好的光照条件,也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为了古茶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景迈山布朗族最后一位头人后人——“布朗王子”苏国文老师还提出了“保茶还林”的概念,即不施肥料、不撒农药,同时保存大多数树林,让今天的生态茶园变成千年后的古茶园。

记者随采访团来到景迈山时,恰逢惠民镇的布朗族正在隆重举办关门节。布朗族是最早发现茶叶并种植茶树的民族之一,其茶文化历史光辉灿烂且源远流长。矗立在帕哎冷寺庭院中的布朗族茶魂台,则是布朗族茶人的精神图腾,族中举办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都会来到帕哎冷寺,祭拜茶魂台。

在关门节,布朗族男女老少纷纷身着节日盛装,端来贡品,虔诚地祭拜茶魂台,以此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言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修养之目的。对茶魂台的虔诚供奉,深刻表明了布朗族对茶树的崇拜和热爱已经根植内心、融入血脉、铸入精神。

景迈山上的村村寨寨中,家家户户都有茶园。在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烤茶技艺。记者团来到布朗族大叔倪马的家中,一群人围坐在火塘边上,只见倪马大叔将自家茶叶放进葫芦做的瓢子中,待火塘中的木柴烧成火炭,就用钳子夹起来放到茶叶上,接下来便是至关重要的颠簸。倪马大叔依照自己心中的节拍,一下一下颠簸着瓢子,用炭火的高温让茶叶慢慢膨胀、变黄,茶香逐渐从瓢子中溢出,飘满满屋。这时,将茶叶放进茶壶中,将烧好的滚水倒进壶中,“滋!”这是来自千百年古茶树叶的问候声。

喝着浓郁醇厚的古树茶,听着女主人放声歌唱的采茶调,可以窥见景迈山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与茶叶不可分割的生活。随行的记者感叹道,无茶不成事,无论是日常生产生活,还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这里的人民信仰与茶共生,泡上一杯古树茶,在茶香中生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倪马大叔望着烧得火红的炭火,由衷地感叹道,景迈山的茶越来越出名了,将来的日子肯定也会越来越红火。

正如苏国文老师所言:“现在,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正在向高标准迈进,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景迈山的茶也做得越来越高端了。”苏国文老师和勤劳质朴的布朗族村民向着千年的景迈山古茶林,向着今天的生态茶园立下誓言:“今天的古茶园是千年前的祖先种下的,一千年后的古茶园是今天的劳动者种下的。”

千百年来,因为景迈山各族人民世代的敬奉,古茶林也供养、回馈、守护着他们。现在,景迈山古树茶叶早已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林茶护生、人地共荣”已增添了新时代的内涵,郁郁葱葱的古茶林,不仅形成原始生态空间,更是景迈山经济文化对外输出的品牌名片。可以说,古茶树,早已成为了景迈山各族人民的人生信仰。

来源:云南政协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