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稻香潮涌绘新景 乡村振兴谱新篇

编辑:yzwi

浮梁,世界瓷都之源,中国名茶之乡。

这座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极明清的千年古城,是古代景德镇地区重要的制瓷、产茶区。这里曾有数不清的陶瓷和茶叶经过海陆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成为了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瓷茶文化影响绵延千年。

2022年秋分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落地浮梁,重点开展“十大主题活动”和“两大配套活动”,用一场场独具江西农业特色的视听盛宴再度聚焦世人目光,这幅新时代浮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丰收画卷才堪堪掀开一角,便一展古城风韵新貌,尽显改革发展风华……

一首诗传唱千年一味茶香溢四海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说起浮梁,茶是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

很多人结识浮梁茶,是来自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事实上,浮梁产茶始于汉代,到了唐代已经是全国主要茶叶贸易集散地,茶叶税收占全国的八分之三,曾创造过“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况。1915年,浮梁茶与茅台酒等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经过数代传承发展,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成为了浮梁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利用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集合,成功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为推动茶产业发展,浮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浮茶集团来整体运作“浮梁茶”公共品牌和核心资源,浮茶集团秉持“推广浮梁茶品牌、发展浮梁茶产业”的宗旨,以茶兴业、以茶惠民,做好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发展的文章,打通茶产业发展绿色通道,谱写浮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茶”篇章,助推浮梁县茶产业提档升级,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纵观浮梁茶近年来的发展,茶产业呈现出了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浮梁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0.02万亩,已论证绿色有机茶园面积3万余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1500吨、一产产值7.8亿元、综合产值17亿元,品牌评估价值31.18亿元。2021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浮梁茶被评为“最具品牌资源力”的三大品牌之一;2022年,浮梁县获评“古树红茶核心产区”。

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发展,浮梁县近年来精心耕耘,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举办了中国浮梁买茶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莅临2022浮梁买茶节现场,将浮梁买茶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买茶节期间还举行了浮梁茶主题摄影大赛、浮梁茶线上买茶节、大唐茶市游园会、浮梁茶斗茶大赛、“浮梁真味”茶宴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国浮梁买茶节”是当代景德镇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茶事活动,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浮梁的文化底蕴和蓬勃活力。在2021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浮梁县推出“两点一线一宴”,“一宴”即“茶宴”,是茶叶品牌与旅游品牌有机结合,助推了茶文化纵深发展。

不饮春茶,怎知春光美。四月采摘春茶的好时节,高岭·中国村万亩茶园迎来了不少客人,来自江苏镇江的刘依晴一家在品完浮梁茶后交口称赞,“第一次来景德镇浮梁,第一次喝浮梁茶,感觉又香又润,不愧是写在诗里的名茶。”像高岭·中国村万亩茶园这样的茶园示范基地在浮梁县还有很多,如臧湾乡新佳标准化茶园、鹅湖镇进来茶叶合作社有机茶园基地、广明标准示范园、储田科技示范园、江村乡严台古茶树基地、西湖高山茶示范基地等。

如今,浮梁县还走上了一条以茶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助力茶产业智能发展的快车道。国内首套茶叶初制精制智能生产线落户浮梁,成果首次在浮梁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应用,建成我国代表性绿茶的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实现绿茶初制精制的智能化,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这些亮眼的举措和成就,都是浮梁茶企茶人在“三茶”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生动实践,也是真正让神奇“绿叶”变成富民强县“金叶”的具体体现。

宅改让老旧村落化蝶重生

楼房整齐、庭院整洁,孩子们在树荫下玩闹,老人三五成群在明亮灯光下纳凉聊天……走进浮梁县王港乡坑口村,四处是安乐祥和的场景。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这里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亲们脸上挂上了笑颜。

坑口村共有7个村小组,共计294户1036人,是浮梁县第一批宅改亮点村。自宅改工作启动以来,坑口村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带头参加宅改工作,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大力宣传宅改政策并解答,主动做好亲朋好友的思想工作。据悉,坑口村共计退出面积9500余平方米,拆除围墙84处、蓝皮棚25处、风水墙22面、附属房48间、主体房1栋等,为实现“宅改一村、整治一村、美化一村、富裕一村”奠定了基础。

2021年5月,浮梁县入选全省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17个“示范先行县”之一。一年多来,全县紧扣“强基础、严规范、分类推、建体系、促改革”的工作思路,坚持“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原则,认真谋划、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坚持“分类推进、梯度展开”的原则,对全域宅改进行科学布局、统筹安排,通过党政同心推动、宣传培训“发动”、乡村干部“互动”、整合资金“助动”、调度督导“促动”,充分发挥村民在宅改中的主体作用,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务求以点及面、点面结合、取得实效。

据悉,今年浮梁县农村宅改试点分“三个批次”梯度推进,即:第一批次为王港、经公桥、寿安3个“整乡推进”试点乡镇,涉及29个行政村,75个自然村;第二批次为13个非试点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实施,各选择1至2个自然村作为与宅改同步布点、一体推进试点,涉及25个自然村;第三批次为前两个批次未纳入宅改试点的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项目点,全部作为宅改前置试点村。

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整合项目资金1800万元配套支持宅改工作。目前,第一、二批次宅改试点从7月下旬已全面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全县已累计拆除院墙2.7万平方米,拆除废弃闲置农房(附属房)3.3万平方米;拆除铁皮房0.62万平方米;清理腾出宅基地面积1.46万平方米。坚持边拆边清边建,经公桥镇港北、曲阿里两个试点村庄已于8月中旬开始按规划施工建设。

蹚出来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展4035户10677人脱贫人口动态监测。新增城镇就业299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976人,发放创业贴息贷款666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这串数字出自于今年浮梁县政府工作报告,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浮梁在乡村振兴工作上踏出的每一步坚实脚印,蹚出的每一条奋斗之路。

来到浮梁县西湖乡,只见一栋栋小洋楼式的安置房依山而建,一片片高山茶园绿意盎然。荻湾乡村振兴项目为西湖这个偏远乡镇带来了勃勃生机。2019年3月,浮梁县与陶文旅集团正式签约,总投资42亿元的荻湾乡村振兴开发项目落户西湖乡,涉及乡域内6个行政村总计127平方公里。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荻湾一期项目基本完工,山茶油、茶叶、菜园生猪养殖和生态有机稻等产业项目强劲发展。

西湖乡的五条沟域自古进出一条路,为改善该乡整体人居环境,让人民住得放心,提升教育水平,改善政府服务场所设施,荻湾项目确定了“一核四村五沟域”的规划理念,分阶段分区域实施。一期核心区项目占地约500亩,包含新农居示范区(安置房、长租房)、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幼儿园、发展中心、农贸市场等,目前,安置房总共完成了758套。“我们是真的高兴,期盼的安置房终于来了,这批安置房背靠青山,环境优美,户型和绿化都很好。”看着一栋栋小洋楼式的安置房,领房的村民黄长征非常满意,十分期待入住新居,与家人过上幸福新生活。

同样令人欣喜的一幕也发生在浮梁县鹅湖镇集源村,集源村位于鹅湖镇东北部边远山区,全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82人,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后,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集源村也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集源村海拔高,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左右,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令集源村拥有丰富的毛竹、茶叶、油茶、柿果等高山农产品资源。过去,集源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依靠农产品初加工为生,经济效益低。在县、镇的具体指导和帮扶下,集源村进行了全面的产业发展规划,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合作社,鼓励村民进行毛竹低改、油茶复垦、高山茶叶开发和柿果加工,统一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销对接,相继发展毛竹林5100亩、油茶林3600亩、茶叶1000亩,带动就业人数168人。目前,集源村建立的柿子园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已达600亩,种植柿子树10260棵。集源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争取多方面支持,围绕柿子生态产业链建设,推进柿子资源向产供销、加工贸、吃游玩一体化发展,已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建立起1100平方米的冷库和柿子加工厂,用于储藏鲜果和柿饼加工、柿醋柿酒制作,并于2021年将集源村农副产品注册为“绿集源”商标,目前,集源村“绿集源”帮扶产品已通过进驻华达超市、政府机关单位消费、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共出售823份,为村集体带来了24.7万元收入。这个过去边远的山村已成为乡土氛围浓厚、公共设施齐全的生态宜居乡村。

乡创为农村赋能艺术为发展添彩

在浮梁县广袤乡村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乡村为纸,艺术为笔,扮靓了村落,带动了致富,乡村产业兴旺了、百姓日子红火了、文化也深深地扎根在乡村中。他们就是乡村里的“首席运营官”——乡创特派员。

2020年,浮梁县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基础上,开创性探索乡创特派员制度,通过邀请一批行业大咖、权威专家、文旅精英、返乡乡贤等作为乡创特派员,以创意、文化、艺术等手段激活农村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自然资源。目前,该县已选聘乡创特派员两批共37人。

坐落于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塔里自然村的塔里茶宿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仅2021年春节长假期间,前来参观的人数就达1万人次,乡创让曾经破败萧条的“空心村”活了过来。作为景德镇塔里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钱锋于2017年怀着乡村情怀返乡创业,后来成为了一名乡创特派员。“我是从农村走出去,又带着任务回来的,想回到承载着乡愁的青山绿水间干点什么。”钱锋表示,把塔里村的田园风光转化为美丽经济,这是自己目前正在干的事。项目落地过程中,乡村道路、水电配套、人居环境等都得到了改善。不仅如此,塔里茶宿集还通过“合作社+农户”等机制,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来自北京瀚和文化有限公司孙倩团队,成功选聘为臧湾乡寒溪村乡创特派员。孙倩团队通过成功举办“艺术在浮梁2021”春秋两期艺术展、寒溪“之禾”时装秀、落日氛围音乐会等活动,打造了一个通过文化艺术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区域性示范项目“艺术在浮梁”,实现了“两山”转化创新升级。同时,乡创特派员在尊重乡村、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坚持轻介入、不打扰的原则,完成27个艺术作品创作。村民从最初看热闹的心态,到慢慢地发现艺术美,自觉打扫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无偿拆除门楼13座、围墙3000余米,主动让出自家闲置的房屋给艺术家进行创作。一间间闲置的房屋变成了艺术的展区,一个个房顶的水塔成为了艺术作品《上善若水》,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破旧的小山村摇身变为一处没有屋顶的“乡村艺术馆”,2021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并成功获评4A级乡村旅游点。2021年,村集体年收入实现翻两番,突破35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同比增长43%,突破10万元。外出务工的青年代表徐德兴得知家乡史子园发生的变化,毅然回乡创办了茶兴餐厅,不仅年营业额突破30万元,还带动10余名村民就业。一直小打小闹的泉有米酒,也因“泉有酒馆”艺术作品进入大众的消费视野,2021年增收8万元以上。

培育高素质农民助推高质量发展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

“‘统防统治’是指对农业生产中某种普遍发生的虫害或病害进行统一防治……”4月19日,浮梁县农业农村局三楼会议室,一堂高质量的培训课正在进行,来自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及县农业农村局的农业专家从实战出发,细致讲解,让来自浮梁镇、王港乡、臧湾乡的40多名种植大户受益匪浅。除了开堂授课,浮梁县还将培训班开到了现场,让农民学员走进畜禽养殖场,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用丰富的案例和实地实践,让培训学员们更加了解畜禽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更好地规避养殖风险。

近年来,浮梁县农业农村部门把职业农民培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开展分级分类培训,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浮梁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浮梁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各项工作。为了让农民学有所得,该县积极整合资源,打造多元化培训平台。围绕主导产业、主推技术,吸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多方参与,搭建起资源共享、各方共赢的多元化培训平台。同时开展“点单式”培训,根据农民年龄层次不同、种养需求不一、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实施课堂培训与现场观摩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把课堂移到田间地头、实践放到种养基地,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培训。为了巩固培训成果,该县主动拓展渠道,打通培训“最后一公里”,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农民合作社群、家庭农场群”等平台,及时向农户发布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资讯,实现培训即时化、精准化、常态化。

通过系统培训,参训农民的生产技术、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显著增强,收入明显增加,并带动了全县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增长。据统计,近三年全县共培训农民4.5万人次,参训农村劳动力占比达40%以上。

扬帆奋楫话秋实,再看风景是前景。如今的浮梁,以改革先锋之姿担起“三农”发展的时代使命,勇争先,走前列,奋力开创新时代浮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新征程贡献浮梁力量。

(来源:大江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