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白堃元:八旬教授以茶富民之路 他是怎么做到的

编辑:墨墨001

10月,80岁的“茶教授”白堃元再一次奔赴四川广元,为当地农民上培训班,这是今年他第三次去广元开展扶贫服务。

一头是龙井茶的故乡浙江杭州,一头是巴山深处相对落后地区四川广元,白堃元在两地间往来奔波了24年,将浙江的优势茶产业“嫁接”到了广元。

2017年广元全市茶叶产值综合突破36亿元,是对口帮扶前的180倍,多个茶品牌荣获国内国际大奖。2018年,青川茶农户均收入12000元,旺苍茶农户均收入11500元。在白堃元等老同志的技术支持下,广元真正走上了一条以茶产业为核心的脱贫致富之路。

帮广元百姓种出好茶叶

1997年,白堃元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专家第一次前往浙江省对口帮扶的四川广元考察,路上就花了3天时间。

“当时广元也有茶叶,都长在草丛里,茶园面积不足4万亩,因为品质太低,一斤才卖10多块钱,百姓不愿意种。”白堃元说,“许多农民仍住着低矮潮湿、四面透风的土坯房。”

开会时,他发现大家都不喝茶,只喝白开水。“为什么茶产地的人不喝茶?”工作人员端上一杯本地茶,泡出来的茶色就像酱油汤。白堃元这才明白,原来当地竟用炒菜锅来炒茶。

其实,广元在2000多年前叫“葭萌”,意思是“以茶叶命名的地方”,它是中国最早以茶来命名的城市。“我不相信,一个种茶历史这么悠久的地方,会种不出好茶。”白堃元说。

随后,他仔细考察了广元每个县区,分析研究地理、气候等条件后发现,青川和旺苍两县山高雾多、降水量较少,尤其土壤的酸性程度非常适合茶叶种植。“北方种茶困难大,因为干旱、冷,但是它种出来的茶天然品质好。”

为了帮助广元发展茶产业,种出名优茶,白堃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泡在广元。他在茶园、茶农间奔波,办辅导班,开讲座,从种茶、采茶到加工、包装各环节进行技术指导。

“20世纪末,我从解决一口炒茶锅开始,把杭州的龙井锅带过去,人人搭个灶头架个锅,教他们手工炒茶。”培训过后,茶叶品质好了,价格也卖得高了,一斤新茶就能卖到几百块钱,甚至上千元,老百姓非常高兴。

震后重建中的患难与共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广元成了受灾较为严重地区之一。地震当日,白堃元正好在旺苍县的茶山上指导茶农。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广元刚刚开始复兴的茶产业再度陷入困境,白堃元非常痛心。

但他没有放弃。面对异常恶劣的环境,白堃元继续开办茶叶生产培训班,并编写了《灾后重建茶叶技术培训手册》。

“一开始还担心茶农们不肯来,没想到第一期就来了100多人。”更让他感动的是,尽管余震不断,但整堂课下来100多位茶农没有一位离场。共同的坚守,创造出广元茶叶复兴的希望。

受损的茶场往往地处高山,为了方便茶农听课,白堃元把课堂搬到山顶。条件所限,黑板、课桌、板凳都是拼拼凑凑,睡觉则是十几个人打通铺,有时晚上刚合上眼,老鼠从脸上迅速掠过。

白堃元对此毫无怨言:“农民自己家里没什么好吃的,但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只有帮助他们种出好茶叶,农民日子好过一点,我才心安。”患难与共的经历,让白堃元和广元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帮扶的其中一个穷小伙,原来穿的是破旧的中山装、解放鞋,后来通过承包茶园、种茶、制茶、售茶,渐渐富裕起来,穿上了西装革履,从长安车换成宝马车,现在茶厂每年产值千万,给农民的工资上百万。“真的是培养一个农民,富了一批人。”白堃元说。

如今,广元茶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据了解,当地有40%的村民靠茶产业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帮一程还要送一程

茶叶销售渠道怎么打开?茶叶品牌怎么创建?白堃元认为,提升整个茶产业的层次,培养人才是关键。2012、2013连续两年,白堃元将广元当地茶叶企业负责人、茶叶合作社带头人组织起来,专门送到杭州开办培训班。

与过去以技术培训为主不同,这次培训的重点是管理、营销培训。“很多学员是第一次坐飞机,每个学员还免费发一套西装皮鞋,进工厂也给他们发工作服。”白堃元说,这么做就是要开拓学员的眼界,培养商业意识,争取引导他们成为当地茶产业的领头人。目前,从杭州回广元的学员,95%在广元从事茶业,成为当地发展茶业的骨干。

通过持续品牌打造,广元如今已有不少名茶。当地米仓山茶和广元黄茶品牌先后获得四川十大名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荣誉,七佛贡茶和高阳贡茶也多次荣获国内国际大奖,广元被四川列为名优富锌富硒有机绿茶生产基地。

去年,在四川省委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白堃元作为唯一的科研单位代表发言,他以《产业扶贫要帮一程还要送一程才能共同奔小康》为题,提出了4点建议。“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相应增加对口帮扶的资金;不要随意改变茶产业的主导地位,而是应用新思路新方法,走持续发展之路;加快建设茶叶安全体系,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品质要求;茶产业要跟上大数据时代,重视人才引进。”

白堃元说:“今后,茶叶在广元将不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要结合生态发展、结合农旅发展,不断增加茶产业的附加值,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真正做到以茶富民。”

原标题:银龄扶贫|八旬教授以茶富民之路他是怎么做到的

注:内容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祝萍,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