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越美丽越业余,茶具的美丽程度和你的泡茶水平紧密相关

编辑:yzwi

图:泽青茶道

茶,是味觉的审美

泡茶,是以茶汤为作品的创作

茶具的使命,是成全对茶的表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是天理,也是最根本的道理。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的就是:“善其事”,就必须先弄清楚这“事”是什么“事”;你想“善”到什么程度。而且你有多强的愿望。这些都决定着你接下来的工作该怎么进行。

茶具之美从陆羽时代就开始了。然而我们可以从《茶经》论茶具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出,好看的茶具一向都是被人首先选择的。“建盏”各种仿生型的“紫砂壶”充分说明了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茶器是因为对于茶汤的巨大利益而传世的。

好看的茶具一定具有高度的艺术欣赏性,它对作者来说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情绪和技术的表达。他给欣赏者带来了巨大的满足。

没有这些艺术品,我相信人间的美会因此少掉一大半。烦恼因此也增加了。

艺术总是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充盈而富足。而对于创作技巧的不断追求,对于表达方式的不断追求,关于工具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此也推动着制造业的发展,由此看来艺术的无用之用正好也在此有所体现,当然,它对于个人心灵的治愈能力也是最为值得称道的。

艺术创作,都和好用的工具发生着紧密的联系,而好的创作工具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清晰的使命——成全创作者的表达。

遗憾的是,从一开始我们似乎就把茶的味道只是简单地和水、火、工艺、土壤、品种关联起来,而茶具(品茗杯)可能对滋味的影响被严重地忽略。当这种观念形成之后,茶的味道被固定下来了之后,品茗杯的功能就被固化下来——盛装器。所以,茶具的器型就变得丰富多样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茶具对滋味的影响视而不见。更因为如此,茶具的生产和发展,其丰富性和艺术性,文化属性其实比茶更强。

故而,做茶器的都成了大师,都成了艺术家,而做茶的人则一直是茶农。做茶具的人可以谈审美、造型、思想,可以纵横八万里,茶农还是只能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有意思的就是,农民还有三分茶园,而泡茶者至今都寂寂无名。

茶成全了茶器的艺术世界,也成全了中国和世界的商贸,也成全的牧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然而,茶和茶农一样,依旧只是农产品。

茶可以更美。

当然,如果你不善冲泡,它的美就无法得以真正的体现。

如果文字也只是简单的沟通工具,今天的笔墨纸砚就不会如此丰富。正因为有了艺术家的参与,这些笔墨纸砚的兴盛就成了必然。和茶不一样的是,他们都无形的站在书法的背后。和书法相比,茶依旧是农产品,而泡茶,却是谁都能说一嘴,没有人去认真对待。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我买了那么多的名贵的茶具茶器,我跑了那么多的茶山,拜了那么多的老师,没少花钱!”这些都是事实。然而与努力相比,选择(方向)更为重要。

关于“泡茶是以茶汤为作品的创作”这个观念一旦深入内心的时候,泡茶时自然就多了一分轻慢,少了一分表演,从而让专注停留在味道之上,更多的去关注茶具和手的配合,和味道的关系之上。

这世上可能没有一个被当做创作工具的一种器物,最后却是功高盖主,成功地从配角变成了主角,只有茶器华丽丽地从幕后跑到了台前,而且表现不俗。

书法家重视毛笔,然而,书法家自己和欣赏者更多的是欣赏作品,去看。

音乐家重视乐器,他和听众更愿意看他演奏,去听。

喝茶的人在欣赏茶器,泡茶的人最为骄傲和自豪的是拥有了名贵的茶器,而不是自己泡茶的手艺。这也许值得我们茶人深思。

物,因你而贵。

茶,因你而贵。

因为有你,世界才美。

这是你的价值。

因物而贵,物的存留决定了你的幸福与崩溃。

泡茶者三思!

来源: 一如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1条
茶可以更美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