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易武老街,一个普洱制茶史的铜鉴 JUST MEISHOU

编辑:yzwi

走在略显寒酸和破落的易武老街,我们有点恍惚,一会是沉浸在百年老字号的光荣与沧桑中,一会又被钢筋铁锤的碰撞拉回现实。老街盛衰轮回,旧有范围已不大,但有分岔的小巷,蜿蜒入内,曾经依稀可辨。

易武老街因易武茶而生,易武茶算得上是普洱茶中的宗师。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便已品尝到了云南濮人献上的普洱茶。后经孔明植茶;至唐宋,茶马互市兴,茶马古道起;再至明清,茶马古道盛。

由于地理位置及茶叶带来的发展,早在唐朝时期易武就已经是西南边陲重要的文化、经济、交通、军事重镇。茶叶不仅带动了各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因资源争夺而发生的武斗,这就给了这块土地“易武的称号。

东汉 |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易武百姓开始将野生茶树引为家种。

唐(南诏)|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

南诏政权在西南夷地区设银生节度,散收普洱茶,并置“利润城”于易武。

864年唐人樊绰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宋 | 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

银生节度下置茫乃道。后为勐泐。勐腊、易武先属茫乃道,后属勐泐。

元 | 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

勐腊、易武属车里府总管。

明 | 万历年间

明朝统治者把云南内地汉人迁移到云南边疆开发,致使内地的团饼茶加工技术在此时期传入古六大茶山,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演变形成以当地晒青毛茶为原料的各种紧压茶加工方法。

谢肇浙《滇略》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由于当时古六山属于普洱府辖治,茶叶主要靠马帮驮运到普洱府所在地集散贸易,故得名“普洱茶”。

清 | 顺治元年(公元1640年)、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

石屏人来到倚邦、曼洒、易武开始经营茶叶。随后,以石屏人为主的大量客商携家眷、亲朋好友连同自有马帮迁入易武、曼洒、曼腊等地定居。在易武开设商号,坐地经营茶叶,继而形成了“易武老街”的雏形。

百年老街历经三朝:清、民国、新中国,在风雨飘摇中,见证着普洱茶百年的变迁与兴衰。

走在易武老街上,如果怀着历史钩沉之心或者追溯之情,大多会有些失望。

如今,易武老街还剩什么?

传说中11条青石板路?

石屏人建立的众多老茶号?

制茶老手艺?

还剩公家大院的那些大青树,露着他们虬结的根,静静看着脚下那片昔日被确定为“茶马古道”起点的青石板路。哪路不足千米,仅剩为数不多的老字号旧址;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各种战乱使得古六大茶山茶业彻底溃散,易武也不复光景,再一次新生的开始则是2004年之后的事了。

彼时生意散,废茶园也种上了粮食,但幸而藏于老林里的茶树还在,精工细作的手艺传承,也没在石屏人后裔中延续,而今制茶人本地茶农居多。所以,要喝好茶,要制成鲜活的好茶……要把茶做一个生命对待,易武美寿早在1908就有故事和传承。

这是美寿的“易武根”。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