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树茶,表面上是奢侈品,实际上是农产品。
-01-存名山,变老茶
前两天,跟茶商张老板聊天的时候,
刚坐下来,他就问:我最近一直在找做茶的机会,存一些冰岛、老班章这类名山,十年以后有没有机会。
听到这话,老杨直接告诉他:大哥,我们都相信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魅力,但您把这四个字太当一回事,被它迷住了,反而失去了喝茶最本来的东西。
十年后,真假谁人信?
张老板泡了今年的梅子箐古树,出汤后,老杨喝了一杯:
茶汤入口鲜爽柔滑,汤质饱满,较为厚实,且回甘迅速,生津明显。
千元以内的口粮,梅子箐古树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老杨就随口说一句:与其存名山,还不如存一点梅子箐这类性价比很高的古树茶。
张老板却仍然坚持:
爱茶的人,喝惯了好茶,很难喝一般的。现在,很多老茶客在找老的名山茶,可是,市场没有。现在存,10年后有货,就好卖了。
老杨无奈地饮下一口寂寞,说:十年以后,没有人会相信,您手里的茶,是名山茶。纵然相信,也不一定会买单。
名山茶原地交易的背后
茶行业有句话:“冰岛不下树,班章不出村”。
昂贵的名山古树,几乎是原地交易。离开了寨子再交易,没有敢相信是真正的名山茶。
一方面是:价格昂贵,担心鲜叶在运输过程中,被人掉包。另一方面是:纵然鲜叶是真的,但制茶工艺不一样,做出来口感会有差别,客户跟以前喝过的茶对比,口感有些许差别,会怀疑真假。
放大到整个产业,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山头古树茶,到了市场,变量太多。只能守好源头,在树上谈真假。
之所以在源头谈,是因为:哪怕同一山头,大多数茶企,也无法持续性地产出品质稳定且辨识度很高的名山茶。
比如,20年的冰岛,品质很好。21年的品质也好,但是,同样价钱的茶叶,跟20年的相比,口感有点差别。23年的,又有一点差别。
口感变来变去,茶客担心被做了手脚,但凡贵茶,全程看着做,才放心。
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全程守制,这种做茶方式,一定真。哪怕做出来,口感略有差别,茶客也能接受,毕竟自己看着的。
新茶都要全程看着,老一点的茶转化出来,谁敢信?有的老茶客,与一个人品好的茶商打交道多年,相信茶商手里存了十年的茶,是真正名山茶。但是,不一定会买单。
-02-山头茶,为口感买单
有人误以为:
只要收名山原料,做出来就能卖高价。
这种想法很天真。喝山头茶的茶客,只为茶叶的口感买单。
一分货,一分钱
喝山头茶,刚入门的,去了直播间。
但凡愿意花千元以上买一公斤山头茶的人,都是对普洱茶有研究的。
这类茶客,看清了山头茶混乱的事实,也相信这种混乱,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但也不能因此就不喝茶了。
茶还是要喝的,但不是为山头买单(山头到了终端,就是印在绵纸上的几个字),茶客喝茶,只为口感买单。
茶叶口感好,喝着舒服,纵然不知名的山头,也愿意出物有所值的价格购买。口感如果不好,纵然真正的名山鲜叶,说破嘴也没人相信那是名山。
这就是“冰岛不下树,班章不出村”的背景下,茶客选择山头茶的心理。
对于茶商来说,这种现象下的卖茶生意是:口感好,利润高一些。口感不好,按原料价卖都没有人要。
几百块的原料成本,换个包装冒充名山,卖几千块,怕是网络段子看多了。
山头茶陈化,充满了未知
普洱茶,一山一味。其实,还有一年一味,一个工艺一个味,不同的仓储不同的味。
存放十年之后,山头茶原有的风格,已经在岁月陈化里荡然无存,纵然有人相信是名山茶,也不一定会购买,
喝起来平平无奇,口感还不如新茶,又有谁愿意花更贵的价格去购买呢。
写在最后:
低价存茶是投资,高价存入是接盘。
所以,并非不建议茶商存古树茶,而是,不建议存原料成本很高的名山古树茶。
比如,5万一公斤的茶叶。存10公斤茶叶,成本就是50万。
在如今透明的山头茶市场,10%的利润,卖10公斤这样的好料,50万的流水,才能挣来5万的利润。
要挣来50万,要做500万的流水,卖掉这么多茶,谈何容易。
如此昂贵的价格,一旦存出来效果不好,对于小茶企来说,没人相信真假,没人愿意买单。
存名山茶看转化,是一场豪赌,十有九输。
老茶卖得贵,拼的是底蕴。
大厂茶卖得贵,拼的是基于大厂茶庞大经销体系的增值。
山头古树茶,在普洱茶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品饮,喝起来舒服,喝起来爽。
名山古树后期转化出来,拼的仍然是喝起来舒服。
要看古树茶的转化,大可以放眼永德等地,收千元以内,有风格的古树茶来存,存100公斤古树,不到10万块,这样的成本,大多数茶企都撑得住。
如果后期转化效果好,加上10年仓储成本,价格卖得稍贵一些,茶客也能接受。
名山古树,以品饮的理念打开市场,只能依靠品饮继续走下去。她没有老茶的底蕴,也难有大厂增值,茶叶所有的价值,都只能落于口感。
这注定了山头茶的价值:好喝,能卖掉。很好喝,能卖高价。
不好喝,就只是一堆,积压在仓库里的叶子。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