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普洱茶大变局,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2024:普洱茶大变局,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24阅读 2024-01-08 02:48 观点

新的一年到来了。

在去年年初,我说普洱茶的拐点到了,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还期待什么报复消费;三月初,我又谈了干旱大规模减产已成定局,很多人还在说什么闰二月;最后结果如何,时间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其实这些严格来说,不算什么预测,风起于青萍之末,你对这个行业足够了解,对变化足够敏感,再加上一点头脑,就可以先于市场做出自己的判断。

新年伊始,随便谈谈普洱茶市场的变化趋势,过去的一年很多人蛮辛苦的,算是给关注这个号的茶友和茶人朋友们做点贡献吧。

既然2023年是普洱茶的拐点,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将会出现大的变局,这种大趋势一旦形成,是个人或者企业所无法改变的。

直播对行业的重构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可能会认为,我对直播一直持负面的看法,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对于常年关注自己心性提升的人来说,排除情绪和预设的影响是最基本的训练。直播只是一个现象,没必要赋予太多道德和价值判断。

当直播卖货该开始出现的时候,很多茶人朋友才发现我们的社会中有这么多“愚不可及”的人,不过既然你并不真正了解这个社会,所以有可能你才是真正愚不可及的。

直播的逻辑是什么,对市场和消费者有什么影响,之前的文章已经基本解释了,这里不再重复,只想说,在新的销售模式出现之前,直播在普洱茶销售上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这个影响力上升的速度在放缓,但仍然在上升。

换句话说,只是增速放缓,但占比仍然在增长。总量可能受大环境影响下滑,但直播销售额在市场占比是在增长的。直播如果难卖,实体只会更难。

这是一个长期趋势,根本的原因在于,现在的人越来越依赖手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是难以逆转的。

而且,手机和短视频的大量使用,让现在的人逐渐进入了一个降智通道。这不是开玩笑,很多国外严肃的研究已经显示了这一点。

这种情况下,人的特点就是无法进行深入的体验,无法进行思考,注意力分散,只对概念、情绪和视听的简单刺激产生反应,包括消费行为也是如此。

而且很多茶友确实也很难找到靠谱的渠道,直播虽然乱象纷呈,假茶假话满天飞,但毕竟提供了一个渠道,很多人相信凭借自己的分析和运气,还是可以买到好东西。

本来茶是一种味觉、嗅觉、体感体验为主的产品,仅仅依靠视觉呈现和听主播忽悠是很难获取足够的信息,进而做出判断。但是因为人类总体上进入了降智通道,购买模式发生了变化,所以直播销售仍然可以不断获得增长的动能。

如果你没有较为稳定的私域或者说圈子支撑,茶只会越来越难卖,这点是每个做茶人必须认清的现实。

实际上在原产地,很多厂家已经逐渐放弃传统的经销商体系,慢慢成为直播间的供货商。这就是行业的重构,已经开始了。未来几年仍会延续。

尽管和同行聊天,我也会附和着去骂那些胡说八道乱来的直播间,但我同时也会善意的提醒一句,如果不是直播间这么混乱,假茶满天飞,做实体茶店的就更难了。

如果直播间真的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那做实体小店的,那些心怀梦想的茶人茶商,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短期内还不会到这一步,但是长期来看,还是会有一些直播间向相对规范发展,所以做实体的总体只会越来越难。

大家只能面对现实,以后这个市场大体就是四条路:

1做茶的朋友如果自己觉得表达能力不错,考虑直接开直播,虽然没有专业团队,很难有突破,但也总比一个客人没有傻等好;

2如果原料有优势,可以考虑为直播间供货;

3如果有较为稳定的私域或渠道,还可以维持;

4如果这些都没有,就靠线下随机散客,那做茶是很难维生的,赚钱就更难了。

等我忙完了我认为最重要的茶性、饮茶健康和茶文化方面的研究,如果形势严峻,也有可能进入第一个路径。

市场的方向

这两年我一直在提人体接受度的概念,很多人还是看不明白。还在那里讲什么大量喝新茶,超量喝新茶,这些人不仅心坏了,脑子也坏了。

再重复一遍:新茶工艺不正确的不要喝,正确的可以少量喝,最好放上两三年以上再喝,而且也不要超量,一天能从头到尾喝一泡就行了,身体强悍的可以多一点,手脚冰凉的要穿插其他暖性茶喝。

关于接受度对市场的影响,之前《你没听过这个神秘概念,喝茶应该把它排在首位。》提到了,后面还会继续说。关于茶性的话题,这是目前所有喝茶人最应该关注的话题,也是茶行业未来发展最关键的话题。

这里不展开,只是再补充一点:前二十年土运,拉动了名山古树市场(包括岩茶的正岩市场),今年开始二十年九紫离火运,人体接受度必然成为主题。

为什么这两年探讨茶性寒热的话题这么热,除了很多人乱喝茶身体出了问题,背后整个世界的运行也在推波助澜。不仅是普洱茶,其他茶类也一样,岩茶、白茶、甚至红茶、绿茶,必然要经过这一波洗礼。

这个话题很大,其中的机会也很多,还是点到为止,简单谈谈普洱茶吧。

普洱茶市场,名山古树市场会慢慢冷却,逐渐回归正常。从人体接受度来说,市场必然有两个大方向,一个是中老期茶,一个是熟茶。简单的说一下吧。

其实是三个方向,还有一个方向是新茶工艺提升,提高人体接受度。

第一个方向

工艺提升,提升新茶人体接受度这个方向,我很感兴趣,但从市场现状的角度,我并不看好。

我前两天遇到了一个茶人,我问他对普洱茶工艺怎么看,他说如果工艺上满分是十,岩茶是八,普洱茶是二。我笑了,这正是我几年前的观点,难得碰到知音。

不过看看老哥的境遇,我又笑不出来,我们现在的环境对于真正做产品的人太残酷了。十年前,这个老哥和一个朋友一起从互联网行业出来开始做茶,他逐渐痴迷工艺痴迷风味深研产品,那个朋友对茶基本一窍不通,只对卖茶感兴趣。十年后那个朋友已经几亿身家,这个老哥却几乎难以为继。

如果有闲钱,有闲心,有闲情,那可以尝试,我也愿意支持。如果不是,不太建议进入这个方向,即使你研究出了好的产品,大众降智,越来越多人变傻了,喝不明白,白费劲。即使市场反响好,得利的也不是你,是销售渠道和后来跟上的模仿者。

我也是纯属爱好,有时候琢磨琢磨工艺背后的东西,实验做了很多,也有一些我认为非常好的路径,但除非有人合作,自己也不敢大规模投入。如果你要靠这个实现创业梦想,那还是要慎之又慎。

第二个方向

第二个方向是中老期茶,所谓中老期大致就是七年以上,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再早的茶无论是存量还是价格,就和普通人没关系了。

这个方向本来是很好的,有存量、底蕴深厚、也好玩(文化),你能看明白的方向,那些人精也早就看明白了。

中老期茶和名山古树还不太一样,名山古树兴起时刚刚有互联网,刚刚有网购,没有移动互联和直播,还能在品鉴基础上初步建立一些价值体系。而中老期茶虽然之前也有玩家,但圈子小,对市场影响不大,这两年的兴起正好赶上直播,还没建立价值体系,这个领域就已经基本被各种垃圾假货玩废了,一团乱麻。

中老期茶的存货量虽然很大,不管是在广东还是云南。但是我们这些常年喝古树的来说,绝大多数十年二十年茶还是无法入口。因为原料不行,藏养方法也不对,后者尤其关键。不过因为基数大,筛选出一些能入口的中期茶,还是有点机会的。

从未来来说,普洱茶到了三四十年以上,即便普通的原料,普通的藏养,茶的适口性也大大增加了,这就是时间的力量,也就是进入了我之前说的黑茶路径。但是如果不算造假茶的话,这个存期的茶量还是很少的,目前还不会对大市场产生影响。

普洱茶的存量高峰就是07年前后,这些普通原料的茶真正大规模达到适口,还要大概十几年的时间。目前市场还是刚启动阶段。还完全不足以和短存期的名山古树抗衡。

这个方向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不断清晰藏养的逻辑并且建立价值体系,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领域。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不管现状怎么混乱,假货怎么横行,大家还是渴望喝个明白,最终还是会有一个相对的共识。

第三个方向

熟茶是第三个方向。这个方向里面又有三个细分方向值得关注:一个是新工艺熟茶,一个是优质“类古树”熟茶,一个是老熟茶。

就新茶来说,熟茶的人体接受度比生茶要好,品鉴门槛也比较低,更加适合降智大趋势下的市场需求。所以这个领域整体的前景还是可以的。

但是要在庞大体量的市场脱颖而出,还是要有点东西。

1

关于熟茶的新工艺,其实已经有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我这里说的是实质性的甚至革命性的工艺创新。不是那些玩概念的。

什么叫玩概念?比如什么小框发酵,轻发酵,慢发酵,山泉水发酵,这些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真正工艺创新,就要看你对不同条件下优势菌种的理解,包括但不限于:控温,控湿,控氧气,接种等等。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前期生茶毛料工艺的调整。并不是生茶卖不出去了就拿去发酵,而是从后面向前倒推,从一开始萎调杀青就开始设计来满足熟茶成品的风味要求。

虽然前面说了,因为市场环境的原因,对茶行业的工艺创新总体不太看好,但是相对来说,熟茶工艺创新比生茶工艺创新风险要小。因为品鉴门槛没那么高,即使别人喝不出多好,也不会觉得多不好。

这方面我已经遇到好几条不同的路径都已经走通了,风味在我看来都足以秒杀市场大多数熟茶,至于哪种会真正脱颖而出,看机缘了。

2

第二个是优质类古树熟茶。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古树熟茶的概念已经逐渐成熟,目前的市场用古树混采的春尾夏秋茶,或者用乔木(实生小树)春茶来发酵,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了。

只要不是台地茶或者说扦插高产茶园的茶,我觉得都可以算作一个大的范围,我称为“类古树”,或者说“泛古树”,就是范围宽泛一点的古树。

用纯古树春茶来发酵的,仍然是非常罕见的,当然你不要看宣传,宣传很多都是胡扯的,能给你用“类古树”原料就不错了。而且我也觉得用古纯春茶必要不大,比起前两种,成本要翻好几倍甚至十几倍,但风味提升并没那么明显。

以目前市场的工艺,有些厂家已经可以做到,不同产区类古树熟茶风味有比较明显的区分度,当然没有生茶产区区分度那么高,但是只要料真,大产区风格区分还是没有问题的。这对于开发产品来说也是好消息。

3

相对而言,中老期熟茶市场比中老期生茶市场要好一点。

我这里是说市场,不是说老熟茶比老生茶好,无论是好原料的短存期生茶,或者三十年以上的老生茶,在品鉴上对同等条件的熟茶都是降维打击。

但是前面说过了,熟茶对原料和藏养要求没那么高。如果不懂藏养,生茶存出氧化味,跑香,受潮后没有及时处理,内含物质大量流失,基本存废的比比皆是。但是在同样随意的条件下,熟茶一般不会完全存废,都还是能喝的,只是好一点差一点的差别。

从这个角度,平均来说,中老期熟茶市场接受度比中老期生茶更好。随着藏养观念的提升,将来这个趋势会逆转,但是这些转变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短期内这个趋势必然会持续。

简单的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老熟茶会比老生茶好卖。

关于山头古树

虽然都叫普洱生茶,实际上是三种东西,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说过这件事,本来应该出本书来说的,以后再说吧,基本内容看这篇文章就可以了《普洱茶三大路径,所有普洱茶的争议一文厘清!》

这里面我认为最高级的,最有内涵的,也是能真正代表当代茶文化高度的,就是普洱茶的中道。也就是在工艺正确,科学藏养的基础上,短存期就很惊艳,存下来没有损失,适口性和接受度越来越好,内涵底蕴越来越深,中长期没有限量的一种路径。

很遗憾,因为过去新茶消耗量过大,山头古树并没有完全朝这个方向发展。未来新茶购买力下降,光卖新茶毛料就能赚大钱的时代越来越远了,会倒逼茶厂茶商进入这个方向,这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还是有促进作用。

不过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个路径能走多远,到什么程度,也不能太乐观。

我会一直坚持这个路径,这是深入茶道的基础,也是这个时代非常难得的一个可以深入体验的机会。但是我会兼顾一下大众需求,不过多追求风味的极致,而是做一点大家都好接受的东西,对古树理解足够深了,成本是可以降的。

当然,前面说的三个方向,我也会深入,尽量给大家提供好东西。混乱也好,低谷也罢,也可以说是机遇,事在人为。

所有这一切都统一在茶性与茶道这个大的主题下,愿大家越喝越健康,越喝越明白,越喝越开心。

来源:茗寿堂,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冬日湿气重,怎样喝茶可以祛湿?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