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中:在茶香中架起友谊和互通互融的金桥

蒋文中:在茶香中架起友谊和互通互融的金桥

7阅读 2022-08-02 08:40 人物

茶文化是世界普遍认同的文化。在云南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云茶正充分发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民族历史文化上的共通性优势,以新时代气质和内涵焕发出茶马古道新活力。

茶山采茶忙。

小茶叶,大使者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山水相连,有着众多历史渊源和联系。云南南部少数民族在过去漫长的民族迁徙和交往交融中,云南大叶茶种和民族用茶习俗也传播到境外众多民族的生产生活中。东南亚不少地区有吃腌茶的风俗,其腌茶制作方法与今天云南基诺族的凉拌茶、景颇族的腌竹筒茶一脉相承。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农,云南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不仅创造出一套茶叶加工食用、贮藏、运输方法,并且发展成各具特色的民族茶艺、茶礼和茶俗,还将茶与宗教、祭祀相联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根植于云南民族茶文化发展起来的有悠久传统的普洱茶,不仅享誉国内,而且通过茶马古道在南洋广为传播,成为在国外有着很高知名度的名片。

茶马古道遗址。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很早就有茶叶交通贸易联系。始于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其西北线经西藏出境至尼泊尔、印度。其南线从普洱、西双版纳出境至老挝、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诸国,中外商人往来车里、普洱贩运茶叶、棉花、珠宝等各地土特产品。十八、十九世纪滇南茶山年产茶十余万担,有很大一部分销往南亚东南亚国家。马帮通过茶马古道南路,将普洱茶从车里、佛海、打洛运至缅甸,有的经江城到越南莱州、海防,直至欧洲。或由澜沧经孟连及由镇康、耿马到缅甸、印度。西北路则从丽江、中甸至拉萨、江孜入印度、尼泊尔、土耳其等国家。滇越铁路通车后,茶叶通过火车运至越南,再转运南洋各地。民国时,随着勐海茶业的兴起,大量普洱茶从打洛出境,经缅甸勐拉至景栋,改由汽车运输至仰光,乘轮船至印度加尔各答,由火车运至印度西里古里,由汽车运至噶伦堡再至亚东、江孜、拉萨,形成今称之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国际运输环线。直至抗战时期日军侵入越南、缅甸后,普洱茶外贸才中断衰落。

东南亚南亚国家,毗邻中国云南,受历史上茶叶交通贸易及华人饮茶文化的影响,皆喜爱饮茶。近代以来,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兴盛,很多中国人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种茶和从事茶叶经营,今天这些国家与中国毗邻的北部地区还遗留有大量近代中国人种下的古茶树,并且还能看到当年中国茶师制作的产于泰国、老挝和越南的边境普洱老茶,如越南“河内圆茶”“廖福散茶”和曼谷的“鸿泰昌圆茶”等。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云南普洱茶生产中断,产于泰国、老挝和越南的边境普洱茶曾一度填充了港澳及海外市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茶马古道,既是历史悠久的国际茶叶贸易商路,更是多元民族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路,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积淀,是云南省通过茶文化有效辐射带动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基础。

斯里兰卡采茶女。

“茶马古道”新时代的云上茶路

2013年全线通车的昆曼国际公路和2021年通车的中老铁路,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交流合作创造了极大便利,让古老的“茶马古道”焕发出一衣带水一家亲的时代青春。

东南亚天气炎热,饮料以各种各样的碳酸含糖冷饮及调饮茶为主。对茶叶消费虽不大,但随着中国茶文化及健康的清饮方式逐渐被民众认识和接受,加上昆曼公路和中老铁路带来交通的改善,各国也积极在与中国接壤的北部山区发展茶业及茶旅融合经济的发展。

在泰国清迈、清莱,老挝丰沙里省,缅甸果敢,越南莱州等地,除以前有中国人种下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外,也引种现代优良小叶乌龙茶和绿茶品种。

老挝北部的丰沙里省,紧邻中国西双版纳六大茶山易武和普洱江城,曾是历史上云南普洱茶的产地和向东南亚辐射的集散地之一。这里除了原生态的野生型茶树外,还分布着许多明清时中国人种植的3000多亩古茶树林。受云南普洱茶市场的带动,老挝开始重视发展茶业,并出口茶叶到中国。在歌棉,有中国公司在这里种植1400公顷的高山有机茶园。

茶文化交流也是中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天,在果敢还有中国人以前种下的大量古树茶。据缅甸史料记载,中国茶文化很早就通过茶马古道传入缅甸。到宋朝时喝茶习俗在缅甸已经非常普遍。明清时随普洱茶不断兴盛,缅甸与中国商贸达到高峰,滇南往缅甸、印度、西藏商道已成为一条“茶叶走廊”。但近代以后,在英式印度红茶的影响下,缅甸的欧式茶馆文化空前发达,渗透到社会各种层面以及社交礼仪的各种活动。近些年,随中国茶文化的交流影响,缅甸人也喜欢喝中式茶饮。在仰光几千个大大小小的茶馆中,既有饮绿茶、红茶的,也有饮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的;既有饮热茶的,也有饮冰茶的;既有饮清茶的,也有当地特色的印度拉茶和缅甸“茶叶拌”。

南亚国家印度、斯里兰卡,是红茶生产大国,每年都有大量红茶出口到中国。在中国很多大城市都可看到锡兰红茶馆。2022年国际茶日和中斯建交65周年之际,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主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等协办,举办了为期两个多月、以“茶香中的万水千山”为主题的2022年“美丽中国·七彩云南”走进斯里兰卡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昆明、斯里兰卡科伦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印度新德里、尼泊尔加德满都同步进行,还特别在“云端”持续推出“山海红茶馆”——创意好茶线上短视频推介展播,这是“茶马古道”新时代的云上茶路。

茶香架起友谊桥

过去在云茶外销的历史上,南亚东南亚各国在南茶马古道上曾扮演过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各国正方兴未艾的茶文化发展看,作为全国第一产茶大省的云南,与周边各国在茶文化的交流融入正当其时。

从昆曼公路到中老铁路开通,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在茶产业和茶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也大大增多。在昆明召开的文博会、茶博会、农博会、石博会、旅交会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等,都能看到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茶文化互动的丰富内容。

在饮咖啡及碳酸冷饮及调饮茶为主的东盟国家,目前已在积极发展茶业,倡导健康茶饮。一些当地官员和学者开始有喝普洱茶,他们对一杯普洱茶可以冲泡20次之多,常感到不可思议,也常听到“喝了普洱茶,非常润喉,非常解渴,中国普洱茶真好”!一位旅居泰国60多年的华侨说:“希望中国的茶业界人士能到泰国开展茶文化交流和展销活动,能有中国的普洱茶道展馆,让泰国人也能喝到中国好茶。”

在依托口岸便利条件中,云南沿边县市也积极发挥诸多茶文化优势,与沿边国家一些城市联合举办各类经贸及茶旅融合交流活动,打造新时代的“茶香通道”。特别是在与毗邻国家的产业合作中,如合作援建茶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将茶元素融入其中,让具有融通性的云南茶和民族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传递云南人民热情健康的温暖。

茶文化交流合作前景广阔,发挥民族茶文化互通优势,在双多边和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传承“以茶礼仁”“茶和天下”的中国茶道精神和历史上茶马古道沿途各民族互利共赢的影响力,提升文化与经济相通的时代内容,让古老的茶香友谊大桥作出新贡献。

斯里兰卡茶山。

以新时代精神融入环印度洋经济圈

云南省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有着赓续的友谊,在茶文化和经济有着长期的交流合作。正如在以“茶香中的万水千山”为主题的2022年“美丽中国·七彩云南”走进斯里兰卡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艳致辞时表示,茶是中斯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希望小小的茶叶始终作为传播友谊的使者,不断增进交往和理解,促进民心相通。

茶园日出。

围绕云南省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也组织民间社团组织和茶企茶商走出去开展文化、贸易及投资方面交流合作。如商务部门及贸促会、经济协会等组织在国外举办“云品出滇”的展览及商业推介活动,其中有以完整的生活样式和综合审美文化展现中国茶文化,促进沿线国家对中国云南茶的进一步了解和文化认同,共享茶文化和谐魅力和文明健康优秀成果。

云南省内科研院校、文化团体在学术、文化艺术及旅游方面,在已取得的交流合作基础上,也积极请进来走出去,与相关国家共同开展学术研讨、专题调研、文化推介及教育培训项目的合作等,对增进各国文化交流和深化合作取到良好作用。再如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云南-老挝北部论坛、云南-缅甸合作论坛、中国-南亚合作论坛等,也有不断将云南省茶科技和茶产业,在双边及多边区域合作中推出,参与把多彩云南展现给世界。

茶文化是最好的感情融合剂。从今年5月21日持续至7月30日的以“茶香中的万水千山”为主题的2022年“美丽中国·七彩云南”走进斯里兰卡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开创了大量有现场、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包括开展中外茶企推介交流会,创造中外茶产业、茶贸易合作新机遇;举办茶文化国际研讨会,以“茶”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互鉴;“茶香中的万水千山”主题图片展,且通过线上3D展厅展示近百幅精彩摄影作品,再现中国云南及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茶产地沿途的茶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以茶为媒”,在跨越山海的“茶缘”中促进着中国与南亚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

小茶叶,大使者。茶文化和平包容精神可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在一杯茶香氤氲中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在共享和谐健康的生活中,架起互通互融的金桥,为加快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环印度洋经济圈建设发挥作用。

(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蒋文中)

作者简介

蒋文中(滇濮茶人)

云南知名茶文化学者,“金花普洱茶创始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导,“中国国际陆羽奖十大杰出贡献茶人”,主要著作《中国普洱茶》《中华普洱茶文化百科》《爱随茶香》《古茶乡韵》《云南文化产业丛书·茶艺》《茶马古道文献考释》《茶马古道研究》《云茶史志辑考》《云南茶叶通史》《云南普洱茶史》等,参与执行主编有《云茶大典》《云茶大典·新编》《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等20余部著作。被誉为“茶著第一人”“茶界文中公”“开创普洱茶新时代”等,是普洱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创立者和奠基者之一,被评为“中国茶业行业知名学者”和“云南省优秀科研工作者”。

来源:云南新w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浸在茶香里的时光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