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茶人高麟溢逝世,他的心中始终装着茶农

著名茶人高麟溢逝世,他的心中始终装着茶农

4阅读 2022-08-03 02:21 人物

7月30日,中国当代茶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耕耘者,荣获“新中国六十年茶事功勋人物”“觉农勋章奖”“杰出中华茶人终身成就奖”等奖项的著名茶人——高麟溢,走完了95年的茶业人生路,在北京平静离世。作为原农业部农业局副局长的高麟溢,一生爱茶、学茶、事茶,离休后曾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首任会长、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

2021年,高麟溢在家中。陈浩摄

出生茶叶世家,一生与茶相伴

1928年7月,高麟溢出生在地处浙南的茶乡—浙江省永嘉县。高家世代经营茶叶,高麟溢的祖父高德馨年轻时从事茶叶经营,熟悉外销绿茶加工销售业务,20世纪30年代在温州开设恒丰茶厂,并创立了“高恒丰”品牌,远销到摩洛哥、法国等国家,这可能是继“擒雕”炼乳以后最早走上“一带一路”的温州商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政策,高家的恒丰茶厂和温州茶厂合营,高麟溢的父亲高寿昌担任温州茶厂副厂长。在这样的家境中,高麟溢耳濡目染,喜欢这个茶香四溢的家庭,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高老说,家乡飘散出来的早茶清香,在他的生命中深深地打上了烙印。

高麟溢在家乡温州瓯海中学读书时期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在中共温州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1948年底,利用高考后短暂的休息时间,他和温州地下党的同志一起,将寄存在父亲恒丰茶厂里的宣传印刷品和药品等物资转运至浙南游击区,为浙南的解放尽了自己绵薄之力。

凭着聪颖的天赋,还有随着父亲劳作锻炼出来的那种坚韧和倔强,他读完了高中,走出了大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在填写高考志愿时,经过一番考量后,他决定报考复旦大学的茶叶专业。后来,他如愿以偿,入读复旦大学农学院的茶叶专科。有人很不理解地问他,“你学习成绩优异,怎么会去读茶叶专业呢?”高老笑笑说:“因为我喜欢茶叶。”

1951年,高麟溢自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毕业,真正走上了从事茶业工作的道路。毕业后,他先在上海华东地区农林部工作了3年。这期间,他参与了华东地区茶业政策规划、老茶园恢复和茶叶丰产情况的调查。在实践基础上,1954年,年轻的高麟溢参加编写了《华东农业生产情况》中的茶叶部分。同年,高麟溢被调到农业部工作,当年便参与筹备农业、外贸、商业“三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茶叶会议工作。我们熟悉的“恢复荒芜茶园,有计划地在山区丘陵开辟新茶园”的茶叶生产方针,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1955年开始,高麟溢先后调查总结了浙江余杭茶叶试验场建设新茶园的经验、杭州西湖十月生产合作社和湖南湘潭群锋社的丰产经验,并组织示范推广。

2021年,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记者采访高麟溢后合影留念。王晓宇摄

跟所有的茶人一样,高麟溢的心里装得最多的还是茶农。1961年,高麟溢在闽东地区调查三年自然灾害和茶区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茶农们的困难生活让他心情沉重,随后,他立即向农业部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在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很快便落实了售茶奖粮、奖化肥和低息贷款的帮扶、鼓励政策。

马不停踢地在祖国各地茶区奔跑,让高麟溢获得了茶叶生产的第一手资料,身在农业部的便利条件,又使得他能够将这些促进茶业发展的好方法、好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1974年,高麟溢参加了100个年产2500吨茶叶基地县的规划工作。1977年春,他又去安徽调查了休宁县3年建设基地的经验,得到“三部委(农业、供销、外贸)”的重视,及时召开了全国年产5万担产茶县经验交流会,极大地促进了产茶县生产上规模。1981年,高麟溢担任农业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主任,主持拟订《全国茶树良种审定暂行办法》。1985年和1989年,他分别主持两次名优茶评比工作,共评出全国名茶37个,优质茶31个。1981年,高麟溢还随国家农委调查组前往安徽、浙江、山东调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多种经营的问题,参加讨论和起草了《1982年关于做好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一些内容正由对当时茶业发展状况和茶区群众生活状况的考察所得来的。

2018年11月,高麟溢(左五)在京出席第二届京津冀茶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陈浩摄

高老自1954年调入农业部工作至1988年离休,在长达30多年的工作生涯里,长期奔波在福建、浙江、安徽、四川、贵州等茶叶产区,凡是有出产茶叶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高老离开北京到外地茶区调查研究或指导工作,常常要自带棉被和粮票,有时候在农民家里一住就是一两个月。白天,他在茶园里和茶农一起劳动,听取茶农的呼声;晚上,整理笔记,写调查报告,忙的不可开交,可他从不叫苦叫累。

离休后仍然奋战在茶业一线

1988年,高麟溢离休后依然不遗余力地为茶产业奉献着自己的余热,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谱写爱茶、事茶的新篇章。

首先,他开始整理自己的工作笔记,这一摞摞笔记本,虽然已经泛黄,但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文字,其实就是我们国家茶叶发展的轨迹,承载着一代茶人的时代记忆,非常珍贵,因此,高老决定细心整理,一旦条件成熟,结集出版。其次,为弘扬吴觉农茶学思想,他联合一批老茶人发起成立了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并被推选为会长。2005年,上海吴觉农纪念馆筹备在即,不少茶人主动捐款捐物,远在北京的高老为了汇款,以古稀之龄在银行排队等候近两个小时。第三,积极参加茶界的茶事活动。高老说,只要身体硬朗,如有茶乡需要评审、考察,他总是满怀热情地前往,悉心予以指导和评点。

高麟溢在浙江永嘉县察看指导乌牛早生产情况。

大学毕业后,高麟溢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乡温州永嘉,可是他一直牵挂着家乡,关注乌牛早茶的生产发展情况。1983年春天,时任永嘉县农业局局长曹长焕借北京出差之便来看望高麟溢,高老借机向曹局长建议永嘉尽快开发乌牛早名茶,提升茶叶档次,让农民早日致富。经过一番长谈,回永嘉后,曹局长立即向县政府作了汇报,县政府非常支持,立即成立了乌牛早名茶开发领导班子。一年后,在温州同乡恳谈会上,高麟溢又联袂著名茶学专家王镇恒教授向温州市政府提出开发“乌牛早”建议。此后,乌牛早茶的开发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一切顺理成章。在高老的关心和支持下,永嘉乌牛早茶于1986年列入农业部名优茶开发项目,并获得中央资金补助。项目启动后,高老还多次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专家到永嘉向茶农传授技艺,从茶叶的采摘、加工到包装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

经过永嘉上下三年的共同努力,乌牛早茶叶的外形完全改观,品质显著提升。1988年,永嘉乌牛早名茶在杭州顺利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并定名为“永嘉乌牛早”。如今,全国许多茶区大面积引种了“乌牛早”茶叶品种,成为许多茶区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

晚年的高麟溢,因身体原因远去茶乡不便,但他依旧关心茶产业的发展,常常通过农业部的部刊信息和《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了解产业发展情况。报刊字号小,他就通过放大镜观看自己关注的内容,对茶周刊文章中的观点还通过微信与编辑交流。他特别关心家乡永嘉的发展,在《今日永嘉》报纸上看到报道永嘉茶叶的信息就及时拍照发给《茶周刊》,还常常嘱咐《茶周刊》多多宣传永嘉茶产业。

高麟溢将他的毕生奉献给了茶叶事业,他虽然身居庙堂之高,但始终挂念着茶农。

高老一路走好,天堂有茶,再续茶缘!

资料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温州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福州市拟打造全球茉莉花及茉莉花茶产业核心区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