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上8点21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肖强看到一则新闻: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科技特派员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推动下,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率先得到全省域系统广泛深入的实践,20年来取得了累累硕果,得到了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衷心拥护。
肖强(左)在三门县横渡镇
肖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派出的科技特派员,先后作为个人特派员派驻三门县横渡镇、龙泉市八都镇和岩樟乡,作为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服务新昌县茶产业。看到总书记给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的重要回信的新闻,肖强既感动又振奋,“我深爱科技特派员这个职业,我深感技术下沉的迫切,我想通过不断努力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机器来了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横渡镇是肖强的第一个特派员派驻点,位于浙江省东部,紧靠东海。2005年,肖强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发现当地的茶叶生产非常原始,加工茶叶全靠柴烧锅炒。在一山之隔的亭旁镇三门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虽然称得上是当地“有一定规模的茶厂”,但其实仍是个家庭作坊。胡善树当时是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他听县里科技局领导说,横渡镇来了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大专家,会提供茶叶方面的专业技术指导。这是胡善树第一次听说“科技特派员”这个时髦的词,虽然不知道科特派是什么,但有专家来指导,胡善树很高兴。
胡善树第一次从亭旁镇赶到横渡镇找“肖老师”时“扑了个空”。当他赶到时,肖强已经回杭州了。后来,肖强在县科技局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参观考察了一圈之后,感到非常惊讶:这里怎么连一台炒茶机器都没有。在当时,胡善树完全不知道机械炒茶这回事,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几乎为零。
了解情况后,肖强在新昌、宁波等地茶机厂考察后,用项目经费购买了4台新式扁型茶炒制机,赠送给“种茶大户”。“我在捐赠仪式现场直接给茶农们进行一对一培训,并准备了说明书。”就这样,胡善树带着2台电炒锅回去了。“没想到一大锅茶叶这么快就炒好了!几乎是人工的十余倍”,第一次使用炒茶机后,胡善树对机器的效率赞不绝口。
肖强介绍炒茶机器的使用方法
借助着茶叶加工机械的引进和特派员持续技术支撑,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新建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生产设备科学提档升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创新茶叶加工工艺,制订了我国首个“天然花香绿茶”企业标准,以此标准加工的“天然花香绿茶”,连续二次获得“中茶杯”一等奖。现在不仅能加工绿茶,还能加工红茶、白茶等多种茶类。茶园面积从当年不到100亩、发展到现在2000余亩,茶叶销售额从几十万元增长至近千万元,成为茶叶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12个村120余户茶农的增收致富,让绿水青山成为共富茶山。
“遇到什么事情,就找科技特派员”成了胡善树的“定心丸”,肖老师成了老胡信得过的依靠。让胡善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当时霜冻非常厉害,茶园受灾严重。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拨通了肖强的电话。挂了电话之后,肖强马上赶了过去,下午两点到时,来不及吃饭直接就去了茶园,指导老胡如何剪枝补救。在零下6度的山上,老胡多次让肖强先吃饭,但肖强坚持“事情没办好不吃饭”,直到看完所有茶叶后才回去。
肖强在茶园观察茶叶情况
今年3月,肖强回到第一个科技特派员派驻点时,胡善树和记者聊起了这件记忆深刻的往事时,肖强已经“不记得了”。作为科技特派员,他就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出现,竭尽自己所能进行技术指导。
肖强和胡善树
浙南边陲的龙泉市岩樟乡,是肖强现在的个人特派员派驻点。岩樟乡是一个大山沟里的小乡,也是龙泉市的饮用水源保护地。2017年,肖强进驻后,通过调研了解到,岩樟源、正源和金柳三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以收购当地野生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加工茶叶,采摘销售鲜叶成了当地留守居家人员主要的现金收入来源。为此,技术帮扶的重点落到引进红茶发酵机、小型绿茶炒制设备,邀请专家到现场指导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目前,肖强帮助改建和新建茶叶加工厂3座,获得SC认证企业2家;开发绿茶、红茶和白茶新产品12个,其中“磨石栏”百年老枞野生红茶连续多年获得省内外红茶组金奖。从而,使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收购农户的鲜叶量年增30%以上,年产值平均增加17.8%,惠及农户500余户,户均茶叶鲜叶现金收入近千元。技术的帮扶不仅提升了小规模茶企的发展实力,也让一片茶叶子转化为留守老人的金叶子。
知识力量
让“在冬天品味春茶的芳香”成为现实,是缘于肖强2008年作为首批团队特派员首席专家派驻新昌县,服务新昌茶产业。
当时肖强的团队特派员成员一行来到新昌群星实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交流。这是一家长期从事保鲜剂生产的企业,生产加工茶叶还不到2年。在交谈中,企业反映茶叶初制加工周期太短,一年生产不到2个月,导致机器、厂房闲置。特别是炒茶师傅,忙时连轴转、不能很好休息;空时没事干、无法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我们针对新昌主产的大佛龙井,在鲜叶炒制过程中有青锅和辉锅两个加工环节,向企业建议可以考虑将青锅和辉锅两个阶段分开加工。”前期春茶时主要进行青锅,后面根据销售的需要再不定期地进行辉锅,这样可以让加工时间延长。不仅可以部分解决机器、厂房闲置的问题,还可以让炒茶师傅有更长的工作时间。
“其实,我们只是谈了这个想法,在当时并没有哪家企业真正实践过。”然而,新昌群星实业有限公司的周玉翔却把这句话听进去了。这以后,他开始进行大佛龙井茶分段加工试验。肖强和团队成员每次到新昌就会与他讨论交流试验的情况,测试试验的结果,调整试验的方案。得益于该公司生产保鲜剂的优势,春天的鲜叶经青锅初制后,采用内置保鲜剂密封、低温冷藏,到冬天再进行第二阶段的辉锅,其生产出的定型产品,经汤色、香气和滋味与新鲜上市的春茶不相上下。
肖强和周玉翔
目前,这一产品年加工量已达到5000余公斤,占龙井茶生产量的一半,成为该公司当家产品。同时,有效改善了机器、厂房的利用率,让炒茶师傅能更好发挥的技能。
而这正是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将科技特派员的技术知识与企业的实践有效结合,不仅有效解决了生产的问题,而且还创新了龙井茶加工工艺。
技术创想
肖强的专业是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与茶叶卫生质量安全管控密切相关。作为新昌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首席,他结合自身从事茶树病虫害防治研究的专业背景,以团队特派员的名义提出“关于设立茶园用农药专柜”的建议,得到了新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新政发〔2012〕24号和新农〔2012〕117号两份文件,2012年8月覆盖全县所有农药零售店的153个“茶园用农药专柜”全部到位,成为茶农身边防治茶树病虫害的明白柜。
随着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肖强与相关公司合作研发建立了茶树病虫害智能识别技术,2021年首先在新昌落地,开发出基于智能识别的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新昌茶卫士”小程序,为茶树病虫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一种全新智能化监测预警方式,转型为升级版的网上“茶园用农药专柜”。目前,这一小程序的用户数已达到3800余人,帮助茶农解决问题一万多条,成为了新昌茶农身边的茶树植保员。
2022年“新昌茶卫士”被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列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重大应用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目前,该应用场景还在安吉、上虞、松阳和遂昌等县市落地,同时也作为浙江农业农村厅的浙茶香数字大脑的部件,为下一步智慧茶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东海之滨到浙南边陲,无论环境与距离的变化,肖强始终不忘初心: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最核心的就是通过技术帮扶,服务茶农茶企,支持产业发展。
来源:潮新w 记者 谢燕青 朱冬艳,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