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饮用形式方式上,从2021年茶相关的各份研究报告中,也可以窥见一二。除了传统的茶行业现状趋势报告、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等,还出现了多份关于新茶饮的研究报告,由此可见新式茶饮在2021年市场发展的迅速。
2021年,又有哪些关于茶行业的研究报告给你留下印象?请跟随茶友网的脚步,一起回忆吧!!
《2021年“十四五”中国茶饮料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发布
《2021年“十四五”中国茶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发布
2021全球茶叶产业运行大数据与中国茶业创新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从开采地域看,海南地区、贵州普安、广西贵港、柳州等少数茶区于春节前开采;广西、四川、重庆、浙江、贵州等省的早春茶区集中开采时间于2月中旬开始;江西、湖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也于2月中下旬陆续开采;进入3月,广东、福建、陕西、甘肃、河南、云南等省陆续开采,全国茶叶生产进入集中采制期;最北方的山东茶区,露天茶也已于4月初开始采摘。据3月5日(惊蛰)起开始发布的中国茶业指数之春茶采摘指数显示:2月中下旬,湄潭翠芽、大佛龙井、五峰绿茶已进入采摘季;3月10日,洞庭山碧螺春正式开采(提前6天);12日,西湖龙井开采(提前3天);15日,黄山毛峰开采(提前9天);22日,信阳毛尖开采(提前1天);4月2日,六安瓜片开采(持平);6日,太平猴魁开采(提前4天);16日,武夷岩茶-黄观音开采(持平)。总体来看,除少数品种外,2021年全国春茶开采时间较上年平均提前一周左右。
从茶品类来看,有效评估的绿茶类品牌共60个,比2020年减少了10个;综合茶类(品牌下有多种品类茶叶)品牌数量为14个;红茶类品牌数量位列第三,共计13个;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再加工茶类有效评估品牌分别为7个、6个、3个、2个、1个,其中,再加工茶是来自华南产区的福州茉莉花茶;另有烟台桑叶茶、余庆苦丁茶等2个其他类型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获评。
整体品牌收益排名最高的为西湖龙井,高达41076.88万元,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也较高,达924.53元/kg;普洱茶位列第二,整体品牌收益为40057.96万元,但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仅为2.53元/kg;排名第三的信阳毛尖,整体品牌收益为38531.79万元,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为6.60元/kg,稍高于普洱茶;潇湘茶和福鼎白茶的整体品牌收益分别为37866.35万元、32777.36万元。这也是本次有效评估品牌中品牌收益超过30000万元的5个品牌。
2021年含有关键词“茶文化”的信息传播量已超200万篇,涉及“茶产业”的信息量也过百万。其中,福建、云南、广东、浙江等省份对茶文化的关注量位居前列。
其中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共品牌成为关注焦点。同时,媒体与网民对食品安全、包装物流、科学饮茶等方面予以了更多的注意力。
从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于茶消费的偏好来看,“00后”关注到与茶相关的传统文化,“90后”的相关舆论热词中,朋克养生、国潮文化成为主流,与“80后”相关的话题中,回乡创业、乡村振兴成为关键词,“70后”则更关注茶的养生功效、品茗相关的人生情感话题。
因方便快捷,袋泡茶逐渐成为新宠,其用户比例也在不断扩展,在茶叶消费者中占比达51.0%。而随着袋泡茶的产业壮大,产业内部出现茶叶、花草茶、谷物茶等细分领域,这种创新性也吸引了一定的拥趸者。在更偏好袋泡茶的受访用户中,以女性用户为主,并且超过一半用户在30岁以下(50.4%)。
超过5成用户表示冲泡简单、便携是喝袋泡茶的主要原因,此外干净卫生、种类丰富等特点也是袋泡茶用户消费的重要原因。从消费场景上看,袋泡茶(47.4%)在工作学习消费场景中脱颖而出,打败了传统茶叶(34.2%)、咖啡(38.4%)、奶茶(26.6%)等饮品,成为用户偏爱的选择。
从各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分布的省份来看,福建省以29个有效评估品牌位居各省份第一;浙江省以25个位居第二;湖北省以17个位居第三,这3个省份的有效评估品牌数量占整体有效评估品牌数量的40.57%,其中,湖北省获得有效评估的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相较去年增加了7个。来自广西省、山东省的有效评估品牌数量均为14个,安徽省13个,江西省12个。
本次评估数据显示,有效评估的175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总价值为435.91亿元,较2020年有效评估的172个品牌的总价值高出7.21亿元。此次有效评估的品牌价值最高值达16.80亿元,平均品牌价值为2.49亿元,品牌价值中位值为1.29亿元;总计61个品牌的品牌价值位于平均值之上,占整体有效评估品牌数量的34.86%;品牌价值中位值较平均品牌价值相差1.20亿元。可见,半数多的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价值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各个茶类百花齐放,品牌效应突出。从绿茶来看,文新、仰天雪绿等省内知名本土品牌占据领头地位,狮峰、宋茗等名优绿茶品牌也在前列;普洱茶品牌更是争奇斗艳,大益、中茶、勐库戎氏、斗记等品牌都受到消费者喜欢;白茶品牌近几年异军突起,品品香、绿雪芽、方守龙、誉达等品牌受到关注;红茶品牌地域性质较为突出,正山堂、祥源等品牌发力势头迅猛;乌龙茶品牌建设较为完善,曦瓜、武夷星、老记、岩上等品牌都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值得说明的是,调研发现,河南省本土茶叶品牌正逐步发展,品牌影响力日渐增强。如文新、嘉木饮等产销一体化建设已见成效,甘甘、明君子等新锐品牌异军突起,百年品牌王大昌也焕发新颜。
中国袋泡茶已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包括上游茶叶种植采摘、中游产品研发加工,下游产品销售等。
袋泡茶相较普通茶叶而言,更加方便便捷,据数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茶叶消费者对袋泡茶的消费程度越来越高,美国和英国高达90%,欧洲市场为80%,世界平均水平为23.5%。而我国袋泡茶在茶品类消费总额中的占比很低,仅为5%,对比其他饮茶大国,我国袋泡茶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超九成的消费者有购买茶叶的经历,其中选择茶叶专卖店和选择电商平台购买的消费者占比差别不大,分别为68.5%和62.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国内茶庄、茶行普遍存在并且个别拥有悠久的历史,线下门店提供现场冲泡茶叶服务,借助专业的泡茶技术将茶叶的韵味完全展现出来,通过茶饮的品尝更容易打动消费者。
中国茶叶礼盒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从2017年的275.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74.1亿元,年均保持超过10%的增长率,预计2023年中国茶叶礼盒市场规模将达到527.2亿元。
2019年年底,我国饮品店门店总数约为42.7万家,2020年年底门店数量约为59.6万家。其中,新茶饮类门店占比最高,达65.5%,门店数约37.8万家,预计2023年新茶饮门店数可达到50万家。
2017~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的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831亿元,预计2023年有望达到1428亿元。
2017~2020年,白茶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值由0.4%大幅提升至2.47%。其中,福建白茶生产占同年白茶产量由2017年的86.9%下降到2020年的75.7%。
2020年,全国白茶农业产值约75.2亿元,较2019年增加20.1亿元,增36.41%,占全国茶叶农业总值的2.87%,其中福建白茶2020年实现农业产值48.2亿元。据此估算,2020年我国白茶生产均价为102.4元/kg。
《2021年“十四五”中国茶饮料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发布
我国茶饮料消费经历结构升级,相比日美人均消费增长空间广阔。随着新式茶饮体验的诞生,中国茶饮市场实现快速增长。按零售消费价值计,中国现制茶饮于2020年的市场总规模约为4107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4789亿元,到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4.5%。
《2021年“十四五”中国茶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发布
《报告》主要围绕十四五茶叶发展路径;茶叶概况;茶叶市场发展环境;茶叶行业市场分析;茶叶行业上下游市场分析;重点企业分析;茶叶行业发展前景等七个章节展开,通过对当前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产业发展现状,从而预测“十四五”茶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站在全球贸易的角度,我国茶叶产量全球占比维持在4成以上并持续提升,尽管我国茶叶产量领先全球,但是从茶园单产角度来看,我国茶叶供给效率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总面积4747.69万亩,同比增加149.82万亩,增长率3.26%。其中,可采摘面积4152.18万亩,同比增加461.41万亩,增长率12.50%。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可达4933万亩。
2021全球茶叶产业运行大数据与中国茶业创新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茶叶市场缺少品牌经营理念,消费者在进行茶叶消费时缺少品牌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争夺,茶企业应注重品牌塑造,通过提升品牌形象维护消费者的忠诚度。随着“茶二代”和新一代经营者的出现,茶行业将通过全新的经营方式出发,开辟全新的发展路径。
现代消费者生活紧张,对快消品的便利性要求极高,而袋泡茶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现今袋泡茶已经成为世界茶叶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袋泡茶消费水平远低于世界水平,市场潜力巨大。此外,随着电商新零售渠道的发展,中国袋泡茶行业也可借机快速发展。
茉莉花产量稳中有升。横县茉莉花产量有望达10万吨,产值接近25亿元,分别比2020年增长5%、25%以上。
2021年,横县茉莉花茶加工量将突破8万吨,产值突破90亿元;犍为县产量与2020年持平,产值小幅增长;福州市茉莉花茶加工量增长逾10%,产值增长5%以上。
资料来源:网络搜集
图片来源:茶友网
整理:茶咊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