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正安:不忘初心,铸就茶产业快速发展,十年产值增长600%!

贵州正安:不忘初心,铸就茶产业快速发展,十年产值增长600%!

45阅读 2022-10-19 05:51 头条

十八大以来,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10年。六大茶类齐头并进,茶叶总产量、总产值、销售量和销售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茶产业发展离不开茶区、茶企、专家的匠心精琢,这十年,有成就也有曲折,它们是宝贵的经验!更是下一个十年的风向标!让我们用一段段精彩的奋斗史,共同见证中国茶产业的非凡十年!

正安县地处贵州与重庆襟联地带,这里是渝南、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素有“黔北门户”之称。这里喀斯特地貌绵延,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这里带来了适宜的环境,绿水青山孕育了以“正安白茶”为特色的正安茶产业。十年来,正安茶产业一路高歌猛进,2021年正安全县茶叶产量7500吨,产值13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368%,622%!

上坝茶场

回首十年,正安县始终将以“正安白茶”为主的茶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十年间,正安县通过政府推动、基地拉动、大户带动、农户主动、效益驱动等发展模式,有效推动正安茶产业在基地建设、加工升级、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质量安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正安茶产业规模做大秘籍!

始终坚持基地建设第一支撑正安县委、县政府抢抓省、市茶产业发展机遇,立足区域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准确把握茶产业外部竞争形势,选择走以“正安白茶”为引领的发展之路,做大做强正安茶产业。

正安规划并布局了东、南、西、北四条茶叶产业带,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加强大规模幼龄茶园抚育管护,确保建成一片、成活一片、投产一片。同时,加强对老茶园的改造,推进大面积低效茶园改造升级,促进基地提质增效,增加群众收入。

白叶一号春梢

时至今日,正安县已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31万亩,其中白叶一号18万亩,是目前国内较大的白叶一号生产基地。目前茶产业已覆盖了正安20个镇(乡、街道)138个行政村,带动农户5.5万户20万余人,其中已脱贫人口5万余人,带领茶农人均因茶增收3500元以上。

据统计,2021年正安县茶叶产量7500吨,产值13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368%,622%,正安县茶产业十年发展成绩卓越。

正安茶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

始终坚持质量提升第一要务这十年,正安在茶产业标准体系、宣传落实、质量安全等方面下足了功夫,过硬的产品质量,才是茶产业基地不断扩大,茶业产值稳步提升的保障!

1、制定标准体系。

至2013年以来,正安县先后制修订了《地理标志产品 正安白茶》(DB 52/T 835-2015)、《地理标志产品 正安白茶加工技术规程》(DB 52/T 1016-2015)地方标准。

近年来,正安县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茶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及时编制印发了正安白茶移栽、管理、采摘等系列生产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正安白茶标准体系。

正安县桴焉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茶园基地

2、强化标准宣贯。

围绕茶叶种植、基地管护、茶青采摘、生产加工等各个关键环节,全面压实茶叶干部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一镇一人”茶叶发展包保责任制,推动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标准体系宣传和技术指导,同时每年邀请省市专家到正安进行现场授课,进一步加大正安白茶标准体系宣传实施力度。

近年来,通过邀请专家现场授课和组织召开现场培训会等方式,全县累计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100余场次,培训茶农和企业3万余人。

采茶比赛(李维英)

3、狠抓质量安全。

正安鼓励支持茶叶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县累计完成茶园绿色认证0.5万亩,有机认证1.8万亩,雨林联盟认证1.85万亩,SC认证26家。

正安坚持把产品质量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强化源头管控,组织综合执法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了联合执法组,对茶园投入品使用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加大对售卖和滥用除草剂、草甘膦等违禁农药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有力保障了正安茶叶产品质量,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上坝茶场

做响产业品牌,打开市场

始终坚持发展效益第一目标随着国家“区域公共品牌”的扶持与打造,品牌正成为市场开拓,地区产业代言的生力军,打造本地“公共品牌”,培育老牌优质品牌,是地区产业打开市场的强劲助力!

1、倾力打造公共品牌。

近年来,正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品牌立县”原则,凭借“正安白茶”不可复制的独特品质,先后获得了“贵州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正安白茶”品牌价值由2012年的1.06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14.21亿元。2020年、2021年正安连续两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

正安白茶

2、大力培育重点优质品牌。

目前,正安已累计培育企业自主品牌122个,其中重点打造的“世荣”“吐香”“黔北”等企业自主品牌获得“贵州著名商标”称号,“怡人”“乐茗香”“九道红”“珍州”等品牌在国际名茶评比、“中茶杯”“中绿杯”等斗茶大赛中获得金奖,且广受消费者喜爱。

3、不断规范品牌管理。

为加强正安白茶地理标准证明商标的组织管理和使用推广,进一步统一“正安白茶”公共品牌标识和完善授权使用标准,正安先后授权使用“正安白茶”公共品牌15家。

4、持续加大品牌宣传。

正安通过媒体、落地广告、组织参与茶事活动等方式持续大力做强品牌宣传,为正安茶品牌打开市场做铺垫。

截止目前,正安县已和央视、贵州日报、遵义日报社等媒体合作,多角度宣传报道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成效、经验和亮点;在崇遵线、遵铜线、贵清线等多条高速公路上投放宣传广告;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国际茶博会及茶事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正安白茶5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正安白茶品牌知名度。期间正安县与甘肃省茶叶流通协会、宁夏茶叶流通协会等省外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2年7月23日第十四届中国(哈尔滨)茶产业博览会——正安白茶品牌推介活动现场

茶博会展示展销

茶博会招商邀商(宁夏银川站)

产业发展:企业是关键

始终坚持龙头培育第一举措

1、壮大经营主体。

十年来,正安县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从北京、浙江、重庆等地引进天赐、金山、茶泽天下、朝阳茶业等20余家企业参与到正安县茶产业发展中,大力扶持和培育茶叶经营主体。

截止目前,正安县共引进及培育茶叶企业174家,其中国家扶贫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40家。正安县茶叶加工企业标准化厂房面积增加至6万平米,清洁化生产线增至103条,全县茶叶年加工能力从5000吨增至12000吨。

桴焉茶业加工厂房

2、狠抓市场培育。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县级投资1.1亿元,建成了目前西部地区最大的白茶交易市场,第一批已引进入驻经营主体33家,以白茶交易市场为平台,全面连结国内茶叶市场。

交易市场大门

正安积极支持和鼓励茶叶企业相继在北京、大连、广东、重庆、贵阳、遵义等地建立茶叶专卖店,通过全国不同地区的经销商和终端销售点将正安茶叶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25个省(市、自治区)。正安县还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县内13家企业在京东、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

中国白茶城(浙江安吉)-正安白茶专卖店

3、创新销售模式。

引进龙头企业贵州金锭茶业有限公司在正安县开展“我有贵州半亩茶”线上推广活动,通过出让茶园不动产权的方式,将正安茶园卖到了上海大市场。

产业引导是火车头,产业服务是发动机

始终坚持组织领导第一保障1、强化组织领导。

正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的茶叶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推动形成了四家班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强化资金保障。

2012年以来,正安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以上用于发展茶产业,协调国开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累计授信5.83亿元用于支持茶产业发展,为全县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夏秋茶采收

3、强化政策扶持。

正安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强力推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正安县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亿元用于支持基地建设、加工升级、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

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7年以来正安累计承保茶叶19.13万亩,共计理赔1056.89万元。

为加大物流支持力度,正安持续开通了正安至浙江安吉、松阳等地“物流专线”,2020年以来累计补贴物流费用165万元,帮助茶叶企业实现茶叶外销285吨,销售额2.73亿元。

喜获丰收的茶农何德奎

展望未来

打开正安县茶产业新纪元!今后,正安县将以总书记有关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要求;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民增收、农业进步、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增强茶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提升技术、提升品质、提升品牌、提升效益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茶产业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扩张”转变、由“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质量安全、科技带动、茶旅融合等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双世遗”杯茶王赛,收样3613个,创武夷山茶业赛事新高

下一页:燃爆山城:第20届重庆秋季茶博会今日盛大开幕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