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公认的中国茶业“风向标”——2020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于11月26-30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C区举行。大会组委会重点打造的“媒眼看国茶”论坛于11月26日下午,在广州茶博会现场,广交会展馆C区16.3馆牡丹会议室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
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卫红女士为论坛致辞。胡卫红表示:10月份结束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刚刚在澳门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科技与创新论坛,益武展览荣幸地作为唯一的大会执行单位,习近平总书记为大会发来贺信,韩正副总理作了视频演讲,来自全球超过一千多位科学家、政要和企业家出席了这届大会。这些都表明了科技创新对未来社会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论坛发布中国茶业2020年度十大事典
中国茶业2020年度十大事典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茶业复兴》、《普洱》、《茶道新生活》、《茶讯》、《茶道杂志》、伴夏茶网/茶社会、茶频道、天下茶友网、《云南经济日报》、茶点西西网、《亚太茶业全媒体》、兴茶传媒、《中国茶业用品》、《中国茶商》、是茶文化等媒体联合评选。2020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媒眼看国茶』论坛,11月26日广州发布。
事件一:习近平致信祝贺首个“国际茶日”
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事件二:陈宗懋院士团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月10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团队领衔的“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科研项目,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宗懋院士率先提出要以茶汤中的残留量作为制定茶叶中MRLs(最大残留限量)的原则,并被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官方机构认可,重构了茶叶中MRLs制订的国际规范。这是我国第一个作物产前农药选用体系,解决了茶园农药安全选用问题,降低了饮茶者的高毒农药暴露风险。
事件三:全国多个产茶县“网红县长”直播,助农卖茶脱贫
2月起,全国数十位茶县长,走进直播间,化身“卖货主播”,帮助茶农展开“卖茶自救”,尝试用社交电商平台,打开茶叶销路,让更多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带货走向市场。其中,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委常委、副县长陈灿平利用视频平台直播带货1500万元,帮助近千人脱贫,带动本地扶贫助农产品网络销售超过1.8亿元,10月17日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是“网红县长”的杰出代表。
事件四:乌龙茶国际标准获得ISO立项
5月6日,由我国负责召集研制的乌龙茶国际标准项目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新工作项目立项在线投票,并顺利通过投票成功获得立项。乌龙茶国际标准工作组成立以来,共收集全球乌龙茶产销区420份乌龙茶样品,检测分析获得约6000份相关数据,现已明确乌龙茶定义、工艺及基本特征,初步完成了国际标准工作组草案的编制工作。
事件五:28个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欧盟理事会当地时间7月20日作出决定,授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在中国境内的100个欧洲地理标志产品和在欧盟境内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将受到保护。据协定条款显示,28个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首批保护清单;四年后,协定范围将扩大,以涵盖双方额外的各17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包含31个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将为双方的地理标志产品提供高水平的保护。
事件六:茶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加速建设中
我国全面加速茶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建设智慧茶园。2020年8月,由福建联通与福建农垦集团共同搭建的全国首个5G农业智慧茶园示范区落户福安坦洋村。同期,杭州利用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强化对品牌的保护,杭州目前获得“西湖龙井”商标使用许可的企业有123家、茶农10238户。大数据时代,全国茶产区的数字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正加速推进中,茶园生产管理将转型为集高速移动通信网络、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
事件七: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起源演化研究获重要突破
9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透露,中国在茶树全基因组组装和茶树起源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结果将为茶树基因组学和育种研究,及茶树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丰富素材。研究者亦发现了来自于西湖龙井群体种的优良品种—“龙井43”的“奥秘”。研究结果从基因角度解释了“龙井43”质优、抗逆的分子本质。研究对实现有针对性地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将更有利于满足其愈加多元化的需求,也将有助于茶企进一步丰富产品。该研究描绘了栽培茶树的进化历史,成为证明“茶树起源于中国”的重要成果。
事件八:“国家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公共平台”上线
10月28日由中国茶叶学会、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题为“科技引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2020中国茶叶科技年会在江西婺源开幕。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信息”)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打造的国家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公共平台历时一年多筹备正式上线。平台将助推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带动金融下沉并赋能茶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区域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事件九:茶叶质量检测获新进展中国农科院研发10分钟测茶多酚含量技术
10月28日,记者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在茶叶质量安全因子快速检测技术上取得新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快速检测技术,10分钟内即可测定出样品中的茶多酚含量。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Chemistry)》上。另外,该团队前期已建立了基于有机溶剂在线挥发浓缩-微流控纸芯片农药残留速测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难题,显著提高了在实际样品快速检测中的性能。
事件十:中国茶产业从业人员超7000万人助力脱贫攻坚
农业农村部调查显示,我国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万人,其中包括茶农约2600万人、采茶工约3300万人、加工和流通环节1100万人以上。中国茶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最重要的扶贫产业之一,茶产业带动了大量农村人口就业和大批贫困县发展,茶产业已成为实施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茶产业将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现代茶产业体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院士专家纵论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
论坛上,嘉宾们围绕“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在茶叶科技推动茶业发展,成效显著,前景广阔。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表示,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茶。产业互联网专家、澳门华科信集团创始合伙人、副总裁廖文辉从产业互联角度为茶产业提供了有益的样本。经济观察报编委、华南分社社长周增军认为,茶产业打破边界,将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天下茶友网创始人、CEO杨健重点谈到科技发展,新媒体发展为茶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刘仲华院士表示,茶产业就业7000万人,这个产业为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州茶博会人气这么旺,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很欣慰,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茶,这就是茶产业的希望所在。
『媒眼看国茶』论坛,是广州茶博会组委会于2014年创办,每年在11月底举办,论坛公布由全国茶行业媒体评选出的“年度茶行业十大事典”,每届论坛,大会邀请业界最具影响力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共同探讨行业趋势,以专家观点,媒体人视角,观察、洞悉、展望行业大趋势。『媒眼看国茶』论坛是茶行业媒体人和茶人的年度盛会。
来源:益武茶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