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网

普秀

2019年普秀 品味板山 生茶 126克 试用

生产品牌: 普秀

参考价: 216.0

试用数量: 1份

试用规格: 126克/盒

试用时间: 2019.11.16 - 2019.11.22

1 份报告 / 152 人申请

温柔有力的一片古茶园——2019年普秀 品味板山 生茶 126克 试用报告

作者: 小步舞曲

【品饮内容】2019年普秀 品味板山 普洱生茶

【品牌及茶叶背景】

提起普洱的几大产区,说起临沧瞬间想到冰岛、昔归,想到版纳那边六大茶山、七村八寨铺面而来。

说起思茅呢,脑海中也是跳出景迈、无量山。

       板山?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

板山位置示意图

平时自己买茶的时候,不喜欢听老板讲“故事”。可是自己喝茶的时候,又总想多了解茶叶背后,去体味它如何走来,为何有现在。普洱的故事就更多,一来和生长环境相关,决定了东西南北几个口感和性格;二来物以稀为贵,玄而又玄的背景甚至超越了口感本身,决定了一个茶叶在等级链条上的处境。

然而,当主动去了解这些背后故事的时候,仿佛开启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有辉煌,有苦涩,也有血和泪,但好在它重新启程来到了我们面前。和我端坐一起,赠我一瞬冬日暖阳。

汤色饱满

相传:在清雍正年间,云贵总督在普洱府建设贡茶厂,普洱茶随之大量涌入京城,并成为清朝宫廷争相效尤的饮品。当时普洱城内人家世代以制茶售茶为业,团茶、沱茶远销西藏等地,更受到了皇帝的赞许,于是制茶作坊也成了御用的贡茶茶厂。

起初,贡茶的原料首选的是普洱城西天壁山(现普洱山)的茶,性温味香,异于他产,道府官员用以进贡,称为众茶之冠

橙黄可人

此后,随着需求量不断扩大,当地人又在板山开辟了自己的茶园。板山位于普洱县(今宁洱县)勐先原始林带,这里山高林深,经年浓雾紧锁,板山茶园的茶,气质敦厚、品味甘醇,生产出来的贡茶深得皇族们的喜爱。于是成了道府官员进贡、送礼的首选佳品。因而茶农们更是陪受盘剥。清雍正十年,板山茶农终于不堪官府压榨,纷纷揭竿反抗。这一年的秋天,清军血洗板山,板山茶农被迫逃离家园,带着他们赖以生存的茶籽茶苗一路南迁。咸丰六年,哈尼族农民领袖田政率众反清,板山茶农击鼓响应,浴血奋战十余年后,惨遭清军镇压,茶树也被大量砍伐。

经历了两百多年岁月的尘埃后,人们在板山金竹林箐、茶山箐及白草地一带发现了大量栽培型茶树群落。这些茶树,在漫漫群山、榛榛草木间,生长着,峥嵘、旺盛……

所以,板山,是历史上最早载入史料的茶山;而板山茶园,曾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贡茶产地之一。这样的板山之所以落没,只因在战火纷纷中未能逃过一劫,从此沉寂。

 

【外包装】

一直在外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儿是打开收到的茶叶,想好好感受一下。烟盒条状的外包装,翻开盒盖磁扣铿锵有声。配色上,一丝丝日本浮世绘式的色块相叠,勾勒金色线条,又像是19世纪末欧洲效仿浮世绘的装饰主义绘画。

一条烟盒

防伪标志

包装背面

盒内是便携式的包装,一小包6g,压成完整的小饼,可以轻轻掰开、分而成为两块3g小块。极简,太适合出差、办公携带了。

小小一块
小茶包正反面
小包装背面

看看叶片底料:介绍显示精选板山头春大树茶为原料,适度揉捻。小小砖饼,块状均匀;条索清晰、粗壮,白毫显。

干嗅,甜甜的花蜜香气,还有微弱的梅子酸香。

干净利落
条索清晰、叶脉粗壮
正面
背面 

【泡饮感受】

小小一块,真的是方便极了,所以前后用了紫砂壶、盖碗,以及大杯泡饮。综合比对之后,板山茶的温柔,不怕长时间坐杯会苦涩。但兼顾香气、色泽、口感,肯定还是紫砂和盖碗更好。考虑到方便观察,还是将盖碗冲泡作为这次分享的方式。

 

用了一整套极简风格的草木灰瓷器。不夺目不夺香,完整客观地还原茶叶本身。

 

第一泡,1分钟出汤,汤色清淡、清香。因为是紧压的小方块,前几次试饮时,十几秒出水,味道太寡淡。建议第一泡改为1分钟,让茶叶充分舒展。因为是新茶,舌面略干,但可以迅速化开。

汤色清雅

叶底鲜活,泛着青绿。断梗处带着粘纤,内含物丰富。

第二泡,30s出。汤色明亮、干净。滋味清甜,像是稚嫩的甜果,却又不腻人。


第三泡,15s出。汤色正黄,叶底微微散开,有一些茶梗散出。可以看到茶饼很断面中溢出的果胶。略有一丝苦韵。

断面
断面 

第四泡,12s出。汤色橙黄。这泡应该8s出,有一点久而涩,包裹舌面。但再酌一口,还是果蜜香甜。

沿盖碗边缘轻缓注水  
左→右 第1-4泡汤色对比

第五泡,10s出。柔和的果香,滋味是缓和而持久的。

图片描述  

第六泡,7s出。盖子一股讨喜的果香和梅子香。这一泡,甜度又进一步提升。滋味饱满、香气浓郁。

图片描述  
叶底彻底散开

第七、八泡,8s出。依旧香甜,不显得寡淡,板山这款茶是一种温柔但有力度地味蕾袭击。真的很适合懒人丢一块进玻璃杯,不怕久坐,她就是温柔的、持久的,甜蜜。


左→右 第5-8泡汤色对比
第8泡 汤色  

第九泡,10s;第十、十一泡,20s。滋味一点点淡,但回味还是会觉得被袭击,生津明显。这些泡,口感是稳定的,厚度虽然有些下降,但入口顺滑、清甜。

图片描述  

第十二泡,30s。开始有水味,但奇怪的是气息上,嘴里仍然充满浓密的花果香。

图片描述  
第9-12泡 汤色对比


第十三泡,1分钟。对茶叶来说可能算是压榨了,舌面有些干,仍然有回甘。不太舍得放弃,还是又冲泡了几次,淡淡的茶气。

第13泡 叶底依然鲜活
第13-16泡对比
第17-20泡对比 淡淡香甜  


【综合感受】多次泡饮,感觉95度的水温,更好喝,凸显香甜。沸水会有一点点涩感。但又是对于新的生茶可以忽略的涩味。出水时间恰当,会没有苦韵;即使有,也会被回甘迅速地覆盖。

胶质汤感

【叶底】

中间冲泡过程有随时观察叶底,鲜活、肥厚,发酵揉捻适当,茶梗柔韧。因为是压成小块,叶片多被截断。但拼凑起来可以看出,叶长且宽,叶端渐尖;色泽浓绿,主脉鲜明,锯齿密而浅,叶面附着一层细细茸毛。看着芽叶就足以证明内含物质丰富。

 



这次品饮,认识了“板山”。总觉得这款茶的温柔,是隐忍而有力量的。最近出差,会一直带在身边。不错的口粮茶,也是一段洗去铅华的历史。

 

 

25条评论
说说你的看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