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网

益木堂

2019年益木堂 江外正山 那卡 生茶 357克 试用

生产品牌: 益木堂

参考价: 1460.0

试用数量: 1份

试用规格: 357克/饼

试用时间: 2021.02.24 - 2021.03.02

1 份报告 / 204 人申请

2019年益木堂江外正山那卡生茶评测报告:江左、江左,颇费思量与琢磨

作者: 岁月静好

古人有词曰:

华烛炯离觞,山吐四更寒缺。

公子唾花枝玉,尽一时豪杰。

三冬兰若读书灯,想见太清绝。

纸帐地炉茶暖,傲一窗风月。


仲冬,风起,雪落,天地演离合。

窗外,枯枝作响,大雪初霁。茫茫然唯余山川留白,满目清明。

蜗居斗室,闲坐一晌。悠悠然净碗备盏,煮水解茶。虽是凡人一枚,但也可于一驹一隙之中,做有趣之事,遣有涯之生,享风雅无量,赋人间深情。


茶叶基本信息:

品名:益木堂2019江外正山那卡生茶

厂家:云南益木堂-茶仓

规格:357克/饼

工艺:生茶

用料:那卡古茶山老树茶青

出品码:20190160534


很荣幸,今天品饮了这款益木堂那卡生茶。端的是软甘鲜甜,活色生香。这份甜味的记忆,将刻入我生命的密码本,锉不脱,磨不掉,与余生相依相约。

更荣幸,结识了一个新品牌。从茶品入手,按“骥”索“图”,寻根溯源。慢慢去了解它、欣赏它、亲近它。

云南,天赐妙境。

澜沧江不舍昼夜,划地而行。

江右自是历史厚重,万千宠爱。江左也是上德若谷,大方无隅。

得“梅郎”之体,负“麒麟”之志,借来天地同力,再展千古风流。

一、 初见


这款茶采用的是单层棉纸包装,低调又素雅。背景隐隐然是江左版图,简图,中字,朴厚净白。下书“益木堂”,左配logo,似祥云纹,又像灵芝草。匠心独运,灵气飘逸。


棉纸一张,弯曲的灰线勾勒,即使图画也不染半分颜色,风骨独守一素到底。默默观赏,有一方净土,不落风尘之感。


再说益木堂,下面宋体印着“茶仓”两字。这可能是我的偏见与错觉,见到这两个字,我便将它与“资深”“专业”“持真”“高级”等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实则这个品牌我第一次接触,也许它有着苍厚的底蕴,过往的荣光,传神的逸闻,丰满的故事,但这一切对于我这个普洱“小白”来说都无从谈起。我没去猎奇,没去搜寻。无他!只是不想让品牌的加成和芜杂的信息牵引着我,变主动而成被动。我试着用口舌品出它纯真的味,用眼睛看见它本质的光。


茶叶背面手工十六褶,间距得当,叠扣均匀。长方形的“领带”收尾,不干胶固定。

轻轻刮开防伪涂层,获得查询码,用手机输入,结果见图片。


益心良木,厚德载物。

二、续缘


打开包装纸,将茶饼拿起,有些许碎渣。都是黑色的小叶和灰白的芽头。

端详茶饼,仔细看了一圈,有内票,但是没有发现内飞。也可能是蒸压时内飞沉的太深,不能得见其尊容。


茶饼较圆润,色泽深沉。黑灰,乌褐,暗绿,没有新茶的嫩生感,反倒有一种老成持重、城府深沉之感。


叶芽梗的观感也与大叶种完全不同,没有长枪大戟、金戈铁马之姿,更没有龙飞凤舞、虎虎生威的气势。叶与梗揉捻都较轻,偏小巧,芽头披毫,纤细又玲珑。它们交织着,“攀附”着,伸展着,沉淀着。


翻个身吧!

背面的饼窝是偏的,一边低来一边高。就像半个大鹅蛋的造型。手动压茶的师傅是不是工作时走了神,老板记着要扣他午餐的鸡腿啊!

茶饼压制松紧适中,不松垮,也不过分瓷实。捧起来闻一闻,好香啊!花香,甜香,点点蜜意伴丝丝兰韵。

花香帅百味,甜中亦见雅。


轻取茶6.8克,醒茶约三天。

取茶过程中,可见内外用料无差。没有刻意撒面,而且我感觉里面的茶料厚重与沧桑感,比之外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呢,黄片挑的不是特别净,这需要指出。


见惯了大叶种的咄咄逼人,再看看这“小小娜娜”,真想怜香惜玉,做一把“护茶使者”。这娇娇俏俏的,也不知道柔弱的身軀里能不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先打个问号吧!

三、痴恋


准备停当,品饮开始。

洗茶一道,水入香出,花香纯正且高扬。仔细品,淡果甜,又含花粉香,点点薯香。而挂杯是雅致深浓的花粉甜香。真是百花盛放,一片盎然。


一水,秒出。

汤水的花粉甜极为明显,花香甜香花粉香沉沉入汤,喉间有丝丝兰韵和植物的清雅气息。

汤感没有多厚,但非常细,非常润,汤香里包裹着苦,不重,极速化尽,紧接着回甘回甜纷至沓来。

香满喉,甜满口,回味悠长。


二水,秒出。

茶汤细润,稠厚饱满。花甜香馥郁多姿,微苦,苦中含香,茶汤里弥漫着植物的清鲜感。口腔有收敛感,回甘绵长,长中见雅。满口细腻香甜。滋味圆觉隽永,生津如弱泉,喉韵幽幽,兰韵若隐若现。


三水,十五秒出。

汤体更加厚重,稠密。压舌清晰,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别看是中小叶种,这汤水里的功夫与气势,真的不输分毫。

微苦,但苦的不透彻。总是感觉它隐藏在甜鲜静雅的后面,被花香、木质清香和微微兰韵所笼罩。等到你感觉到它存在的时候,便是它消失的时候,只一瞬,来去几无形。

汤里几乎无涩感,舌面一点点一点点,不滞留。茶香透喉,甜韵深幽,回味长长久久。

喉下留甜深,位置感清晰可辨。渐感清凉生发,高级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那卡,都说是甜茶小班章,果真名不虚传。

其实我不喜欢这么称呼它,那卡就是那卡,别和班章扯上关系最好。

三四杯喝尽,可感茶气温润,但力道十足。身体暖暖阳阳,愉悦且欢喜。

挂杯,带水果味的花甜香。


混汤: 甜度直线上升,汤香浓密,清逸又沉厚。说它清晰,是风格。说它沉厚,是特质。口中如百花开,一朵朵,一簇簇,待百花酿成了甜甘,这甘甜一入君口,真真是千娇百媚、倾国倾城。

香与甜如一对多情鸳鸯,如胶似漆、情笃意切。

花粉甜带着轻微的兰韵,是的,只能说“兰韵”,因为汤里并没有明显的兰花香,但那种感觉和意境却如影随形,所以说“兰韵”更加准确。

不知道这兰韵能坚持到几水,但前面的风华绝代它功不可没。这种韵体现了它的地域性,宏达,婉约,在甜花香里又含蓄地表达着一丝丝妖冶,勾人心魄。

此时,花甜花粉甜和一些熟果甜到喉下又转为蔗糖甜,层层叠叠,自然流动,意境深邃中一幅大美画卷已徐徐展开:

江左风流,河山娇丽。一杯那卡,致敬传奇。


停口,几分钟后,口腔里的回甜又转变为红薯的那种类型。我真的赞叹与感慨,因为它甜的变化是我始料不及的。这种过渡与层次,堪称完美。多重且复合的风格体验,真的是舌不暇接。

它百技傍身,跳脱出一技,便直奔你的咽喉与心脏。还不沉迷?且问茶客更待何时?

品到这里,十足欢欣开怀。它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想试试它凉透了味道如何。四五六水先往后等等吧!


静坐,等候,凉透,举杯。

一入口,呦!苦呢?

这苦就好像功力散了一样,不是说没有,就好比是被甜肢解了,散失到了每个甜的分子之间。被绑架,被裹挟,薄薄的,微微的,同醇醇的甜一同呈现出来。

甜意成团,花粉甜带着植物的清新与清鲜将果甜和糖甜包了圆。回甘回甜回来,甜醇与深入感更加鲜淳浓烈。

这甜在舌面喉底久久停留,香融融,甜盈盈,生津叮咚叮咚叮咚……

妙,妙啊!您说“妙哉”呢,我也不反对。它似青衣,又似花旦。该怎么夸呢?不不不,该怎么描述呢?这个任务就交给大家吧!


闻一闻盖碗,甜李子味。呃……

还有花粉的甜,凉凉的甜,清清灵灵。

叶片比瓜子大着三四圈,娇小啊,俏着呢!

小叶种,没错了!

大叶种王国里的小精灵,已在我的碗里躺平,盼望着,盼望着,净水滚滚,叶浸香沉……


四水,二十秒出汤。

开水一倒入,香气便呼啦啦飞腾起来。这么说真的不好,应该说轻轻冉冉,袅袅婷婷,嗯,这才是正解。

花香带着花粉甜香,五分甜来五分雅,婉转流芳。

茶汤金黄金黄的,那么那么耐看。闻闻香,眯眯眼,轻抿一口,厚润油滑中多了一种近似奶油的口感,香润甜醇之感直冲上颚与喉头。

这种醇,真的不是文字能够尽表的。因为感受是真真切切的,但落实到文字上却有些抽象。干瘪的一个“醇”字,难道出其精髓。

苦还留有一个背影,有感觉,然后马上消失。被甜醇吞没,口腔里有收敛感,但你感觉不到涩。回甘阵阵袭来,花粉的甜香与沉沉的木质感已把口腔与鼻腔塡满。

水路细滑,口感细腻,滋味协调饱满。喉韵深幽,留甘深沉。这种质的阐述与翩翩花香相映成趣。


五水,二十五秒出汤。

香气有变淡的趋势了,依然热热闹闹的,但香甜感变薄瘦了。汤体的醇厚感也开始变弱,但依旧油润非常,油油闪着光。

舌面有“沙沙”的感觉,我定睛看了看,公道杯中细密的茶毫和些许茶叶的碎末,紧紧相拥,浑然一体了。

苦更淡了,生津淙淙而流,泉眼无声,但汩汩而发,不曾断绝。喉里的兰韵变得极极极轻薄,我知道,下一水就要挥手作别了。

汤里的甜是半轻盈半沉浓,由淡而至浓。

刚一入口,舌的前半部分是花甜,然后马上就感觉到花粉甜伴木香,落喉之后,清凉生而甜的腻感剝离,熟果甜露出点点端倪,它轻轻巧巧的,生怕打扰了其他。


六水,三十秒出汤。

醇感又降了一些,奶油的口感变得更轻,还剩薄薄一层。花甜,特别是花粉甜香弱化了。汤的风情与气质向清、俊、灵、秀过渡。那抹风雅中的灵秀,马上就要脱颖而出了。

一半花粉甜,一半熟果甜,果甜有赶超的势头了。汤香和汤甜里含着微微苦,二者和融在一起,再难分开。

六水喝完,我吃了几块苏打饼干,有点饿了,也有点倦乏了。边品边琢磨,边思量边写字,还要适当构思遣词,着实不轻松。

约摸半个小时后,喉里的甜甘仍在,灵灵的,柔柔的,不动声色,却拨人心弦。


七水,四十秒出汤。

茶汤金黄中掺着几分杏黄,典雅高贵。

茶汤柔柔糯糯,油润稠滑,厚度减。汤入口,用舌头轻揉,轻揉,茶汤如“珠丸”一般在口腔里滚动。滋味渐渐淡雅起来,植物的鲜苦一丝丝,如蟬翼一般。

舌面微微涩,汤香丰满,口感细腻,滑入喉咙,汤落痕留,甘香四溢。韵致甜美又幽深。

回味长,留存长,茶烟浸浸,人已熏熏。


八水,四十秒出汤。

茶汤又薄了一点,盖香迷离,淡淡花粉甜香,清香,点点红薯甜味。

汤体灵动,清雅非凡。苦已不可感,涩不见身形。汤虽变薄,但那股精气神仍然生生不息。

滋味丰富度下降了,但甜中的醇,汤里的木质味和花粉香仍骨鲠般存在。回甘回甜充沛自由,生津如涓涓细流。

粉粉的甜,果脯甜,铺排着。甜韵深入,清凉习习。挂杯香仍浓浓见力。

至八水,滋味并没有完全转变为清甜,清爽,淡爽的类型,茶质丰富度可见一斑。

小小的叶芽,大大的能量。


九水,闷一分钟出汤。

九水了,这泡茶已近尾声。时间是个贼,你追,它就跑;你累了,它就驻足回望。

品茶时,时光变得稀薄,它徘徊不前,注视着你。你的一投一注,一端一落,一呼一吸,一颦一笑,都逃不过它眼角的余光。它欣慰着你的欣慰,惊喜着你的惊喜,幸福着你的幸福。

九水的口感开始变“平”,植物清香伴着淡果甜,一分花粉香,持续抚慰着口腔。回甘绵绵长长,回甜清爽,中正清雅,君子之风。

温润的茶气浸润全身,眼明心舒,自在欢喜。

意境朗阔,天造地设,天作之合。

四、团圆


叶底凉甜,花粉甜。叶底香纯粹清晰。有极少量的红叶。中小叶种,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特征明显。柔韧,软亮,富有弹性。叶脉明晰,芽头小巧。精精神神,水水灵灵。

五、梦田


这款2019益木堂那卡生茶,精选云南江外那卡古茶山老树茶青精工细制而成。诠释了纯正那卡生茶的独特韵味,中小叶种更具辨识度的高香绵甜,细腻饱满,在这款茶中得到非凡演绎,充分展现了它骨肉匀停的迷人风韵。

小中见大,一抹风雅。

这款茶以香称绝。花香高扬高雅,但蜜香很淡很轻,几不可察。(干茶有蜜香)它是以木香与花粉香,还有一丝丝红薯香做底,外逸时又衔着隐隐兰韵,虽说这兰韵持续时间不长,但世间清品至兰极!衬托点缀,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说香沉入水,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敷衍世故之词。但这款茶不是,是真正的香透肌骨,香沉聚团。从一水起,便香汤一体,无需热身。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九水。结合丰润稠密的汤体,细滑细腻的口感,悠长绵远的回甘,如泠泠七弦般的生津,多层次立体感、水穷云起般的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它的韵致精深,茶质丰厚,风骨挺立。

大成之饮,实至名归!


这款茶的工艺不是新派,是坚守,是传承,是放眼明天。

与快消茶不同,第一次品饮到今天的第二次,已经条清缕析的呈现出它的转化潜力。时间跨度约七个月,虽不能说脱胎换骨,但也算上是一步洞天。香、甜与韵,向深沉与醇厚方向迈进与转化。层次鲜明,既窥得见。它的未来无限,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那卡,有幸品它、知它、识它,虽颇费精力与思量,但扪心自问,累并快乐着,十分幸运,万般值得。

(本土来源网络)

品饮结束,码字完毕,夜已深。

坐在床头听风雪敲窗,遂和衣而眠。不多时,沉沉入梦。

但见,琼玉飞飞,寒风冽冽,一人于山路之间踟蹰而行。抹过一方巨石,拐角处弹出梅花几朵,凌寒而放,孤傲清绝。

抖擞精神,拾级而上,转过梅花林,一座仙阁赫然于眼前。

手打凉棚,踏玉再行。风雪中鼻翼微动,似一缕奇香从阁中透门而出。风厉雪疾,却难掩其味。身随心动,到得近前,但阁门四闭,不得而入。仔细观瞧,左右两根朱柱上用金粉镌着一副对联:

歇山顶下 且喜轩窗无俗韵

益木堂前 亦知草木有真香

…… …… ……


(2021.12.15)


127条评论
说说你的看法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