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网

中茶

2016年中茶 云南乔木大树 陈皮普洱(熟茶) 357克 试用

生产品牌: 中茶

参考价: 660.0

试用数量: 4份

试用规格: 357克/饼

试用时间: 2021.12.04 - 2021.12.10

4 份报告 / 187 人申请

2016年中茶陈皮普洱熟茶评测报告:锦上添花者,宜存宜饮

作者: 小步舞曲

  一篇犹豫了很久才完整写好的体会。

  第一次开汤后,整体感觉陈皮滋味压过了茶本身,也许还不是这饼茶的好时机。被迫先后又换了几种方式冲饮,想找到合适的方法,让陈皮能够锦上添花、不喧宾夺主。

  

  这次的试用2016年中茶云南大树乔木陈皮普洱。

  对于中茶集团,大家介绍的很多了,不再赘述。直奔主题,介绍一下这饼茶的基本信息。

  

  

  封面橙红色、带着大红柑的印象照片。扑鼻而来一股浓郁的柑味,让人口舌生津。

  外包装下方有着茶饼编号。

  

  背面详细记载了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中茶牌云南乔木大树陈皮普洱(熟茶)

  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极红陈皮

  厂家: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规格:357克/饼,

  年份:2016.11.1

  保质期:越陈越香

  

  

  双层棉纸。掀开内层看的到陈皮柑油印在棉纸上的印记。

  陈皮被切成细丝丝,均匀地散步在整个茶饼中。

  

  

  

  茶饼圆而周正,外周圈微微毛躁,是陈化后的表现。

  经常和朋友说,茶饼的毛躁,恰恰代表着这部分茶已经准备好了。

  

  

  

  陈皮与普洱交缠,傻傻分不清楚~~

  

  撬开茶饼,可以看到内外一口料。童叟无欺。

  

  

  茶饼内附着检验报告。因为陈皮的添加,这饼熟普洱在品饮价值外,增加了品饮功效。

  

  

  

  但看到陈皮因为丝状而增加的切割面,以及散布的总量,心里有一点担忧。

  毕竟是6年的茶了,茶与柑的比例,可能会让茶的表现吃点儿亏。

  

  撬下三份7克茶,分别当天、一个月后、四个月后尝。

  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月后的开汤。

  

  【器】

  100ml柴窑盖碗;柴烧主人杯;3只潮汕品杯,外加一只柴烧陶公道杯。

  之所以选了柴烧公道,也是考虑到2016年的茶会有老味,柴烧公道杯可以让茶汤更软更厚。

  

  

  心爱的小主人杯,有一汪湖水在杯底。

  

  【冲泡感】

  刚好7g茶,第一泡10秒洗茶、醒茶。

  考虑熟茶拼配陈皮制作过程,第一泡倒掉未喝。

  

  

  醒后茶底微张,可以看到陈皮与茶的比例大概1:3左右。

  

  第二泡7秒,不盖盖,迅速出汤。

  汤色红润,明亮。茶底有膨胀感。扑鼻而来的陈皮气息,很醒脑。

  汤感滑润,但茶的气息被狠狠压住了。

  

  

  

  第三泡7秒,看到茶水中,茶的物质慢慢析出,云散开一圈圈的。

  汤色橙红。茶底基本散开,灯光之下,茶底活力而油润。底子应该是好底料。

  

  

  

  

  第四泡8秒,汤色偏酒红。茶底完全散开,能够看到陈皮独立在普洱之中。

  

  

  

  

  茶汤在口腔中来回打转,陈皮滋味侵略性地占据了六年熟普的陈味。

  好在,普洱的气息胜不了,但是口感上的胶糯感,还能刷一波存在感,证明“我还在!”

  

  第2-4泡茶汤对比。

  

  前四泡的感受:茶作为主角,有一点儿委屈。

  

  第五泡8秒,高冲出汤,水花激荡。

  

  

  

  

  第六、七泡10秒,小股水流注入,不坐杯,迅速出水。

  

  

  

  第六泡

  

  

  

  第七泡

  

  

  第5-7泡茶汤对比。

  

  这几泡,茶与柑的滋味能微微中和。

  但说实话,还是觉得陈皮的配比量大了。一直压在茶的气息之上。

  如果是小青柑的话,1:1的重量比例都属于正常,一颗小青柑15g,6-7g茶、7-8g柑。

  可是别忘了,小青柑不捏碎的话,是完整的小柑。

  而这饼茶的陈皮做了切丝处理,哪怕是1:3,但是丝丝入味,茶水里增加了柑子的清香、甘甜。但几乎是掠夺性的,茶滋味显得被压制了、有点委委屈屈。

  

  第八到十泡,相对缓慢出水。

  第八泡,15s出汤。汤色稳定,酒红而油润。口感依然滑,柑味的侵略性退淡。

  

  

  

  第九泡,坐杯时间增加10s。酒色深邃,叶底中的陈皮丝透着光,油室充盈。

  

  

  

  第十泡,出汤时间再增加15s。

  出汤过程都能感受到汤感的糯重。在一泡茶的第10泡里,仍然有一定包裹感,也是很奇妙。这个阶段里,柑与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第8-10泡茶汤对比。

  

  【茶底】

  十泡之后,茶底油亮,茶梗有韧性,陈皮软软的、指甲掐上去像是能掐出汁水。

  

  

  十泡之后,转为煮茶,还可出一两壶。

  

  

  【再次尝试】

  为了让柑不压制茶,后来的尝试中试了直接煮茶,微微加一点螃蟹脚,平衡感有质的提升。

  如果仍然是用冲泡法的话,建议用粗砂的紫砂(但要考虑陈皮味会有残留)、或者陶制的盖碗,再投放一小块老茶头,平衡茶味厚重感、增加胶质感。

  

  

  茶无贵贱,适口为珍。

  爱茶,就要寻找适合她的冲泡方式。

  (未经作者授权,谢绝以任何方式转载本文文字及图片内容)

29条评论
说说你的看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