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益平:白沙溪走出的千两茶工匠

  2016年5月末,记者从湖南常德出发,前往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采访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肖益平。在2015年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上,他荣获十大制茶大师的称号。此前还被授予湖南“千两茶大师”荣誉。在风景如画的白沙溪厂区,记者见到了肖益平。这个50多岁如出山虎般的制茶汉子留着小平头,全身上下透着工匠常有的认真和湖南人性格中的率真。
 
  他说:“我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制茶人,‘奋斗一辈子,为了几片树叶子’就是我的人生目标。”
肖益平:白沙溪走出的千两茶工匠
资江悠长 黑茶荣光
 
  在从常德到安化的3小时行程中,汽车基本上沿着资江河谷边上的公路前进。浩荡的资江从大山深处走来,一路上孕育了很多个村镇与城市,就在注入资江的白沙溪畔,一个以小溪命名的著名黑茶企业,不仅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发展史,还演绎着安化山水所蕴藏的独特文化个性。
 
  说起安化黑茶的代表性品牌产品千两茶,肖益平说,历史很悠久。清代道光元年(1821)制作的百两茶,就是千两茶的前身,以此为起点计算,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正宗千两茶产生时间晚于百两茶40多年,但也足足走过了140年。经历了封建帝制时代、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中华民国,进入新中国。这种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安化独特的茶文化。
 
  千两茶源于梅山腹地,这里的民俗淳朴而独特。千两茶一面世,就紧紧地与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制茶、饮茶蔚然成风,一直延续至今。当时,土著居民“不求大碗吃肉,唯求小碗喝茶”,尤其爱喝本地特产千两茶,达到淡泊清新、甜中略苦的茶生活境界。喝前,用铁锯将千两茶切片,然后用茶刀将切片再切细,放于茶具中,最后加热开水沏泡。千两茶茶俗是安化最具特征的民俗。
 
  肖益平介绍,安化文化素有梅山蛮之称,梅山文化的野蛮个性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自然的力量。野蛮野蛮,有野有蛮。野是什么?是自然的个性;蛮是什么?是力量的体现。而千两茶正是这两种元素的最完美结合。千两茶从原料到包装全部取自纯天然的自然材料,千两茶的踩制和晾晒则融入了团队的阳刚和自然的日月同辉。自然之馈赠与团队之力在安化制茶人的智慧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成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世界茶王,也成就了千两茶的独特个性和魅力。它就是一种自然、智慧和力量的象征,也是我们安化制茶人最高品质的象征。肖益平说,安化黑茶中最有个性和特点的是安化千两茶。可以说千两茶就是安化黑茶的灵魂和精髓。
 
  而肖益平与千两茶的不解之缘,就开始于36年前他踏进白沙溪茶厂那一天……
肖益平:白沙溪走出的千两茶工匠
传承 创新 发展
 
  在肖益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传承”“创新”“发展”三幅书法作品。他说,我的工作就可以用这六个字来概括,而他的茶界人生也循着这个理念一路走来。
 
  肖益平作为白沙溪茶厂老工人的后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子承父业,每到学校放寒暑假便在厂里做临时工。1980年,17岁的肖益平正式招工进厂在压制部压砖;十年苦练,当上压制生产线班长;1992年升任总车间主任;1995年后一直是主管生产副厂长、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正是他在千两茶领域的苦心孤诣,使他的制茶技艺形成了符号鲜明的产品风格。
 
  肖益平介绍,1983年白沙溪决定恢复千两茶生产,为此专门请回公司已退休老技术人员李华堂、周笃化、刘吉明、王南方等来厂带徒授艺,肖益平就是学徒之一。勤学苦练加上用心追求,肖益平很快就成为这批年轻学徒中的佼佼者。
 
  到1997年,以刘新安、肖益平、王新德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千两茶传承人已经成熟起来,他们不仅带领工人生产千两茶,还培养出大批年轻技术人员,将千两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发扬光大。并从此彻底恢复了历史名品——安化千两茶的生产,可以常年生产不断,因此生产量逐年增加。到2016年,每年可生产两万余支千两茶。
 
  说到创新,肖益平说,在改造生产条件、保护传统生产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我们宣传千两茶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它的保健功效。使它更多造福今天的消费者。同时,还根据现代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除传统的千两、百两、十两品种外,现还有万两茶、五千两茶、五百两茶;在品饮方面也与时俱进,推出直泡型、圆饼型等多个品种。多年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代表作品:大团结、先泽源、一卷千秋、一史春秋、奥运千两、大师千两、天之龙、地之龙、湖南力量、馆藏千两、万两茶、五千两、五百两、百两、十两以及千两饼、直泡千两、十两月饼、天元卷(墩型)等。还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定量定制。
 
  多年潜心研究黑茶制作技艺,使当年的学徒成为了今天安化黑茶制作技艺的顶级技术权威。肖益平还参与制订安化黑茶地方标准,实现安化黑茶地方标准国标化,并获得“千两茶外包装”国家发明专利。
 
工艺精深  文化精彩
 
  肖益平说,毋庸讳言,千两茶制作工艺中确实藏有奥秘。一段时期来,从不向外泄露。而在内部,总是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下去。数十年后,正宗传人才向外传授技术。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千两茶工艺由白沙溪茶厂独力传承,并发扬光大。
 
  制作千两茶,使用简陋的工具,进行手工操作,算得上土法上马。其外观也并不华美,几近土气土色。然而,它的制作工艺很讲究。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这些工艺流程,一环紧扣一环,可谓工艺精深,以质优取胜。只要细细研究,就能发现千两茶工艺的博大精深。肖益平自豪地说。
 
  古往今来,千两茶以其自身的优势和无法替代的作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际社会称誉安化千两茶为“世界茶王”。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一致认定:“千两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益阳有,益阳只有安化有。”安化千两茶独一无二的地位,于此可以充分凸显出来。
 
  在传承千两茶技艺的同时,肖益平还对千两茶独有的制作现场进行发掘和提升,创新形成了如今闻名遐迩的“千两茶号子”。为保持号子的原汁原味和规范,肖益平请回千两茶号子手刘向瑞来,在生产踩制千两茶现场领唱千两茶号子;并请专家将其谱制成曲,发展组成白沙溪千两茶号子舞队。如今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多个国家,都能看到他们威武的身影和整齐的号子,让世界见识了安化千两茶原生态的古朴魅力。
 
  在资江边上白沙溪茶厂,企业建设开放白沙溪黑茶历史博物馆,改善千两茶踩制车间条件,增设千两茶凉晒防雨敞棚。将新旧厂区、生产车间、千两茶踩制场汇聚成文化旅游观光项目,免费接待国内外游客,宣传推广安化黑茶。
 
  如果说“千两茶号子”“黑茶历史博物馆”是文艺范儿的安化黑茶文化的话,保健功效的研究和推广,无疑是白沙溪黑茶的科学范儿。他们联合安化县内12家茶企、聘请湖南农大、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组建“湖南黑茶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和湖南首家“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安化黑茶品质研究,探究安化黑茶保健功效,巡回讲课传授安化黑茶制作技艺。肖益平整理总结自己工作的经验,撰写安化黑茶专业论文10多篇,并整理成册作为行业专业丛书,免费进行指导。
肖益平:白沙溪走出的千两茶工匠肖益平:白沙溪走出的千两茶工匠
千两茶技艺 代代传承
 
  从千两茶制作技艺第一代开创者刘安礼传到第六代的肖益平,现在第七代传承人也已经培养成熟。
 
  肖益平说,我感谢赋予我强大力量的坚实团队。在白沙溪76年的历史征程中,我只是这个团体的微小代表。我今天的成绩承接于白沙溪几代茶人先辈们的宝贵技术财富,得益于白沙溪团队全体成员的鼎力合作和对技艺的精益求精。
 
  肖益平说,“为了几片树叶子,奋斗一辈子”就是我的人生目标。我1980年入厂当学徒,36年来为安化黑茶制作技艺专心致志,默默耕耘。追求技艺的最高境界就是修炼一个茶人的灵魂。到现在成长为制茶大师,我在安化黑茶的技艺和文化中获益匪浅,是安化黑茶的特性塑造了安化制茶人的人格。
 
  肖益平说,安化制茶人没有别的,技艺很重要,用心做好每一款茶很重要。茶是有灵魂的,只要你用心去跟他亲近,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沟通,好茶就自然天成了。
 
  (资料来源:茶周刊,作者:赵光辉、黄德开)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毛立民:人才、技术赋能中国特色茶叶提质增效
江用文:坚持推进茶叶绿色发展
刘仲华:打造嵊州茶叶好品质 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武夷山:一片茶叶 三代人的坚守
李瑞河:国际茶日让中国茶“茗”扬世界
张开信:六年深耕荒山 种出济宁首个茶园
县委书记王继松为凤冈锌硒茶代言带货
一位茶匠的初心四十年
40年初心不改|茶人何宝强与他的班章大白菜
刘文新:把信阳茶叶打造成造福老区人民的“金叶子”
八马茶业万晖榕:专注为中国消费者做好茶
郭少华:传统茶文化助力高山普洱茶农脱贫
刘友元的茶叶致富路
云南近代茶业发展先驱朱文精
梧州六堡镇:“80后女老板”传承传统制茶技艺
张超设:泰顺山区独臂制茶工匠,用爱心书写致富经
一代匠人,满腹情怀——对话三项“非遗”殊荣获得者甘玉祥
“榜样茶人”张时定传(上篇)
“榜样茶人”张时定传(下篇)
紫金茶人物介绍篇:紫金蝉茶先锋人物陈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