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茶艺发展研讨会暨茶艺师职业规划论坛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

  初秋的中原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9月5日,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主办,河南彩赋茶院承办,茶行业媒体联盟和蟠龙银器协办的“当代茶艺发展研讨会暨茶艺师职业规划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成功举办。
  聚焦改革影响深远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孙新德,河南省茶叶商会会长、河南国香茶城董事长姬霞敏,河南省茶叶协会会长洪克森,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郭桂义,郑州市茶叶协会会长张宝锋,武汉市茶艺馆行业协会会长鄢向荣,河南省茶叶集团董事长王鹏,蟠龙银器总经理左红梅、《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主编安明霞等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天津、广东、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山东、山西等省份的茶文化培训机构教师、茶艺工作者百余人出席活动。本次活动由河南彩赋茶院创始人贾红丽主持。
现场签到
 
  此外,本次活动还由4家茶行业重要直播平台——茶周刊蒲公英TV、说茶、天下茶友网、茶阅全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线上观看量10万人次以上。这是后疫情时代,中国茶行业聚焦“文化战略”、服务“茶艺师群体”的首次大型活动。对从“职业资格证书”转换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一重大制度改革关键期的茶艺师行业,具有重要的服务价值、引导意义。
  活动在彩赋茶院茶艺表演队带来的信阳毛尖茶艺表演中拉开帷幕。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精彩的节目让来自各地的宾朋在现场感受到具有地域特色的河南茶文化魅力。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主编安明霞
 
  活动开始后,《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主编安明霞上台致辞,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举办本次大会的背景与初心。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是我国茶叶行业第一份正式公开发行的茶行业专业报纸,从2002年创刊至今,18年来坚持报道宣传行业、记录见证行业、参与推动行业,并不断优化服务意识。18年来,由茶周刊策划组织的行业活动达百余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行业价值。近年来,随着阅读方式的转变,茶周刊也在不断求新求变,在保证内容质量为媒体第一生命力的基础上,推出了微博、微信、学习强国号、央视频等为一体的全媒体矩阵。最后,她对本次论坛举办过程中各方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
 
主题演讲高屋建瓴
丁以寿作主题演讲
 
  在主题演讲环节,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围绕《当代茶艺发展脉络》展开论述。他用史料详实的事例,将茶艺复苏、茶艺复兴、茶艺繁荣三个时期的茶艺发展状况娓娓道来,不仅梳理了中国茶艺的发展脉络,更提纲擎领地再现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结构体系,将中国茶艺70年扬帆之路浓缩于一段简短而精彩的演讲。
 
  当代茶艺复苏始于中国台湾省。新中国成立以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各地茶文化发展普遍低迷。20世纪50年代,林馥泉出任台湾地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创刊并主编《茶讯》,积极宣传饮茶文化,此后在林馥泉的带领和推动下,台湾省茶文化氛围逐渐浓厚。1970年代,李友然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开设“中国茶馆”,热心推动茶艺活动,开台湾当代茶艺馆的滥觞,同期,“茶艺”一词也被确立和传播开来。
 
  茶艺复兴时期为1980年代,林馥泉在台北开办“茶艺讲座”,并出版《识茶小集》共5册茶书。同期,蔡荣章在天仁茶业董事长李瑞河的支持下,开办“陆羽茶艺中心”向大众系统传授茶艺知识,对于推动茶艺专业化经营有很大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台湾经济的腾飞,台湾茶馆业也随之发展。但不能重复旧时的那种老式茶馆,于是,新式茶艺馆应运而生。到1983年时,台北市大约有80家茶艺馆。随后的几年间,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到了1987年,台湾地区的茶艺馆就达到了500家左右,并成立了中华茶艺业联谊会(后改名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
 
  21世纪以来,茶艺从业人员日众,茶艺馆成为当代茶产业发展中的亮丽风景,茶艺进入繁荣时期。无论是茶艺理论还是茶艺实践,都成绩斐然。茶艺教育方兴未艾,既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不仅有全日制大中学校教育,还有非全日制的本专科函授等。同时,全国各类茶艺赛事活动频繁,有力地促进茶艺技能水平的提升和茶艺的传承与创新。
戎新宇作主题演讲
 
  第二位进行主题演讲的是中国茶学界最年轻讲师之一,致力于茶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工作,开办茶学讲堂,“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戎新宇,其演讲主题为《当代茶艺发展的创新思维》。
 
  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的演讲形式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他认为——取消茶艺师国家认证,来得太晚了!这本身就是一次创新与破题,是让中国茶艺师走向市场化、全球化之路的重要节点。
 
  他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础需求、技能应用、思想艺术之间的市场差异。茶艺师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后的市场方向更应朝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看齐,从强调技能评测向强化职业身份转变,因为职业化就是为了更好的国际化,而有职业素养的茶人和茶艺师就是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
 
  未来,从资格认证向职业教育发展,从培训机构到职业学院过渡。借助互联网工具进行职业化教育,线上培训教学、考核认证是大趋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种趋势在今年得以飞速发展,但线上教学绝不等同于看视频或直播,此观点也有多位在场嘉宾表示赞同。目前线上直播教学的泛滥值得反思,可见,当下茶艺师职业教育全球化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
余悦作主题演讲
 
  第三位进行主题演讲的是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专家组组长、总主笔余悦,以《茶艺的历史真相与茶艺师未来发展》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他从当代茶艺进程中的3个问题、茶艺师的前行历程与得失评判、茶艺师的未来发展与“茶艺师学”的构建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茶艺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茶艺师的发展轨迹。他认为,茶艺师职业的推行,不利于行业创新——这是违背事实的说法;茶艺师只有花花动作,不懂茶艺——这是“污名化”;茶艺师职业的设立,是集体智慧与共同努力的硕果。
 
  茶艺师职业的推行,在很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影响,是茶艺师人才队伍的助推器,提高了茶艺师的整体水平,同时对茶艺师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要求,还促进了茶艺馆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获得科学、安全、健康的服务。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实施和水平考试,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茶文化传播与普及,以及中外茶文化交流的发展。
 
  谈到茶艺师的未来价值与走向,余悦认为,“职业资格证书”转换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国家职业技能制度改革的方向。对于茶艺师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与整体走向,我们应有一些基本判断:茶艺作为经历了千年历史的文化传承不会消灭;原已取得茶艺师职业证书的人员,国家依然承认作为能力水平的证明,且更具“含金量”。
 
嘉宾对话妙语连珠
第一组嘉宾对话
 
  在嘉宾对话环节,第一组对话以“当代茶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题,由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林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海燕;北京天下名山咨询公司创始人邓增永讨论分享,3位嘉宾就茶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组对话由郑州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创始人马哲峰担任主持。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林治
 
  林治认为,现在茶艺课程所设置的学习内容并不符合当下的现实需求,关于茶艺的系统培训还有很大的进步提升空间。在中国,茶叶销售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以茶艺应该引导消费。但问题就出在茶艺的理论上,摸着石头过河,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并提出希望增加4门不是茶艺但对茶艺很重要的课程。一是茶道,二是养生部分的研究,三是美学课程,四是商品经济。他说,当下有很多专家教授在研究茶艺,但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当下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茶艺比赛数不胜数,但大多仅停留在表演阶段,在活动结束后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所以茶艺迫切需要生活化,让青年人爱上喝茶,这是让茶艺走进千家万户,乃至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海燕
 
  朱海燕首先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成长经历,从本科学习茶学专业,到硕士研读茶文化方向,再到博士攻读时发表了以中国茶美学为主题的论文,茶艺都是贯穿始终的。很多不了解茶的人很费解,小小的叶子有什么东西能够读到博士呢?这说明,茶艺乃至茶叶的相关知识,在整个社会中的普及程度是十分缺乏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亟需大力的普及和传播。而当下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茶知识的普及、茶文化的传播是具有很大优势的途径,它能够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教育不平等的这些弊端,让众多不了解茶的人,接触茶,认识茶,喜欢茶。对于将来的茶艺培训,她认为应该要慢慢的由外向内来转变,茶艺不应该止于舞台,也不应该止于行业内,而应该是走向更广泛的天地,走到我们的生活中,真正的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一种途径。
北京天下名山咨询公司创始人邓增永
 
  邓增永从企业用人的角度,阐述了他对茶艺师的思考。他认为,当下社会对于茶艺师职业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不仅是提供泡茶服务,还要给予顾客美的享受,甚至还需要对茶叶进行销售。因为,很多企业对于茶艺师这一职位的定位是模糊的,内部接待、活动推广、店面销售都有涉及。此外,他表示茶艺存在过度表演化的现象,以及茶艺师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这些都是值得企业思考,同时也是茶艺师应该反思的问题。
第二组嘉宾对话
 
  第二组对话以“茶艺师职业规划及人才培养”为主题,由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茶艺专业教师曾添媛,河南彩赋茶院创始人贾红丽,天津旺和达茶书院创始人姜琦讨论分享,3位在茶艺培训领域颇有建树的嘉宾就茶艺师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多年来从事茶艺培训的心得与感悟。本组对话由北京莲语学堂创始人肖思学担任主持。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茶艺专业教师曾添媛
 
  曾添媛在发言中首先介绍了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历史,并结合企业对茶艺师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解读。她说,现实的需求是要求茶艺师不仅要懂茶、懂茶的冲泡,还要销售茶,所以学校必须在这个方向进行突破。近年来,学校对课程也进行了调整,除必修的茶叶知识、茶艺、冲泡技巧、茶艺表演等基础课程;在营销方面,设置了茶艺与茶叶营销课程;此外,还增设置了很多特色化课程,如插花、香道、书法等,以尽可能地适应企业的不同需求。她还说,成为茶艺师一定要爱茶,因为只有爱茶,才能在认真工作之余,自发地、主动地、深入地了解关于茶的方方面面。
河南彩赋茶院创始人贾红丽
 
  贾红丽认为茶艺师绝不仅仅是大众所认为的端茶倒水之人,而应该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构成的一个职业形象,是复合型人才。并且,茶艺师在整个茶的产业链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茶的内容、形式、主题、以及体验都是通过终端的一个个茶艺师来承载的。她还分享了自己从公立学校培训到成立社会培训机构,摸爬滚打十年来的心得体会。她用自身经历证明了茶艺培训的市场前景光明,在彩赋茶院的营收中,80%来自培训,20%来自与茶相关的产品销售。做茶艺培训,师资培养要先行;其次,作为培训机构,一定要有属于自己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此外,要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茶艺师的就业问题,贾红丽指出当下企业和茶艺培训机构之间交流过少的问题,也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给把培育人才、输送专才的茶艺培训理念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企业。
天津旺和达茶书院创始人姜琦
 
  姜琦分析了茶艺师职业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她说,目前市场上的茶文化培训机构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的,且茶艺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和业内茶企的真实需求是脱节的。无论是茶学专业的科班出身,还是江湖流派对茶叶、茶艺、茶文化的解读大多有失偏颇。她认为茶艺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茶文化科普知识,还应在日积月累中,在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养成文化艺术的内涵和修养,也可以称之为“职业尊严”。她用犀利的言语指出了当下茶艺师存在的问题——端庄,也伪装。因此,想要真正做到人茶合一,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的。
 
  2020年9月30日前,茶艺师将正式退出职业资格目录,新的茶艺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颁发证书机构都将发生变化。当下,距离茶艺师正式退出职业资格目录已不足一月,本次活动的举办恰逢其时,聚焦热点话题,吸引了全国规模庞大的茶艺师群体的关注。活动共持续5个小时,台上专家高屋建瓴,台下嘉宾互动踊跃,在活动结束后,线上线下不少观众都表示干货满满,这是疫情发生后,中国茶行业参与热情高、影响深远的一次主题峰会。
 
精·彩·瞬·间






图为会后嘉宾参观彩赋茶院
图为蟠龙银器产品展示
 
  注:内容来源茶周刊,作者王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中国茶叶进口规模高速发展:2019年进口量同比增长22.25%
松阳县市场监管局在浙南茶叶市场抽检茶叶
中国茶业从业人员超7000万 8月各大茶类销售简况 白茶强劲发展
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产值及销售情况统计分析
湖北省前8月茶叶出口逆势增长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