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茶文化研究所问道碧潭飘雪文化茶

       古人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都远郊新津,山好、水好、人好。闹市一隅,徐家园林,花木扶疏,鸟语花香;占地约七亩,茶屋八九间,高朋常满座,雅俗亦流连。这就是全国独此一家的家庭茶文化研究基地——徐公茶文化研究所。
 
  徐公原名徐金华,新津金华镇人。因其对茶文化传播的贡献,人尊“徐公”。徐公长期专注于中华茶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在多年的理论积淀和实践探索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成功名扬神州的天府名茶——碧潭飘雪。其特点干花微黄,一经冲泡,返呈雪白,茶汤绿黄明亮,意境高妙,形成了清香淡雅、味醇色润的茶中精品——“碧潭飘雪”。这一“茉莉花茶传统择花窨制技艺”于2008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研制的茶被称为徐公茶,又名碧潭飘雪,因此得“飘雪先生”之雅号。
 
  徐公茶,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徐先生,博采众家著书立说。川茶文化,创新发展;独树一帜,卓然大家。徐公一杯飘雪茶,品出了学问,玩出了名堂,也成就了“碧潭飘雪”响当当的著名品牌。这杯茶不仅有浓浓的亲情、友情、茶情,而且蕴含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难怪徐公说茶是君子,能让人明心见性,澡雪精神,超越自我。
 
  碧潭飘雪香溢神州
 
  初冬,暖阳,五津河畔。记者慕茗而来,拜访徐公,走进徐公茶文化研究所。古色古香的案几,精致的茶具,楹联书画,交相辉映,处处透露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一副楹联“古戍初春新梦觉,禅茶一味靠徐公”,道出了此间主人和茶的关系。
 
  徐公茶文化研究所是全省乃至全国第一家科技型民营茶文化研究所,作为研究中华茶文化的家庭茶文化研究所,目前已有多种著作问世。系统的茶文化研究,让所创的“碧潭飘雪”更具文化内涵。
 
  年近八旬的徐公一身对开襟的唐装,精神矍铄,鹤发童颜,一派仙风道骨。徐公安祥于茶桌旁,桌上茶盏散发出悠悠茶香,萦绕盘翔。茶香中有一片淡心,此景可入禅,此人可慕。一杯好茶需要雅士方能成就其神韵。徐公正是这样的雅士。“心如碧潭,淡泊明志,形如飘雪,宁静致远。”徐公夫子自道也。
 
  故事从桌上一杯茶开始。端起茶盏,清新淡雅的茉莉花香悠悠入鼻,神思为之一震,真真是“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了。茶碗犹如碧潭,一拨一吹,雪白的茉莉花瓣在清亮的茶汤之上,飘飞如雪,翠绿的茶叶个个静卧潭底,好一个“碧潭飘雪”。
 
  “碧岭拾毛尖,潭底汲清泉,飘飘何所似,雪梅散人间。”这首藏头诗不仅暗含了“碧潭飘雪”的美名,更将此茶的形神描摹备至。
 
  茉莉花和蒙顶山甘露茶在徐公手中相遇,经过其精心调制成了绝品香茗:碧潭飘雪。为了这杯好茶,徐公批阅典籍,请教方家,历经几载寒暑,其过程艰辛不为外人所知。但对于爱茶的茶人来说,艰辛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内心的修炼和享受呢!几经反复,徐公在明代画家徐渭:“取梅、兰、桂、菊、莲、茉莉、玫瑰、蔷薇之属,杂入茗中,盛锡瓶内,隔水煮之,一沸即起。”徐公花茶在古法的启发下,创制出了上品佳茗茉莉花茶——徐公茶,也就是现在的碧潭飘雪。碧喻碧绿的茶色,潭喻茶碗,飘喻茉莉花飘在上面及香飘四方之意,雪则喻为雪白的茉莉花飘浮在茶汤上面。此名一出,人人称妙。
 
  碧潭飘雪是文化茶。徐公以茶会友,客以诗画相赠,他们在徐公茶文化研究所内品茶论道,作诗赋词,泼墨治印。徐公说,一人品茶茶醉,二人品茶有味,三人品茶带趣,“品茶的过程就是品味淡雅人生”。碧潭飘雪文化之根日益深厚,其名也日渐远播。
 
  2001年5月,“徐公茶”在中国首届“觉农杯”国际拍卖会上,一盒4两装精品以1200元人民币成交,创四川茶价之最。诗人李镜赞曰:“一槌便定音,四两拨千斤,五月京城榜,徐茶冠六清。”
 
  好人做好茶。一杯碧潭飘雪,满是徐公对人对物的茶情。著名诗人孙静轩在《茶文化是雅文化》中说:“我敬佩徐金华的人品、文品和事业心。采茶制茶品茶都含有文化,他窨制的碧潭飘雪属高明雅士之品。因为它雅又含有文化,所以文人雅士纷纷前往求之,讨之,乞之,此茶雅俗共赏,属高明文化产品。”
 
  好人好茶学问大焉
 
  徐公与茶“周旋”,既专且久,精于茶道,茶学造诣深厚。一杯茶,在徐公手中慢慢蝶变、升华,渐渐变成了一部厚重的茶文化大书。
 
  徐公先后发表《佛茶与中国茶文化》《四川民间文学中的茶俗文化》《饮茶、健康、长寿——兼谈窨茶交友之乐》等上百篇有关茶的文章和论文,奠定徐公茶文化大家的则是《徐公茶品》《碧潭飘雪》《青城山道茶》三部茶学专著。《徐公茶品》,“书名中的‘品’字,即含品质、品级、品评、品味的意义,又融茶品、人品的追求。”此书为巴蜀花茶争得一席之地,为茶文化争得应获之位。
 
  中国的茶文化接受老子庄子思想甚深,道教把老庄与自然为友的思想引入茶文化。徐公专著《青城山道茶》,便就道家的茶文化自然观、哲学观、美学观,以及道家探讨茶对人的养生作用方面的研究所作贡献进行了论述,是一本独到的学术著作。
 
  碧潭飘雪是君子茶、儒家茶,讲的是君子之交,青城山道茶则讲的是清静无为。老子说:“清静天下正。”茶来自高山,为天地之气凝聚而成,经过火与水的淬炼,成为至清之品,饮者在方圆之间悠游生命。碧潭飘雪,青城道茶,一世入一出世,可谓妙绝。
 
  上个世纪90年代,徐公造访青城山,向时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圆天道长问学青城山道家茶文化。傅圆天道长抱病为其讲解茶道及制作工艺,并题词“研究青城道家茶,丰富中国茶文化”“继承中国传统茶文化流传后世”。未几,道长仙逝。道长的殷切期望,促使徐公研究道茶。经过八载春秋潜心研究,青城道茶终于重现世间。青城道茶在泡制后茶叶分成上下两层,暗喻阴阳和谐,天人合一之道。茶叶像拂尘,蕴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
 
  鉴于徐金华在茶文化学术研究上成绩卓著,徐公被评定为国家教授级研究馆员,著名历史学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谭继和先生获知后感慨地说:“徐金华研究茶文化,在四川是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徐公茶文化学派,为徐公评定正研,是实至名归!”
 
  2011年9月徐金华荣获“吴理真茶祖杰出传承人终生荣誉奖”。
 
  一杯清茶满潭深情
 
  一杯茶汤见真情。客人来了,无论渴还是不渴,徐公都要泡上一杯自己研制的徐公茶,以示敬意。以茶待客是徐公提倡家庭茶文化亲情茶事的根基。
 
  亲情茶事起源于1996年,当时四川电视台国际部要拍徐公的专题片,先拍了徐公的茶园,成都茶馆传播茶文化,手工窨制茉莉花茶。徐公琢磨着,演话剧也好,演歌剧也好,最后收场都有个亮相,我这个最后亮相怎么来亮呢?徐公想到了四川有客来敬茶的礼节。
 
  于是,徐公想到了做一次亲情茶事演示作为收场——徐公当主泡,夫人当助泡,两个女儿则为客人送茶。徐公的大女儿身穿绣着茉莉花的绿色旗袍,喻为碧潭飘雪,徐公和夫人、二女儿穿的衣服也各有讲究。亲情茶事不同于花样百出的表演性茶艺,却有着浓浓的亲和力,久久留香。此专题以《茶缘》定名,片长22分钟。
 
  亲情茶事演绎出别样茶文化,一出现就好评如潮。1998年第五届国际茶文化(杭州)研讨会,应大会组委会之邀,徐公金华携妻及两个女儿在会上演示了“亲情茶事”礼仪,受到与会国内外茶人的好评。
 
  徐公说:“全国如有亿万个家庭在待客礼节中,提倡以茶待客,营造饮茶氛围,这不但可以通过这些家庭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精神,而且对茶叶的内销及茶业的繁荣,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徐公提倡重视家庭茶文化建设,并且举家积极身体力行。
 
  以茶为媒,以茶育人,徐公之心愿也。“徐公待我们犹如自己的子女。”在今年11月,《慕茗而来》微电影开拍仪式上,徐公众多弟子由衷道出心声。高级茶艺师曾小龙说:“我当年参加茶艺大赛,技术很好,却只得了二等奖,心里有些沮丧。”在大会结束之后,徐公走到他面前说:“你的技术很好,可是再好的技术都是为了泡一杯好茶!”曾小龙恍然大悟,对这位评委肃然起敬。不久曾小龙拜徐公为师,研习茶文化,对徐公泡一杯好茶当然有了更深的感悟!
 
  徐公不教弟子如何做茶,教茶品、茶道。“品茶讲缘,悟的是茶道,茶品即人品。”徐公要求他的弟子悟道老师,从中体会出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塑造自己内在的正能量。
 
  小小的茶碗,徐公荡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徐公先后参加过上海、陕西扶风法门寺、云南昆明、思茅、浙江杭州、安徽芜湖、北京、香港、广州、四川峨眉山、韩国首尔等国内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徐公还受邀到新加坡和澳门等地讲学,传播中华茶文化。
 
  每有这样的场合徐公必会为川茶呐喊,宣传推广川茶。四川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积淀和丰富茶资源。可是现在的川茶却没有能“雄起”,与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相比逊色不少。
 
  川茶发展的瓶颈在于有名茶,无名牌。徐公说:“川茶要真正做大做强,必须要有整体品牌的提升,茶企业抓品牌更应重视茶文化建设。企业因文化而有凝聚力,茶产品因而有亲和力。任何产品真正的附加值都只能是其品牌,而品牌真正的影响力是其文化内涵。”
 
  徐公为使“碧潭飘雪”品牌做大做强,已将“碧潭飘雪”品牌商标交由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传承,打造出四川的花茶驰名品牌。
 
  一杯名茶,不仅泡制需要用心,而且要懂,品啜更是不能急。或许这正是川茶所要的,一点点做,持续不断,终究会再次迎来辉煌。
 
  一杯好茶,饮尽,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茶和它所代表的文化就在这一杯接一杯的品茗间不断传承、源远流长……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 :“茶树花资源综合开发”项目验收
中国首家茶礼研究院在广西挂牌成立
余杭区径山文化研究会宣告成立 主攻径山禅茶文化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16年9月初级、中级茶艺师培训鉴定招生计划
中国学者破解茶树“主动防御”病虫害的秘密
追溯贵州茶从起源到繁荣
揭秘福鼎老白茶的化学成分
老白茶的独特价值从何而来?用数据说话!
传统白茶品质形成及科学冲泡浅析
慕德贵赴普定县调研茶产业及疫情防控情况
刘仲华院士受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洪漠如:后茶马古道研究时代都还有谁?
刘仲华院士开启“武夷岩茶品质化学特征与保健功能”项目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推介成果—鲜茶饮料加工关键技术
中茶院两项科技成果分别获201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
白茶的滋味品质形成机理取得新进展
解析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广东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成立
祝贺我国科学家在茶树研究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