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恭贺无墨记广东阳江办事处无墨盛世熟茶品鉴会圆满举办!

无墨记古茶 无墨记古茶

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同时也是自我追寻之道。泡茶吃茶时的寂静无杂音是茶道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个人涵养的体现。茶汤中凝聚了世间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而这一切都需要在“静”中去慢慢体会。中国文化从某一方面讲可称为隐士文化,这在中国茶道中亦表现得非常明显。茶室多依山傍水,与自然相融,鸟鸣声声,流水潺潺,从一开始就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山林中的古刹可谓是人欲达静寂之极致的最理想的去处。佛徒们于清灯黄卷、晨钟暮鼓之中感受禅之深意,领略静之唯美。独酌也好,对饮亦罢,其初衷与目的都在于与杯中的灵物共达极致,让精神在虚静中得到升华,明心静性,反观自然,洞察自我,体悟得道,从而进一步领略茶道的核心,以达“天乐”之境。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2、日本茶道之静
  与中国茶道相比,日本茶道并非是严格的儒道释的三位一体,但它仍然是以佛教为背景,以禅为核心。从最澄禅师到荣西禅师,从村田珠光到千利休,日本茶道可谓是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集为一体,并使之发展成独秀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奇葩。
  日本茶道诞生于战乱期间,残酷的现实境况赋予了它独有的文化内涵:和、敬、清、寂。人们渴望着在一斗茶室中躲避动荡的世间,在一杯香茗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因此“寂”便成为了日本茶道的终极追求,更成为了一种静的极致,静的升华。
  在茶道中,“寂”不仅意味着环境和茶事的静寂,更暗含着这片静之后的空寂与孤独。在日本人的美意识中,“静寂”可解释为安静、沉稳。在茶事的进行中特别要保持安静、肃穆的气氛。茶人的表情要平静,但一般不笑。茶人动作的节奏是比较慢的,说话的声音也很小。茶室中要尽量减少可以减少的话语,在传达意念的时候采取许多暗示法。但是为强调静寂的气氛,有的动作还要故意做出声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塑造的茶道,体验的茶人,于香茗面前神游于寂静的忘川,红尘中的是是非非,纷纷扰扰都在这样的“仙境”之中随风飘逝。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对于日本茶人们来说,茶道之“寂”还有空寂和圆寂之意。“寂”的最高状态就是进入绝对的孤独,“无意识”的心境。“空寂”的表现形式之一就在于素淡。如有“天下第一”美誉的千利休就一反书院式茶道,提出了“空寂茶”一说:他提倡茶道应以“贫困”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他首先改革了茶室,由书院式的豪华建筑改为简素的草庵式建筑,以简素和非对称为其基本特色,以体现“空寂茶”枯淡的茶道精神。整个茶室风格简约素朴,色彩宁静,室内灯光微暗,并配以茶具、茶饰的素淡和不匀称,由内而外,由小到大地诠释了“寂”的内涵。茶道是禅的一种最直接的反映,茶人怀着一颗闲静之心,将美与灵魂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茶道就是茶道本身,而并非任何高雅的娱乐活动。整个茶事都充斥着浓浓的禅学意味。而茶人就在这“本来无一物”的境界中超越自我,超越意识,禅心大悟,继而如明镜般地瞥视其自身的局限性,从而达到静寂的极致。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日本茶道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以佛教为背景,以禅宗为核心。茶室的朴素暗含禅语的“无杂”,茶人们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以孤独之心去领略孤独之美。“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是通往道之顶点的途径,而在日本茶道中,它却是茶道的终极追求。这在某一程度上亦反映了两国茶道不同的发展模式。二者虽都以佛教为背景,充满了浓浓的禅的意味,并融入了许多道家的旨意,但由于政治、社会等原因,茶道在高级阶段就有所不同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可以说,在中国茶道中,茶人通过“静”的修习方式,最终达于茶道之终点“真”。从境界的无我,心灵的放飞到最终的物外高意,与大自然相融,茶人的目的始终在于修身养性,闲情雅致,以达到返璞归真、物我玄会的状态。中国茶道历来不登庙堂,却与几千年的隐逸之风结合得非常完美,粲然于一片山林之静中,同时也注定其最终将回归到茶道的起点,回归于最原始的自然状态。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日本茶道却始终以佛教为背景,以禅宗为核心,并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四规七式。虽亦道法自然,但由于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其重点却在于以人的力量来弥补自然的缺憾,在一斗茶室之中重现整个自然界。茶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潜心修养,悟禅悟道,达于圆寂,人的性灵也在茶道的“寂”中得到升华。
  茶道充满了智慧的哲学思辨,并饱含人文主义的终极关怀。它不仅是艺术的辉煌,更是儒道释三者相结合的极致。它本身是一种体验,更是一个过程,其目的就在于在这一过程中去慢慢体味它的静寂之美和自由之境。


0条评论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请先登录
在APP中打开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