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说茶·人参喻】石头是一龙的友人,焰焰火火,读书作解。谓之道也。
初读《茶经》,读到下面这句话,多少会有些突兀感。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只有反复读《茶经》之后,方可领会这句话之一二。
短短的几句,前面讲“茶为累也,亦犹人参”,后面又讲“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可见茶圣陆羽语词之恳切,用心之良苦!
也就是说别看都是茶树的样子,但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差异很大。他先讲了“为药无效”之后,特别讲到“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这句话已经够直接了当了,意思是有些“茶”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当然,如果喝的是“瓜芦”,那就更不用说了。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元江府志》讲,“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
这里也特别讲到“异于他产”(古六山)的问题。
当时读到“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八个字,我是着实大吃了一惊。
由此,我反复讲普洱茶的料性问题,也就是真正的普洱茶其性温和,不寒不热,有益健康。
正因为如此,以古六山为代表的普洱茶才会受到大清朝的空前追捧。“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阮福《普洱茶记》)
至于眼下茶界的乱象,并不想多讲。各有各的缘起,各有各的因果,说又何用?
我只是把《茶经》重温一下,以此慰藉一个茶人的寂寥罢了。
石一龙说:普洱茶是终结一切茶类味觉信仰,古六大茶山是普洱茶的灵魂。
青山巍峨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