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茶之真味之信阳毛尖

舒曼茶话 馆禾

喝过信阳毛尖,方知茶之真味。

十年前,在信阳经商的二叔给我邮寄来一盒信阳毛尖,起初,我并未在意,心想信阳毛尖也只不过是一般茶叶而已,不足为奇。记得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午后,难得有一段闲暇时光,看书乏了,立窗远眺,忽然想到那盒信阳毛尖。二叔说,信阳毛尖好喝,让我试试。可我竟把这事给忘了。烧了一壶沸水,打开茶叶盒,一股淡雅茶香钻进我的鼻孔,神经立马兴奋了起来。抓一小撮茶叶放入杯中,冲入沸水,见茶叶在水中舒展,上下浮尘,放在笔下闻闻,妙不可言,呷一口,神清气爽,口留余香。从那刻起,我爱上了信阳毛尖。

2008年夏,我去二叔那探亲,才亲身感受到信阳毛尖的魅力。在信阳,大街小巷,酒肆茶楼,喝的都是信阳毛尖,它俨然已经成为信阳人生活的必备,连我这个刚到的外乡人也很快被这种氛围给同化了。

信阳毛尖只能信阳产,这是因为信阳有着无比优越的地理气候与土壤条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作为国内最著名的内销绿茶之一,信阳毛尖独具特色,它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色佳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于世。细观信阳毛尖,它外形细直圆光而多毫;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意境悠远。从第一次接触信阳毛尖,到现在,七年时间了,柔嫩细腻的信阳毛尖一直是我心中的最爱,我把它视为绿茶中的极品,我也从一个不爱茶的人蜕变成一个资深茶客,每每观信阳毛尖条形娟秀挺直,品其口感清香溢人,令我清心明目,提神爽气,爱不释口。

信阳毛尖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就把义阳(今信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义阳所指就是信阳。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淮南茶信阳第一”评价更是奠定了信阳毛尖的千古知名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信阳毛尖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章,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当然,这些不是虚名,更是实至名归。

如今,茶园几乎遍及信阳全境,信阳茶区也成为全国产茶区之一,素有“五山”、“二谭”之说。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更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春茶采摘时节,我曾随二叔深入到茶乡,清晨,只见家家炊烟早起,呼朋唤友到茶园,红衣绿女提篮携筐欢笑采茶,雾气缭绕,恍如仙女下凡。每家的男人们则将自家炒制好的茶叶送向市场,外地客商云涌而至,各自挑选着心仪的茶叶。在清明至谷雨前后十多天,在信阳的山乡里上演一幕幕繁忙而幸福的茶农收获图。这个时候到信阳去,人们见面的第一句就是问“新茶味道如何”,好似西方人见面讨论天气一样,那么随意,那么见真情。

今天,信阳毛尖已经成为信阳的一张名片,游走在信阳的土地上,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慨:一座城市精心哺育着片片茶叶,一片片茶叶历经岁月的砥砺打磨,氤氲飘逸,在宜人口喉的温度里,还夹带着历史的深度与文化的厚度。慢饮信阳毛尖,茶汽里水秀山青,方寸间勘破悲欢,这是一程对人生的感悟,更好似与一知己对膝而语,不知窗外雨打芭蕉,忘却晨阳破晓。

对我来说,读书须臾离不开茶,安寂的春夜,灯下观书,案上总要放一壶信阳毛尖茶。我以为,读书与品茶有相通之处。读美文,文字之中透过诗的气息,茶的韵味,通篇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美妙旋律,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那深刻的思索,一词一句都充满着摇曳的动态。读在心里就好像把一片茶叶含在口里一样,芬芳和馨香在心底回荡。我喜欢读书,就像喝信阳毛尖一样,喜欢那清新飘逸的文风,喜欢那淡淡的情绪,总是能让人的心变得明澈而又宁静,向往着这种宁静的感觉。如诸葛孔明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比致远”,做一个安静的人,平平静静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守着一壶信阳毛尖仿佛守住心的角落,喝茶是渴望心的宁静,物的格致。所以房子再小,也因有一壶信阳毛尖的角落,心再忙也要挤出空间给自己。心的角落不宜时常开启,信阳毛尖的角落不宜久久陈封,泡一壶,饮一杯,暖暖自己的心,闭上眼体会一下心里的韵与味。在饭食上我的要求不高,但是信阳毛尖是每天必不能少的,算是我小小的奢侈吧。

喝信阳毛尖,刚入口时,会有一点苦,可是,过一会儿,就会感到满嗓子眼都是香味,让人忍不住端起杯来再去细细品味。幸福、享受的感觉一下子弥漫全身,人生得此君足矣!

茶之真味在信阳毛尖里。

【摘自2018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祝宝玉(安徽颍上)】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4条评论

茶疯子

3年前
舒曼先生的茶文化研究比较深

茶疯子

3年前
舒曼先生的茶文化研究比较深

茶疯子

3年前
舒曼先生的茶文化研究比较深

茶疯子

3年前
舒曼先生的茶文化研究比较深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请先登录
在APP中打开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