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茶叶界的中吹、日吹和印吹

啖茶论道 yzwi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红茶产量30.72万吨(同比增长4.53万吨),内销22.6万吨,出口3.52万吨。

也就是说,去年的红茶,还有4.6万吨堆在仓库,没有卖出去。然而,同期,中国进口的红茶3.64万吨,进口额1.26亿美金。

这些茶叶,主要来自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传统红茶大国。

消息一出,茶圈马上炸锅了。世界第一产茶大国,竟然要从印度进口1.34万吨红茶。

很多人纷纷找中国茶叶的不足,比如,机械化程度低,印度早在19世纪就有千人大厂,而如今我国还是手工生产;茶叶单产量低,印度茶叶亩产量是中国的几倍;没有品牌,印度有大吉岭红茶,中国7万家茶企比不上立顿……

无论有理的、无理的,都把中国茶叶跟印度茶做一番对比,得出一个中国茶叶不如印度茶的结论。

这种现象,以前发生在各行各业。茶行业,相比其它产业更传统一些。如今,还有中国茶叶不如外国的说法。

但无论茶,还是别的行业,本质都是一样的。

就像90年代,台湾人来大陆办厂,带来了喝茶的习惯,公道杯、小茶杯,让当时用搪瓷杯喝茶的人突然发现:原来茶叶还有这种玩法。

珠三角地区,马上就学着台湾人喝茶。当时去广东打工的西部人,过年带回来套茶具,可能吹了。

饮茶是一种文化,是生产力发展并外溢到其它行业的结果。通俗地说:要是一天要忙着干苦力,搪瓷杯最实用。

但生产力发达,能赚很多钱,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肯定会闲下来慢慢品茶,好好享受生活。

这几年,国内生产力飞速发展,生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向前改变。就像电脑,外国人生产成本要5000块,我们生产只要1500块。

竞争力比他们强,自然能卖更多的东西,赚更多的钱。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赚到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可以闲下来泡一杯82年的老生普了。

只是,90年代看惯了台湾、日韩经济强大的年轻人,看着当年自己生活的寒酸,对比着别人的发达,那种感觉,已经深深烙在骨子里。

如今,那群人年纪不小了,却还向往着30年前的青春年少。喝茶一定要学台湾人的喝法,谈及茶道,把日本那一套奉为经典。

但相反的,这几年,国家飞速发展,国人对茶道,也是自己理解自己的,喝茶只图一个随性舒服,不再信奉台湾人、日本人那一套。

他们没有吹的,又在吹日本工匠精神。比如,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把寿司做一万遍,做成工艺品,把一道菜切成多少种花样,就连刷墙都注意手法……

这……难道日本人,尤其年轻人不喜欢轻松又高薪的工作?其实是日本社会阶层严重固化,没有向上爬升的渠道了,一辈子只能认命做一件事。这也能吹?

在绝对的工业实力(生产力)面前,工匠精神算啥?

相比其它产业,茶行业相对传统。而且,我国茶叶由于没有标准,手工制茶等因素。

必然有一群人,看着我国茶叶品牌弱的状况,用印度机械化的大吉岭品牌,贬低中国茶叶没有品牌;或者用日本的工匠精神、茶叶加工再出口贬低中国茶叶。

中国茶叶,是4万个芽头制一斤西湖龙井,是十几道工序的武夷岩茶,是一辈子都喝不完的各地好茶,完全不同于流水线机械化生产的国外茶叶,任何一个国家的茶叶都没有中国茶如此有魅力。中国茶,应该对标的饮料,是葡萄酒,而不是国外的工业茶。

目前,茶行业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从业者要做的,是发现行业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让茶产业越做越好。

而不是日吹、印吹,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贬低中国茶叶,妄自菲薄。

——文章来自于普洱话江湖

4条评论

青山巍峨

App留言
2年前
😄长知识

青山巍峨

App留言
2年前
原来这么细致

小茶控

2年前
中国茶,应该对标的饮料,是葡萄酒,而不是国外的工业茶。

小茶控

2年前
很是赞同,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请先登录
在APP中打开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