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茶文化与现代化(十)

编辑:一抹阳光

茶艺表演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我们的茶艺馆不能只是满足于搞表演,更重要的是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大众,都能够以各自的优雅技艺和自然心态去待客泡茶。这才是中国茶文化真正复兴的日子。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主编的《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中论文摘要的内容。

但是,说到茶艺馆文化,就不能不涉及茶艺表演。对这个问题,我想说几句也许不那么中听的话。我一向有一个偏见,我认为中国的品茗艺术是不能表演的,它从来就不是一种表演艺术。品茗需要安安静静地“自悟”,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天生就会品茗的,所以要教会人们如何品茗、如何体味茶中的意境。特别是在商品经济逐步兴起的时代,做任何生意都要讲究包装,讲究推销,茶作为一种商品也不例外。因此就需要营造一种氛围,需要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所以茶艺表演就应运而生了。其实这和我们茶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相背离的。这种情况很像禅宗。大家都知道,禅宗是主张“不立文字”的,也不主张用语言宣讲佛法,认为“下笔就错,开口即俗”。可是,说是“不立文字”,结果却留下了一本本的禅师公案和机锋,而昨天来到我们大会上的那位法师,更是善于不失时机地说法布道,抓着话筒不撒手。尽管是背离宗旨的,但却不得不如此,这是一种无奈。茶艺不得不去表演,也属于这类无奈的选择。我们需要普及茶文化,我们需要把本来遍布城乡而近百年来却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的那些茶风茶俗茶艺茶礼,重新“展示”给人们看,以便大家了解进而喜欢茶文化。为此,我们也不得不暂时违背一下茶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来媚一下俗。这是我们为多年来否定传统所付出的代价。我在这里讲这番话,丝毫也没有贬低茶艺表演的意思。我只是在强调一点;茶艺表演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我们的茶艺馆不能只是满足于搞表演,更重要的是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我很重视刚才周渝先生所透露的一个信息,就是台湾的茶艺馆正在日益减少。我去年也曾在台湾作过一些考察,当年,台湾的茶艺馆号称3000之众,但是就我所见,不仅数量没有这么多,而且许多茶艺馆并不景气。这是很值得大陆茶艺馆界的朋友们深思的。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茶艺馆的经营者,如果只关心表演,甚至把表演当成茶艺馆的主项,而不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化含量的话,你的茶艺馆在走了一段路之后,会逐步走向衰落。刚才周先生讲到,目前台湾凡是能保持到现在的茶艺馆,都是比较有品位的。我觉得这是正常的。而且,我认为这可能代表着一种必然的趋势。想想看,当广大老百姓品茶的技艺、品茶的水平、品茶的文化意识逐渐提高、逐渐浓厚的时候,他们就自然会把品茶的地点,从茶艺馆转向自己的家庭;当我们在座的诸位茶人,你们的太太或者女儿都能以一种高雅的、平和的、具有“天人合一”意味的心态,在自己的客厅里,为你们的客人泡茶的时候,那茶艺馆里面的表演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今天讲这番话并非打消大家的热情,而只是强调要把提高文化内涵这件事情,看得重一些,看得高一些,这样才能走得远一些。刚才陈文华老师对茶艺事业充满信心,我也感到应该大力地发展和扶助,但是,我们要对它的过渡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今天把来自各地民间的茶风茶俗艺术地展示在舞台上,或许正是为了使这些美妙的品茗艺术重新回到民间;我们今天表演茶艺,或许正是为了今后茶艺不再需要刻意地表演。因此,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大众,我们的每一个家庭,包括我们的文化人,也包括我们的乡间村妇,都能够以各自的优雅技艺和自然心态去待客泡茶。这才是中国茶文化真正复兴的日子。

原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界》

1997年第4期

来源: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茶文化与现代化(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