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茶界非遗 风景坦洋工夫这边正好

编辑:馆禾

6月10日,茶界的朋友圈被一则喜讯刷屏:当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在这份时隔7年公布的名录中,共有12项与茶相关的非遗荣列榜单。而这些项目名称,如同一扇扇窗,让茶界非遗的风景徐徐铺开。

制茶工艺

匠心传技艺

“坦洋工夫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既是对这项技艺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非遗传承人的鼓励和鞭策。”一直以来致力于做好坦洋工夫这杯“暖心茶”的福建省非遗项目坦洋工夫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阮润春,这次也被自己从事的这项事业“暖”到了。

当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时,阮润春第一时间打开名单,他欣喜地看到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赫然在列,今年共有8项制茶技艺成功入选。其中,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7项茶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对于茶行业来说,这不仅仅是荣誉称号,同时也让具有重大价值的传统茶文化进一步得到了有效保护。”阮润春说。坦洋工夫作为闽红三大工夫之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独特的地域香、品种香、工艺香,其醇、鲜、甜、浓的特点,更使其具备相当的品饮价值。

“在其诞生200多年后的今天,这款茶依然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作为传承人,我们既然选择了接过它生命的接力棒,就有责任把它做好、传承好。我自己也会努力实践坦洋工夫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科学的力量提升坦洋工夫品质,让更多人喝到高品质的坦洋工夫,并将所学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阮润春说。

油茶

如阮润春一样振奋的,还有非遗项目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向世全。此时的他,刚刚从四川省雅安市大坪村返回家中。在大坪村,为了不耽误日间采制茶叶的进度,他坚持晚间授课,从19点一直讲到22点。连续12个夜晚,茶农们都在他生动又接地气的制作技艺讲述中度过。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相对繁复,且地位非常特殊,它是全国茶叶中唯一多品类茶的制作技艺,是包括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五种代表性茶品的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传承人,我更有责任把这些技艺传到田间地头,让茶农们懂技术、懂工艺、做好茶。”向世全说,去年,他专门成立了中国·茶马司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传习所,专业从事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我希望未来能永怀匠心,精心做茶,做好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传播,发现和培养更多非遗传承的人才,为擦亮蒙顶山茶金字招牌贡献一份力量。”

打好文化牌

如果说传统的制作技艺是“必选动作”,那么其他几个入选的项目,则为茶界非遗世界增添了几抹新鲜的亮色。

其中,最令云南省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桂枢惊喜的要数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榜上有名。“这是独特的、流传至今的、古代濮人后裔的饮茶习俗,能够成为国家级非遗实属难得,值得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黄桂枢说。

早年曾致力于深耕少数民族茶俗文化的黄桂枢,对于酸茶可谓再熟悉不过。他介绍,酸茶是德昂族和布朗族同胞自食、招待贵客或者作为礼物互相馈赠的一种腌菜茶。当下的五六月份,正是酸茶制作的高峰期。在高温高湿的夏茶季节,将采下的幼嫩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晾干水汽后,装入竹筒内压紧封好、埋入土中。经过数月甚至几年以后,遇上喜庆之事,或者客人来访时,将竹筒挖出,取出茶叶拌上辣椒,撒上盐巴来款待宾客。

至今,黄桂枢仍对酸茶的滋味记忆犹新。“酸茶吃时是放在口中咀嚼咽下,茶叶酸涩、清香,喉舌清凉甘甜,可以帮助消化和解渴。”

如果说酸茶是德昂族和布朗族同胞的待客之道,那么同样入选的油茶就是广西恭城瑶族人民最热情的待客方式。“莫讲瑶家礼信差,进屋就喊喝油茶。油茶好比仙丹水,龙肉煮汤不如它”,这首俗语歌唱的便是瑶家油茶。将茶叶、生姜、葱、蒜、花生、油盐等集于一锅,捶打出了既能清热解毒、驱寒避瘴,又能提神醒脑、强身健体的瑶山饮料——油茶。“一杯苦,二杯甲(涩),三杯四杯好油茶”,捶出来的油茶别有一番滋味。

酸茶

“以酸茶、油茶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们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少数民族文化最有滋有味的生活写照。”黄桂枢说。与之相较,茶园游会、吉安采茶戏的相继上榜,同样让人们看到了茶界非遗世界是这般多姿多彩,富有乡土气和人情味。

荣誉与责任

“从国务院于2006年批准命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现在,正好15年。15年来,文化遗产建立了清晰的认定标准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解决了很多地方的编制问题,提升了人们的价值认识,传习班的开设等也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中肯地说,当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4级保护体系,他很高兴地看到,今年又有一批非遗项目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遗,这不仅意味着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意味着未来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记者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官方网站中看到,在当前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时,需要同时提交一份十年规划书,来介绍未来的具体项目规划。

“这个十年规划书并非认定标准,而是一个申报的参考选项,一个期限性的目标,也是未来能够进一步检验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依据。一般而言,当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确定后,国家会有一些项目上的支持,正好可以应用于所列的规划内容。”闵庆文说,正因如此,入选国家级非遗是荣耀更是责任。“当前人们对非遗的认识已和过去完全不同,在短视频平台、地方宣传、文化产业宣传中,都能看到非遗的身影,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作为传承人,要更加尽心尽力地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保护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茶行业。当前,茶行业同样要抓好非遗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传播途径,在传承中创新,在新起点上再攀高峰。

来源:人民政协报、学习强国,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